錢麗芳讀者:
冬令進補,傳承了數千年的中醫進補法則,曆經考驗,其效果不用置疑。但是確實有些人服用膏方無效、沒有感覺甚至體感不適。其原因為:
進補不對症。每個人的身體氣血陰陽狀況各有不同,中醫就是根據每個人體質的不同而開方。由於疾病分科不同,專家各有專長,醫師水平上下有別,因此某些病人的配方不對症。近年來每到冬季,進補人群猛增,能開膏方的專家一時間供不應求,而一些本不擅長開膏方的醫師也被推到開方前線,這就難免濫竽充數。目前,人們選擇醫師的依據主要是地位、頭銜、年齡、所在單位、候診病員卡數、親朋好友介紹等,而很少會深入了解某醫師有否開膏方的專長。甚至有的西醫師對中醫藥隻是了解個皮毛,也大膽處方,不管張三李四,千篇一律就是那幾味藥,根本談不上辨病施補,豈能見效。
服用未堅持。有的人花了數百上千的人民幣請醫生開了膏方,藥廠加工好後,卻不堅持服用,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結果“吃了沒感覺”。還有某些膏方應該每日兩次空腹服用,但是有的人由於忙碌、怕麻煩或省錢等因素每日隻服用一次,或在飯後服用,結果當然效果不好。
虛弱難受補。所謂“虛不受補”,就是說某些人體質虛弱一下子不能承受補品之補,反而會引起身體的不良反應。如有的人進補後口舌生瘡、失眠、胃疼、腹脹、腹瀉等,就是因為進補後先引起消化不良,進而影響吸收機能,造成營養不良、氣虛血弱。一旦出現這種情況應根據當前的身體特點服食平和健脾之品先“開路”,即引補或底補,使人體逐漸適應補品的藥力作用,為服用膏滋方打好基礎,才會效果好。
急病受粘膩。由於一個冬季的膏方服用療程較長,有些人在服用過程中突然患病,譬如感冒發燒、急性腹瀉、急腹症等,這時應該停止服用補方,待急性病治愈方可繼續服用。所謂“祛邪務盡”,方能進補。但事實上,一些人身患急性病後仍然沒有停止服用膏方,結果就成了“關門留寇”,不但沒有強身健體,反而使感冒發燒、急性腹瀉、急腹症等疾病粘膩難愈。
上海健橋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戚廣崇75. 甲亢怎樣診斷?
診斷甲亢並不難,憑上述典型症狀即可診斷。當病人就診時,還要其作一些檢查,以進一步明確甲亢的程度和性質。甲免全套是必不可少的,包括三個方麵:
1.甲狀腺激素水平測定(化驗單上為FT3和FT4)以判斷甲狀腺激素合成,分泌功能;
2.垂體促甲狀腺激素(TSH)水平測定,以了解甲亢的性質;
3. 抗體(TGAB等)的測定,以了解甲亢產生的原因和免疫紊亂狀態。甲免全套還是治療效果主要臨測項目。
甲狀腺放射性核素掃描顯像(甲狀腺ECT)檢查,可了解甲狀腺位置、內部形態和功能,以明確甲亢病因。
超檢查可了解甲狀腺形態和血流狀態。如有惡性突眼,還需行眼部CT或磁共振檢查,以了解眼球後的情況,同時還需檢查白細胞和肝功能,以掌握血液係統和肝情況,為以後的治療提供對比資料。76. 患了甲亢應注意什麼
由於“甲亢”會引起患者生理,心理的特殊變化,因此,日常生活中,患者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1. 一起居有常,勞。結合。病人雖多食多飲,但消化吸收的功能差,身休較為虛弱。一般說,輕者不宜經常熬夜、飲食無度和進處長跑、遊泳、爬山等劇烈活動;重病者,則宜
靜養,甚至臥床休息。
2. 杜絕不良精神刺激臨床上,常有甲亢患者病情加重。追溯緣由,患者加重病情前常有不良刺激。如因一點小事與同事、家人爭吵,且不能自控。因此,患者要學會控製情緒。
3. 控製、禁食含碘和刺激性食物。病人吃了含碘的食物,易促使甲狀腺組織硬化,對已腫大的硬塊僵硬難消,使患者病情遲遲難愈。因此。甲亢患者不宜多吃海魚、海帶等富含水量碘的食品。同時,伴有皿亢性心髒病的患難與共者,應禁忌生蔥、生蒜、辣椒、灑等刺激性食物。
4. 預防感染。甲亢病人白細胞總數偏低,粒細胞也低,容易導致感染。若發生感染,會使已控製的甲亢複發或加重,甚至出而一旦發現感染征兆,則應及早控製。77. 家有精神病人怎麼辦?
首先,家屬要對精神疾病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人們對精神病有種種偏見,其實精神病與其它的內科病、外科病一樣,隻有一種病而已,這種患者在病態下表現的思維、情感、行為的不正常,不是什麼思想問題。精神病患者與其它軀體疾病的患者的不同之處在於身在病中不知病,意識不到自己有病,故而不主動就醫、拒絕治療,這就要求家屬對精神病患者要加倍關懷和照顧,尊重他們的人格,給他們情感上和心理上的支持。
家裏有了精神病人,應及早到精神科求治,有的則因精神病人年輕,住院怕別人知道後,會影響到患者以後的戀愛、就業等,而遲遲不肯到精神科就診,可終究紙包不住火,而且還延誤了患者的最佳治療時期。有的測認為精神病人是著了魔道,尤其是農村家庭,四處燒香、求神、拜佛,結果勞民傷財,使患者的病情愈發加重。對於精神病患者,最好是到專科醫院治療,如沒有條件在家治療的,也應注意以下幾點:
患者房間設置簡單、整潔,不要有刀具、繩索、農藥等危險品。特別是抑鬱症患者要保持高度的警惕,以免發生意外。有的患者在精神症狀的支配下,可出現傷人、毀物等行為,患者家屬應時刻注意自我保護。
患者的生活要有規律,應製定作息時間,定時休息、定時起床。患者病情穩定後,可適當增加文體活動,以調動患者的積極性。對孤獨、懶散的患者,應督促其參加簡單的勞動,避免成天臥床。
由於精神病人不承認自己有病,故而不多數患者不願服藥,而經常藏藥,所以一定要督促患者按時服藥,防止丟、藏及隨便加減藥。另外,藥物不能由患者自己保管,以免出現意外。
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礙的複發率比較高,有的家屬認為患者已表現正常,故未按醫囑督促患者用藥,以鞏固療效,導致複發。有的則因患者服藥後出現坐立不安、視物模糊、便秘、震顫等副作用,家屬就認為藥不對症或病情加重了而自行停藥,致使患者病情複發。所以強調合理用藥,增加患者依從性尤為重要。(摘自《健康周報》文/湯世明)78. 重視腦血管病後的精神障礙
李大夫:您好!
今天我想請您幫我診斷一下我父親的精神症狀。我父親今年64歲,5年前因腦血管病提前退休,他的腦出血經多方治療後已經恢複得很好,平時也可以自由地做些一般活動。在他剛患腦血管病時曾有過精神不好、記憶力下降、情緒不穩定、易傷心、哭泣等表現,以後隨著治療進展,身體各方麵好轉,這些精神上的病態就沒有了。近三、四個月來他又出現了精神上的病態表現,這次主要是不明原因的緊張、害怕,好像要發生什麼不安全的事似的。另外,他還一直情緒低落,不願活動,嘴裏念叨叨地說自己傻、笨了,做不成什麼事了等等。經過檢查,我們也沒有發現他有腦血管病再發或加重的情況。我們請您幫助分析一下,他是否是患上了一種繼發的心障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