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看蘋果公司,多成功啊。1980年11月蘋果公司的股票第一次公開交易時,它的資產估價為18億美元,甚至比福特汽車公司還多,帶來的財富讓人吃驚。從票麵價格上來看,蘋果公司總裁斯蒂夫·喬布斯突然間竟擁有了23億美元的個人財產,難道你不羨慕嗎?”
“這我知道。早在1983年,我們的兩大軟件競爭對手蓮花公司和阿森塔公司的股票就已經上市,並且獲得極大成功。”比爾對股市還是很了解的。
“那我們還等什麼?”大衛·馬奎特也說。
“微軟公司收入利潤比大約為34%,這就是說,股票不上市,將能更好地為公司保持利益。”
“但上市也有很大好處,可以在近期內獲得一大筆資金。而且,對於持有股票的微軟公司雇員來說,股票上市意味著可以獲得更多的能立即兌現的財富。”
比爾看著微軟公司的幾位核心成員,說出了他的憂慮:他擔心,一旦股票上市使財富滾滾而來,將不可避免地造成人們精神渙散,影響人們的工作效率。
他還擔心,股票上市後因財富劇增,微軟公司或許會走上許多公司的老路:變得人與人之間缺乏關懷,人際關係冷淡,而失去現有的家庭般溫暖的氣氛。盡管他顧慮重重,可敵不過形勢的發展和人們的普遍要求,比爾不得不采取屈從的態度。他一點頭,微軟公司的工作班子便立刻開始運作,推動投票上市。
微軟公司決定,首先由公司財務負責人蓋德特與中立銀行家聯係,從中挑選承銷商。微軟公司最終確定薩奇公司作為主要承銷商,桑斯公司作為機構購買承銷商。
在尋求承銷商的過程中,比爾曾答應美國《財富》雜誌,允許一名記者追蹤報道微軟公司股票上市的情況,而且還與這家雜誌簽訂了合同。至1985年年底,新聞傳媒已開始發布微軟公司的股票將於近期上市的消息。消息傳出,微軟公司的股票已經成為世人關注的熱點。
至1986年2月初,微軟公司印出近40000份公告,分送給各個股票監督委員會代表和代理商們。這份材料透露,在微軟公司內部,經過多次的配股,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占據了主要的股份:比爾為1100萬股,保羅為640萬股,他們分別占全部股份的41%和28%。
在首次上市時,比爾準備賣出80000股,保羅準備賣出20萬股。在微軟公司的其他核心人物中,鮑默爾擁有170萬股,謝利擁有40萬股,西蒙尼為30萬股,蓋德特為19萬股。此外,比爾的父母也擁有21萬股。
微軟公司的上市公報一公布,比爾就收到許多親戚朋友的求購請求。可他隻滿足了10多個人,其中包括他的祖母和他的女管家,其他多數人都被他拒絕了。在這期間,他腦海裏想的更多的仍是軟件,而不是股票。他認為,必須首先讓公司有更好的發展,而不應當被股票帶來的財富迷失了方向。
他對眾多親友求購者說:“我不想理睬這些請求,我恨整個這件事。我想賣的是軟件,而不是股票。”
不管怎樣,1986年3月13日上午,微軟公司的股票在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了。第一天的開盤價為每股2517美元,收盤價為2925美元,共成交360萬股。
比爾的老朋友昆德倫在中間休盤時打電話給謝利,大聲說:“簡直瘋了!這樣的場麵我真是從未見過。每個到這裏來的人都是為了購買微軟公司股票,其他的股票竟無人問津。”
這種景象也使那些股票承銷商們驚得目瞪口呆。一周之後,每股的價格已經飛升至355美元。比爾從出售股票中獲取了160萬美元,而他手上的股票已經價值35億美元。
這時,比爾已改變了對股票上市的看法,他覺得有能力為微軟公司股票再掙一個最好的價位。他和他的夥伴在各地區各城市做巡回演講。
1987年,微軟公司的股票直衝上每股9075美元的高位,而且還有繼續往上攀升的趨勢。
10月,美國《福布斯》雜誌將比爾·蓋茨列入美國400名富翁的第29位。他當時股票價值超過10億美元。這時,比爾和保羅都想到了他們的母校西雅圖湖濱中學。他們決定回報母校。
1986年8月的一天,比爾和保羅商量:為母校捐一筆錢,在那裏修建一座科學和教學中心。
比爾說:“中心要用我們的名字命名。”
保羅說:“可是誰的名字排在前麵呢?”
“我們拋硬幣來決定,好嗎?”
“好,看誰有運氣。”
結果保羅的運氣不錯,這座中心被命名為“艾倫·蓋茨大廈”。他們一舉捐助了220萬美元。離開微軟的創始人
正當微軟公司春風得意、欣欣向榮的時候,這家公司老資格的軟件專家、公司的締造者之一——保羅·艾倫,卻悄然離去。這是因為癌症。
還在1982年,保羅就病得不輕。那時候,他和幾位同事正在法國巴黎做商業旅行。他突然覺得自己在發燒,不得不向夥伴們表示歉意,獨自回到酒店。
他對夥伴們說:他的病恐怕要比感冒之類嚴重得多。他休息了好幾天,但病情沒有好轉,隻好終止這次旅行。
他進行了幾次診斷,結果表明,他患有某種癌變。為了保命,他遵醫囑停止了工作,進行化療和休養。
新版的BASIC語言程序成了他離開微軟公司之前的最後一件作品。
保羅和比爾都是電腦神童,也都是微軟公司的創始人,但保羅的性格與比爾卻迥然不同。保羅的個性更為內向,他更願意享受一些清閑的生活,特別是成功之後的愉悅。
保羅還是一個超級球迷,他從不放過一場西雅圖超音速隊的NBA比賽。比爾也曾有過一些業餘愛好,但沒有像保羅這樣自始至終。
比爾總是追求,追求,不斷地追求事業上的發展,有充滿競爭的活力和奮進的勇氣。他每天工作長達14小時,忙得不可開交。而保羅倒寧願去撥弄一下他喜愛的吉他,看看引人入勝的科幻小說。
由於這種性格上的差異,有人甚至傳言保羅同比爾的關係不那麼融洽,還說保羅寧可通過電子信箱與比爾討論問題,也不想去同他麵對麵地談談他們之間的分歧;說保羅很長時間都沒去過比爾的辦公室,有事總是由鮑默爾代勞。
不過,對於這類說法,保羅總是予以堅決否認。他把這些猜測通通稱之為胡說八道,對公司裏這些流言大為憤怒,甚至覺得自己受到了傷害。即使在他發現癌症、接受化療期間,他也仍然在繼續工作,難道這還不能說明問題嗎?
當然,那時候他已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不能在工作上花費太多的時間。保羅因為性格內向而極重隱私,沒有把他的病情告訴微軟公司的朋友。人們完全不知道他已患了癌症,這或許正是引發誤解的原因之一。
當然,在工作上,保羅與比爾並不是沒有矛盾和分歧,有時候他們也會在決策問題上或技術問題上發生爭執。但無論是保羅還是比爾,都從不把這種分歧和矛盾當一回事。有矛盾和分歧,才有爭論和探索,才有事業的進步與發展。他們都認為這樣的不愉快無關緊要,重要的是辨清情況,讓公司不至於走上歧途,才是共同的利益所在。
病魔使保羅不能再工作下去了,他不得不離開公司。他自知來日不多,便希望在離開艱苦的工作之後去享受一番人生的樂趣。
保羅終於離開了長達8年之久、每周40小時以上、極少有節假日的工作崗位,與朋友親屬一道周遊了整個歐洲大陸。而他的癌症竟然又奇跡般地有所好轉,至今沒有複發。當保羅的父親意外去世之後,他陪伴著母親安度晚年。
保羅不再是微軟公司的副總裁,但他仍然是董事會的成員之一。微軟公司這位軟件開發大師,就這樣默默地退出了他的活動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