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輯 絢色之戀(2 / 3)

芳心大動。但那種青蘋果脆皮兒的果綠是不敢大麵積上身的,避“聊發少年狂”之嫌,但點綴黑羊絨的上衣雖然猶如豆的燈花在頸項跳動,也是很美的。有一種橄欖綠很符合老少皆宜的心態,好看的人穿了更好看,不好看的人頂多是不起眼,很寬容的。不久前還揀拾了兒子穿短的一條軍綠的迷彩褲,肥肥的,大腿兩側貼了兩個大口袋,那個帥氣!愛不釋身。

翠綠是大家公認的好看,沒有機會穿,隻好把這種水氣氮氮欲滴還凝的綠藏在玉石裏,戴在赤著手腕和裸著的脖頸上,那是一種不張揚的美。和三月嫩綠的柳芽搶占市場的,是商場裏扯眼的綠衣。時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拋開束縛,躍躍欲試穿綠衣,下決心在綠上柳梢頭的三月靚上一回。衣隨性而定,隨心而動,這便是所謂的穿衣之道吧。在這個三月,心就如枝頭嫩綠的小芽一樣舒展、年輕。

咖啡色情結

喜歡咖啡色是沒有任何原因的。

從記事起就穿咖啡色,倒不是因為這種顏色包容力強,而是我幾乎同時擁有的兩件一模一樣的咖啡色條絨外套,是沒有花錢買而是撿拾而來的。

那時我還太小,上小學三年級,不是穿咖啡色的年齡,而我的小姑和小姨卻先後送我一件她們淘汰的咖啡色條絨上衣,那是兩件不僅顏色相同而且式樣相仿的上衣.開襟,方領。我別無選擇,一年春秋冬三季天天輪換著穿它們,久了就恨它們結實的布質:天天在課桌上磨來磨去,袖肘處的絨毛磨禿了一大片,卻還不破。再加上他們的寬度和長度,使我怎麼長高長胖都撐不滿衣服,連續在身上晃蕩了好幾年,簡直可以說是恨之人骨。這是我對這種混沌的不明不自的顏色最深刻也最無奈的記憶。

長大後卻無緣無故地喜歡上這種顏色。細究起來和年紀及心理都有關係。咖啡色不是一種一目了然的顏色,特大度,可以偏黑一點,也可以偏紅一點;可以發黃一點,也可以把紫色融在裏麵而不顯山露水的突兀。我可能就是喜歡它的這種大度能容的風範。

一直認為咖啡色是屬於任何女人的顏色,可我最好的朋友是最不喜歡咖啡色的一個,逛街時她說我眼裏除了黑色就是咖啡色,懷疑我色盲。這是一種多麼耐品的顏色啊,雖然感覺有點點苦味,卻散發著淡淡的濃香,看見這種顏色你不會產生一種強烈的味覺嗎?看見這種顏色你不會產生想擁有想擁抱的欲望嗎?力勸她試。

第二次穿咖啡也是被動,這次可能是導致我喜歡這種顏色的一個重要原因。我那時十五歲,也可能十六歲,我的奶奶已六十開外。奶奶雖然年歲大了,並且居住在農村,但思想卻不保守,常常教我如何減肥如何護膚一類的小竅門。這年奶奶又有壯舉,托在南京當兵的鄰家二哥為我買回一條咖啡色直筒長褲,價格十四塊五毛錢。那褲子當時在我們大隊因其價格的高昂、顏色和款式的洋氣引起不小的轟動。還有一點主要的:南京是我們的省會,離我們那千裏遙遠,別說省會那麼大個城市,大家連縣城都很少去,誰穿過“省”裏的衣服啊!這條褲子名義上是歸屬我的,實際上已成為一條“公”褲,村裏的女孩子誰相親誰來借,走親戚也有借穿的,真正立了功也見了“世麵”了。

長大些,眼光不再局限於咖啡色.黑色成了我張揚個性最好的詮釋。再大些,發現咖啡色還是最適合自己的顏色,暖暖的,像我這個人,常把微笑不自覺地保持在臉上,從不出眾,但很平和。

灰 色

我不知道自己的審美喜好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拓寬領域的.年輕時從不涉足的顏色已逐漸地被我的衣櫃接納,繼而吞進。時尚雜誌總說女人到了三十歲就不能隨便把顏色往身上披,要找準一種色彩為自己定位,才能穿出自己的個性。而我卻是到了三十歲才領略赤橙黃綠青藍紫的好。整顆心就像衣櫃的兩扇門。

要說定位,我從十八歲就找準了自己的顏色,那就是灰。還有黑和咖啡。灰色是至愛,灰色的中性、張力、易搭、彈力、含蓄內斂、不事張揚,都是我十八歲至三十多歲這近二十年的心情。頸上稍稍來點顏色,便是點睛之筆。

對女人來說,三十歲是一種知性的年齡,灰色更是一種知性的顏色。有一句經驗之談,年齡愈大就愈能懂得灰色的價值。而我是在很年輕時就懂得灰色的內涵,我是灰色的知己,我的整個青春時代都心甘情願地交給了灰色。這有點像選擇愛人,別的顏色都隻能望其項背。

灰色的適應能力非常強(很像一些人的處世方式),適合男人和女人,老人和孩子,是人一生的顏色,可以陪伴人生的每一個階段。灰色搭配紅色和粉色,兩種顏色都立馬出挑,把小孩子都稱托得特別洋氣;灰色更是青年人和中年人的最愛,是他們的保護傘,穿上灰色,可以小小地出一下風頭,沒有人覺得你年輕氣盛,還會博得同事善意地笑;穿上灰色,會給領導四平八穩的印象,繼而對你加以信任,然後委以重任;你把灰色和黑色組合,那就是高雅和脫俗;灰色和咖啡和軍綠和一切顏色都能湊合一塊去,你可能認為灰色缺乏個性,其實這就是灰色的高明。灰色還給人一種知天命的淡定,更適合上了歲數的老人,它折射出一種淡泊致遠,平靜從容,體現出一份意境。

灰色是適合四季穿著的顏色。汗流俠背的夏天,灰色像冰鎮西瓜可以安神;餘下的三季,更少不了灰色的位置,數數看,哪個女子沒有幾件灰色的毛衣和風衣?灰色又是時髦的顏色。

在巴黎的服裝設計師眼裏,灰色是最招喜和討巧的;聽班德瑞的輕音樂,也能體會到灰色在裏麵輕輕遊蕩;梵高在他的畫中用大塊的灰色作基調來表現神秘……

有個成語叫“灰色心情“,初始認為是對灰色的貶義。再想,“灰色心情”也沒什麼不好,在你麵對某件惱火的事情時,可以幫助你不再激進;在你不理解某件事時,也會客觀地覺得可能也有它的道理。

愛灰色的人,洞察世事,心胸大都平和曠達。

將黑色穿到最美

在我的衣櫃裏.全部都是灰、棕、黑一些職業色彩,黑色占據了百分之六十的空間。三十歲以前,黑色是我的主打色,黑皮衣、黑風衣、黑毛衣、黑西裝、黑褲、黑襪、黑鞋、黑手套……我在黑色的包裝下,走在熙攘的人群裏,昂首挺胸,風吹著我的黑發,拂過我顧盼生輝的黑色的深不可測的眼眸。

作為基礎色,黑色是首選。無論時尚如何變換,黑色都具有一股魔力。每次買衣之前,不斷對自己忠告:不再買黑色,決不!可吸引眼球駐留的總是黑色。黑色的含蓄、冷靜、矜持一下子就攝住了我的魂魄。黑色是端莊沉靜的,也是前衛冷豔的;黑色把女人包裹得神秘和優雅,也可以把女人裝扮得性感和妖冶。

很多女孩子和我一樣,在十八歲就開始愛上黑色。十八歲是一生中最嬌嫩的年齡,也是一生中最偏執叛逆又多愁善感的年齡,對一片風中的秋葉也會感懷神傷。那時候不僅著黑衣來表現,大自然中所有決然和冷漠都對我有一種荒唐的誘惑,比如冬天空曠的田野,光禿的樹枝,荒蕪的茅草,滿天的繁星……現在還記憶猶新,那種美是怎樣震撼了我的心。

那時,黑色是我們利用的一道工具,我們用黑的冷、黑的排他性試圖向家長、向老師、向世人宣揚自己的長大和獨立。過了二十歲,女人就可以掌控黑色,把黑色演繹得性感或者一身的風塵氣。網眼的黑紗衣襯著紅氣氰氮的小背心,一股子花自飄零的墮落味。如果過了三十還從網眼裏流露風韻,那是女人故意讓人嗅出她那顆躁動的流連的心。

我的侄女正值花樣年華,有一天穿了一件領口很低的彈力衣,害得她的日企老板直勾勾的看了她一分鍾,並且一上午都心神不寧。她說:“送你。”小憨子,三十歲恰恰是和黑色較勁的年齡,隻有極少數的女人,過了三十能把黑色穿出高貴。

黑色是非常時尚的顏色,路易、威登、三宅一生等一些國際品牌大師都曾用配飾為黑色添彩,金黃的高貴,紫色的典雅,綠色的鮮活都是黑色最好的玩伴。

忘記了哪位設計師說過:“黑色像一個渴求欣賞的男人,如果你不以愛的情緒來享受黑,它就會使你覺得肮髒,令人沮喪而毀了你。黑會分解,會攻擊,但是如果你懂得欣賞一件黑衣的奇妙,它就是神奇的。”所以,黑也是最需要被愛的一種顏色,要想將黑色穿到最美,請昂起頭,仰起臉來。當我們曆經滄桑再也承受不起黑色的凝重,在一個寂寞的黃昏,翻閱自己厚重的相冊,我們會驚歎自己也曾擁有被黑色裝點,擁抱的漠然和驚豔。

留一片空間、留一段時間給自己,然後,再去讀黑色。

衣緣

簾卷西風,天寒翠袖薄。

每到換季,一下就“麻爪”了手腳,找不到適合當季的鞋子和衣服,季季如此,添置,添置,整麵牆的衣櫃全是衣服,還是缺。

整天,把自己扔進流淌的“河流”裏,一條一條街道,像一條一條流淌的河流。可先生不這樣說,他說:你隻要逛街,就像一條小魚遊進了大海,找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