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2 / 3)

麵對強大的敵人,在女真軍內部主戰、主退有很大分歧。大將斜也說:“我軍剛剛建立,訓練不足,與眾多的敵人作戰,這是第一次。從軍力對比上來說,遼軍精兵10萬,我軍不到4000人,懸殊太大。”宗幹說:“我軍新勝,士氣正旺,可以在鴨子河南岸選擇有利地勢,待遼軍半渡之時,展開猛烈攻擊,打退遼軍。”胡沙保說:“不是我長敵人誌氣,滅自己威風,遼軍以泰山壓頂之勢,猖狂進攻,以我們數千疲憊之兵迎擊,無疑是以卵擊石、羊投狼群。應該立即撤退。不然就會全軍覆沒!”

阿骨打聽罷胡沙保的話大怒,“亂我軍心,拉下去打40大板!”接著又以責問的口氣說:“大家還記得我們在流水誓師大會說的嗎?‘同心協力,銳意進取,完成滅遼興金大業,有功重賞,違誓必罰!”’他進一步分析說:“遼軍雖眾,但隻是腐敗、衰老的軍隊,缺乏戰鬥力;我軍雖少,卻是奮發有為、朝氣蓬勃的軍隊。遼軍好比是一板豆腐,我軍像一把鋼刀,以鋼刀劃豆腐,要怎麼劃就怎麼劃。我軍誓死滅遼,有進無退。有敢言退者,斬!”於是阿骨打果斷地率領精兵數千人,來迎戰遼軍。

首先穩住自己內部,把怯敵思想壓製下去,鼓舞士氣迎戰強敵。阿骨打有勇有謀,是他不懼怕強敵,敢鬥強敵的表現。

阿骨打決定戴月出征,夜襲遼軍。然而戰士們睡得正香,他真不忍心將他們喚醒。突然一陣寒風掠過,給他送來一條妙計。他急忙叫醒士兵,故弄玄虛地對他說們說:“我剛才解衣入睡,頭放到枕上,將要睡著,就發現有人把我的頭從枕頭上扶起來,不讓我休息。如此兩三次,請問這是什麼原因?”女真人非常迷信,有不少士兵說:“哎呀!君主大吉,這是神明在提示你立即進軍,必獲大勝!”阿骨打笑著說:“是嗎?我怎麼就沒想到呢?”當即命令士兵們迅速穿衣起床,繼續前進。

將士們信心百倍,踏著皎潔的月光,步履矯健,於拂曉時分,趕到了鴨子河邊。黎明的曙光給他們帶來了破敵的希望和豪情。忽然,阿骨打發現前麵隱隱約約地傳來打擊聲,走近一看,原來是遼兵在破壞橋梁。阿骨打立即選派勇壯士兵百人驅走了遼兵,讓大軍暢通無阻地過河。剛剛渡過2/3,還有1000多士兵正在橋上走著,突然從出河邊殺出一支遼兵,約有萬餘人。阿骨打沉著鎮靜,指揮若定,一邊命令後方士兵迅速過橋,一邊派斜也率精銳騎兵500人,直衝遼兵中軍。宗幹衝擊遼兵左軍,阿骨打率兵猛攻敵右軍。戰鬥中,敵將耶律謝士墜下馬來c阿骨打一箭射死救護的人,又一箭射中耶律謝士。這時一個敵人的騎兵驅馬來救,阿骨打又射一箭,穿透敵胸。耶律謝上拔出箭頭,想乘機逃跑,阿骨打追上去又是一箭,射死耶律謝士。

並大聲喊道:“我們一定要殺盡敵人,才結束戰鬥!”眾人聽到,勇氣倍增,殺得敵人四處奔散,互相踐踏,死傷無數,從而大獲全勝。

轉眼之間,又一群遼軍殺來,阿骨打鼓勵將士們再接再勵,奮勇殺敵。突然間,狂風大作,飛沙走石,塵埃庶天,女真兵乘風勢橫掃遼軍,遼軍大敗,狼狽潰逃。

(4)兩虎相爭,必有一傷

夫妻之間的吵架,經常是由小事引起的。對方隻是有些小過失,可另一方如果不依不饒,得理不讓人,必然會導致“戰爭”升級。下麵是一對夫妻從茶杯開始一直摔到彩電的經過,很有值得借鑒之處。

星期大,妻子小王和丈夫都在家。由於工作上有點小麻煩,丈夫最近的情緒比較低落。小王一上午忙著打掃房間,收拾家俱,丈大拿著一張報紙斜靠在沙發上翻來複去地看著。小王知道丈夫最近不順心,也就沒要他幫著做家務。

小王收拾小茶幾的時候,一不小心把丈夫放在上麵的茶杯碰掉地上摔碎了。偏偏事有湊巧,就在昨天,小王剛打爛了一個杯子,沒想到今天又打爛了一個。這套茶具是丈夫一位老同學從日本帶回來送他的,做工非常精致,丈夫很珍愛,時常一邊把玩,一邊讚歎這套茶具“確非尋常俗物”。平時丈夫幾乎舍不得使用,就是怕被摔爛了,最近由於心境不佳,才拿出來獨自享用的。沒想到讓妻子兩天打爛了兩個,當時臉就長了。小王的火氣也一下子就上來了:“就是兩個杯子嗎,看你心疼的,好像我連兩個杯子都不值。不要在外麵受了氣,回來整天把臉色給我看,拿老婆當出氣筒算什麼英雄好漢,再威風也威風不到哪兒去。真有本事的,也不至於把兩個破杯子看得比老婆還寶貝。”

這下於可算捅了馬蜂窩,在丈夫眼裏,妻子由於他的心境不好,處處遷就他,安慰他的好處一下子無影無蹤了,有的隻是氣憤和惱怒。本來工作中的麻煩早就令他感到痛苦和沮喪,妻子的一番嘲諷挖苦使他覺得這個家也沒有什麼值得珍惜的了:“嫌我沒本事,我就是沒本事,你看著辦吧。外麵有本事的男人多的是,遺憾的是你沒那享福的命,隻好找我這個沒本事的男人做丈夫。”

妻於也不示弱:“那也說不準,講不定哪天我就找一個有本事的男人給你看看。”

隨著情緒的失控,雙方偏離了夫妻之間交談的正常軌跡,也偏離了就事論事的原則。

丈夫抄起茶幾上的水瓶奮力一摔,小王覺得心都快碎了,絕望地毫無理智的哭罵:“摔吧!有種的把東西都摔完!”

此時,丈夫已經徹底失去了控製,瘋狂的衝動在小王的罵聲中變成了最後的絕望,正在氣頭上的夫妻,幾乎很少有人能在這關鍵時刻保持哪怕一絲一毫的冷靜與策略,更不用說有一方主動讓步了。

當小王明白過來的時候已經晚了.丈夫順手抄起一隻啞鈴擊碎了剛買不到一年的電視機:日本進口的大屏幕,將近一萬元。

這種類型的吵架,在夫妻戰爭中最普遍,由於其心理動機的隱蔽性,往往具有突然發生的特點。工作中的麻煩導致的情緒低落是這場戰爭的潛在心理因素,以妻子打爛了一個杯子為心理張力尋找了一個災難性的突破口。在小王看來,自己做得夠好的了,丈夫不但不領情,反而因為一個杯子而責怪自己。於是反感情緒立即被點燃。雙方的爭吵由杯子轉移到相互攻擊,夫妻戰爭的升級就是不可避免的,最終的後果是雙方都難以預料的。

唯一可以避免災難性後果的條件是:必須有一方主動退讓。當丈夫責怪小王的時候,小王主動退讓的話,丈夫立即就會覺得這樣對待妻子是不公平的,會覺得內疚和後悔。同樣,當妻子埋怨,“你別說話那麼難聽好不好,我又不是故意的。”這時候丈夫主動退讓的話,妻子就會體諒到:丈夫的心境不太好,我應該理解他,甚至為自己不小心打爛了杯子增添了丈夫的煩惱而感到自責。

這種因小問題而導致激烈衝突的情形,井非隻發生在夫妻之間。很多小事卻最終發展成悲劇性結果的事情,常見諸於報端。在生活中碰上類似情況,對方正在氣頭上,聲音高點,話難聽點,你應該保持冷靜而不應火上澆油,甚至發展到魚死網破的地步。切記:兩虎相爭,必有一傷。

4.吃得苦中苦

何謂苦?何為樂?處在不同的地位的人,具有不同道德修養的人,其苦樂觀自然不同。我們提倡的是不以物質享受的多寡來衡量苦與樂,而應追求道德精神的自我完善。即使是物質生活極度貧困,隻要心中有理想,有追求,也會以苦為樂。古代孟子提倡“與民同樂”,範仲淹也提倡“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就是以天下為己任,以人民大眾的苦樂為苦樂,把個人的生命融入社會和人民的事業中去,再苦也是一種樂。

古人張載曾有過這樣的議論:“富貴福澤,將厚吾之生也。貧賤憂戚,庸玉汝於成也。”這是告訴我們,人生中艱難困苦在所難免,應該以艱苦的環境來磨煉自己,不畏懼艱苦,激勵自己奮發進取。

人生有苦則有樂,《孟子》中有:“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夭,偏不作於人,二樂也;得天下之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孔子則進一步把人生的快樂分類為:“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遊,樂宴樂,損矣。”告訴世人世界上有益的快樂有三種,那就是以得到禮教為快樂,以常常讚揚他人的長處為快樂和廣交有益的朋友為快樂三種。有損的快樂也有三種,那就是過於驕縱自己,不知節製,整天四處遊蕩,尋求刺激和樂趣,貪飲貪食喜歡狂歡不止是對人有損害的快樂。這不僅不是什麼快樂,從某種程度上講遺害不淺,一天到晚放縱自己,隨心所欲地尋求歡樂,就會荒廢了學業,荒廢了事業。四處遊近,浪費了時間,浪費了青春,也浪費了生命,一無所成。所以人應該忍損樂,增益樂,這才是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快樂。

(1)艱難困苦王汝於成

身處困難逆境,正是使凡人磨煉成英雄、艱難困苦王汝於成的最好時機。李申夫曾說我慪氣時從不說出,一味忍耐,慢慢地改變逆境,以圖強大,並引一句諺語說:“好漢打脫牙,和血吞到肚子裏。”這兩句話是我平生咬牙立誌堅忍成功的秘訣。我在道光年間,被京師權責所唾罵;鹹豐初年,為長沙官紳所痛罵;鹹豐六七年,又被江西官紳所譏嘲。說起來像嶽州之敗,靖巷之敗投水而欲死,以及湖口之敗連遺書都寫下了,這都是打掉習‘和著血吞到肚子裏的時候啊!

過去耿恭簡公說,做官以堅挺、忍耐煩惱為第一重要,帶兵也是這樣。和官場來往,我們兄弟都患在稍稍了解世態而又懷有一肚皮的不合時宜,既不能硬,又不能軟,所以到處落落寡合。迪安妙就妙在全然不識世態,他肚子裏雖也懷著些不合時宜,但卻一味渾厚含容,永不發露。我們兄弟則時時發露,總不是帶來福氣的辦法。雪琴與我們兄弟最相像,也到處少有投合的人。弟應當以我為戒,一味渾厚,永不發露。將來養得性情純熟,身體也健康旺盛,子孫也受用,不要習慣於官場機變作偽,恐怕越久德行就越淺薄。

在議論時事時,我說應當挺起骨頭,盡力堅持。三更時作一聯,即“養活一團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用以自警。我作過很多的聯,可惜沒有寫出留下來。丁未年在家作的聯說:“不怨不憂但反身爭個一璧清,勿忘勿助看平地長得萬丈高”,曾經用木板刻寫出來,與這個聯有些近似,就附在這裏。(2)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艱苦的生活對人是一種磨煉,是對意誌品質的考驗,也是培養自己遠大理想和浩然正氣的途徑。隻要能夠忍受住種種生活中的艱苦,也就不怕前進道路中的任何障礙了。

宋濂字景濂,明朝初年浦江人。官至士,承旨知製誥。主修《元史》,參加了明初許多重大文化活動,參與了明初製定典章製度的工作,頗得明太祖朱元璋器重,被人認為是明朝開國文臣之中的佼佼者。

宋濂年幼的時候,家境十分貧苦,但他苦學不輟。他自己在《送東陽馬生序》中講:“我小的時候非常好學,可是家裏很窮,沒有什麼辦法可以尋找書看,所以隻能向有豐富藏書的人家去借來看。因為沒錢買不起,借來以後,就趕快抄錄下來,每天拚命地趕時間,計算著到了時間好還給人家。”正是這樣他才得到了豐富的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