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考慮到利害關係,他建議比爾說:“政府目前要求的,隻是讓個人電腦製造商與消費者都有所選擇,所以,還是讓市場來作決定,為你自己免去一大堆麻煩吧!”

比爾並不是人們想象中的那種不可一世的人,他非常理智地看待所有與政府間發生的事情:

“當自己的政府控告你的時候,你會怎麼想?你的心裏是什麼感受?那不是一種愉快的體驗,我不會坐在那兒說:‘哈,哈,我會為我的為所欲為而高興。’

“我心裏想的是,這是我碰到過的最糟糕的事情!當然,對這些事,我很失望,也很氣憤。但我忘不了謙虛,忘不了禮貌。”

後來,微軟公司遵從了法官的命令,在銷售Windows95操作係統時,不要求經銷商搭售微軟公司的網絡瀏覽軟件。

曾參與過微軟公司與聯邦政府一件訴訟案的舊金山律師山姆·米勒認為:比爾終於明白,在微軟公司設法回複法院命令的方式上犯了一個很大的策略性與公共關係上的錯誤。

在那不久,微軟公司公關部經理狄恩·卡茲也認為,並不是微軟公司“終於服從”法官的命令,隻不過微軟公司與司法部在這一點上有不同的看法,但是雙方都希望統一觀點,於是與司法部達成了臨時協議。

比爾真實的立場當然並不是同政府作對,他希望大眾能理解他的真實想法。

於是,他給《商業周刊》寫了封信,希望借該周刊緩解微軟公司與美國司法部的矛盾:我們當然希望增進與政治領導人的對話,好讓他們了解我們所代表的卓越意義。

在梅琳達與比爾參加過的一些司法部聽證會上,比爾並沒像人們所說的那樣好爭辯、脾氣暴躁。

雖然他認可法院對微軟公司作出的裁決,但是在一些原則問題上卻不輕易妥協。

顯然,比爾對官司已習以為常了,他已做好了笑對各種波折的心理準備。

微軟公司以驚人速度發展著,而微軟公司官司也許永遠是個變數。但有一點不變的是,無論什麼時候,隻要官司需要,微軟公司需要,梅琳達都會挺身而出,與比爾並肩走上法庭。

保持冷靜的頭腦

比爾沒有大公司總裁常有的威嚴和高高在上的作風。他當然也有發脾氣的時候,有時甚至十分嚴厲,但他卻決不會因別人冒犯他而記恨在心。

他不喜歡人人都當應聲蟲,有時甚至會假裝反對某人的意見,以試探對方是否真的對自己的意見有把握,並且不惜因此冒犯自己。

比爾對下屬在工作上的要求是異常嚴格的,他對鮑默爾就是一例。鮑默爾可稱得上是比爾的摯友,他們曾經在哈佛大學同窗學習。

鮑默爾畢業後,又在斯坦福大學攻讀碩士,沒等拿到學位就去一家公司跑銷售,在經營上和軟件設計上都有獨到之處。他於1980年來到微軟公司,擔任總裁特別助理,是比爾的得力助手。然而,即使像鮑默爾這樣的資深人物,一旦工作上出了差錯,比爾也要對他大發雷霆,甚至要炒他的魷魚。

微軟公司招募人才的對象,主要是美國的17所大學、加拿大的4所大學和日本的6所大學。他們總會不時派人到這些學校去物色人才。

微軟公司招募人才的標準,除了智商要高以外,還有其他一些要求。他們希望自己的員工能滿負荷地工作,要有高度的責任心,能直截了當地談論自己的看法而不遮遮掩掩。

一旦微軟公司初步看中某個學生,就會向他提出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大多是靈活多變的,富有開放的色彩。哪怕從學生回答問題的聲調中他們也能看出一些東西,比如此人是否精力充沛,自我期望值是不是太高。

微軟公司的人才得到源源不斷的補充,他們把這些來自名牌大學、經過嚴格考核的高素質人才視為自己的一筆財富。到1983年,全公司已有雇員450名,其中100名為程序員。

這些人繼承並保持了自創立公司以來具有的典型作風:瘋狂地工作,也瘋狂地玩樂。程序員完全是由比爾和鮑默爾親自挑選,在公司享有許多特權。

即便是剛離開學校來到公司的程序員,也有自己的一間獨立的辦公室。

一位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得意地說:“在微軟公司裏,軟件工程師得到了一切最好的東西。打從第一天上班起,你就擁有自己的辦公室,這實在太好了。對新手也如此待遇的公司,再也找不到第二家。對於一個剛剛跨出校園的學生給予這樣的待遇,才能把世界上最著名大學的高材生網羅到手。”

比爾不僅對每個年輕人的相貌都諳熟於心,而且對他們的電話號碼、車牌號碼都能如數家珍般地倒背如流。

有一次,比爾同一名高級經理到一處工地去,行經停車場時,他毫不遲疑地向那位經理講出哪輛車的主人叫什麼名字。這並非比爾有意去記住這些號碼,隻不過因為他同那些程序員混得太熟,而且對他們非常關注而已。

比爾希望他的程序員跟他一樣,每周工作60小時至80小時。一位程序員感慨地說:“你身處這樣的環境,身邊所有人都如此刻苦,就連掌管這個公司的人也是如此,因此你也不得不這樣做。”

在微軟公司,人們瘋狂工作已蔚然成風,甚至大有走火入魔的趨勢,以至於有時比爾反而得招呼大家悠著點,可小夥子們仍然充耳不聞。這時候,比爾就不得不使出他的絕招,把房門鎖上,強製大夥兒休息。

程序員們的努力是有回報的,他們都被納入了公司股票分配體係之中,公司股票一上市,他們全都成為百萬富翁。

業務的不斷迅速增長當然是一件好事,然而比爾一旦從巨大的成功中冷靜下來,立刻發現隨之而來的種種弊端也越來越突出。

比爾首先感到擔心的是大量冗員會敗壞公司的活力與組織。微軟公司初始階段有雇員100人左右。比爾曾宣稱,他的公司最多不超過200名雇員。

但現在比爾不得不重申:“我並不反對生產和人員的增長,但我認為增長速度不能太快。在目前情況下,我不想讓公司雇員超過1000人。”而在1986年3月,在微軟公司股票上市的時候,公司已有差不多1200人。

在一個大公司裏,最容易使人精神渙散的是缺少人情和關懷。在人員不斷增多從而造成心理渙散這一點上,既顯示出比爾敏銳的預見力,也表現出他能防微杜漸的本領。為了保持員工們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比爾動了許多腦筋。

微軟公司在西雅圖的辦公樓已無法容納與日俱增的雇員。公司決定搬遷到10多千米之外的地方。在那裏,比爾買下18畝土地,加班加點地蓋了4幢辦公大樓。為使員工們可以瀏覽戶外四周碧綠的樹林,公司把大樓全都設計成X型。比爾要讓全體員工都能分享欣賞全美國最優美的西雅圖近郊景色的愉悅,讓人們心曠神怡,精神振奮。

比爾把全體軟件工程師集中到兩幢4層的樓房裏。那裏有全天服務的快餐店,供應全部免費的軟飲料;有開展集體體育活動的場所,如棒球場、足球場和排球場,而且所有體育活動統統免費。

公司早已作出規劃,要有寬敞的工作場所、足夠的辦公大樓和充裕的休息設施。原來預計在未來的25年內,在原有基礎上再新建3幢大樓。可是還不到一年,第五幢和第六幢就已破土動工。這兩幢尚未完工,第七幢又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