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9

成為新聞人物

1981年,微機的生產和應用有了巨大發展,它從業餘愛好者的家中走向了成千上萬的辦公室。人們不僅僅想用電腦來做遊戲,更希望利用它使工作簡便、快捷,來處理更多的事務,解決更多的問題,賺取更多的利潤。

美國人乃至許多發達國家的人們,都越來越感覺到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已經麵臨著一個信息時代,對這一局麵不聞不問、置身其外的態度已不可取也不可能。喜歡事事搞民意調查的美國新聞界對此自然不會視若無睹,他們發出問卷,問人們是否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擁有一台家用計算機,結果是80%的人有這個願望。

當時有人作了一個大膽的預言,說至20世紀末,全世界個人計算機的擁有量將達8000萬台。當然,這位大膽的預言家對形勢的估計顯然仍是太保守了。至1991年,僅微軟公司的DOS,就已經有8000萬套在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的個人計算機上使用,還有不知多少其他品牌的計算機在全世界運作,而且這個數量還在繼續飛速增加。

美國《時代》周刊的一頁封麵,對計算機的普及與應用更是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具有55年曆史的老資格新聞周刊《時代》,每年都要評選出一位新聞人物,並在次年元月的封麵上刊登出來。這一傳統已持續了好幾十年。每年評出的新聞人物不是風光一時的政界要人,就是卓有建樹的科學巨匠。這份雜誌每年評出的新聞人物幾乎都是眾望所歸,很少有人提出異議。這一做法反映了世界上變化萬端的時代風雲的動向。

《時代》周刊評出的1982年“新聞人物”是誰呢?千千萬萬讀者接到該雜誌後,看見的卻不是某一時代人物,而是一台微型電子計算機!

《時代》以一台機器作為它當年評出的新聞人物,可謂別具匠心。

雜誌的主筆奧托·弗雷德裏奇先生對這位“封麵人物”作了獨出心裁而又熱情洋溢的介紹:

在整整一年的新聞中間,最有意義和最吸引人的話題,並非一個單獨事件,而是代表了一個發展進程,一個不斷發展並且被廣泛接受的、備受歡迎的進程。

同時,這個進程還影響到其他各個領域,它創造了一個新的曆史。所以,《時代》在當今風雲激蕩的世界上選擇了這樣一位新聞人物。當然,它並不是一位什麼人物,而是一台機器,一台個人計算機。

奧托在文章中也提到計算機發展中不無遺憾的一些事實,其中最主要的一點是軟件的缺乏。計算機用戶數量的瘋漲,對軟件的需求自然大為迫切。用戶需要更多更好的軟件,以適應各種不同的環境和要求。沒有軟件,計算機隻是一個擺設。軟件不豐富,計算機也無法發揮它的威力。

由於軟件開發的遲滯,計算機的使用範圍受到很大的局限,人們購買計算機的熱情自然也就受到限製。計算機,隻有當它具有更多的功能、具有更大的用途時,才能擁有更多的消費者。

《時代》的評選和奧托的文章,一方麵大大地宣揚了計算機的功能,使更多的美國人對它發生興趣並對它的使用躍躍欲試;另一方麵,也尖銳地指出了計算機普及所麵臨的最緊迫任務:開發軟件。

軟件的缺乏和計算機熱之間的矛盾自然引起比爾的極大關注。他在一次接受采訪時說:“我們沒有對軟件的標準和質量進行嚴格的管理和控製。我曾買到過根本不能用的軟件。盡管現在有許多軟件出現,但大多令人悲哀。”

他強調說:“兩年之後,我們要推出在各方麵能真正滿足消費者需要的軟件。現在的軟件太糟糕,太難使用,而且缺少更多的性能。不過這一切正在得到改善。”

1982年,比爾27歲,他在軟件開發方麵取得的成功已經在全國令人注目。這一年,美國有名的《金錢》雜誌用了他的照片作為封麵。

比爾的秘書盧堡看見之後高興極了,她把這一期雜誌發給微軟公司的每一位雇員,對比爾說:“他們給你拍的照片太好了,我真喜歡!”

比爾說:“你認為是這樣嗎?可我看起來太年輕了。”

盧堡說:“你本來年輕嘛,不過才27歲!”

比爾因為長得比他實際年齡要小,還遇到過小小的麻煩。

有一次,他同包括盧堡在內的幾個雇員去餐館吃飯。比爾要一杯啤酒,女招待卻懷疑他不滿20歲,沒有達到法定飲酒年齡,要他出示身份證。

反擊下的金泡沫獎

西蒙尼為多計劃軟件立下了汗馬功勞,成了微軟公司的一名重臣。可是3個月後,就連比爾也沒有料到,一種新的軟件很快取代了多計劃軟件的主導地位。

這是在一次計算機展覽會上,當西蒙尼看到蓮花公司推出的蓮花1-2-3軟件時,吃了一驚。

西蒙尼對比爾說:“比爾,我們遇到麻煩了。”

比爾也在心底為蓮花1-2-3叫好,可是他還是不相信多計劃軟件競爭不過它。“西蒙尼,你覺得多計劃軟件超不過蓮花1-2-3嗎?”

“當然可以超過。但是,我們的軟件是為了滿足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的要求而編製的,這難免要受到限製。我們隻有在這個基礎上,再增加一些新的功能,來個擴大版,以此吸引客戶。”

經過努力,西蒙尼的擴大版終於推出來了,它具備了教學程序,使用者可以用教學程序學習如何使用。即使是這樣,多計劃軟件還是趕不上蓮花1-2-3的銷售量。

1983年1月,1-2-3的銷售量就獨霸了市場,至20世紀80年代末,它已經累計銷售500萬套,創下了一個難以突破的紀錄。

微軟公司這次失敗的損失是巨大的,致使微軟公司的軟件一度退出軟件市場。比爾感到在軟件設計這個領域,真是藏龍臥虎,稍不慎就會被取而代之。

經過反複思考,比爾認為在短時間不能開發出新的軟件搶回市場的情況下,多計劃軟件應該暫時避開美國市場,轉向世界進軍,開辟新的市場。

比爾把進軍世界的第一站選在了歐洲,並很快打開了局麵。於是他又回過頭搶奪美國市場。

比爾首先是對微處理公司的“文字之星”進行反擊。同年4月,在亞特蘭大展示會上,微軟公司展出了為國際商用機器公司設計的第二套軟件:一套字處理軟件。

所謂的字處理軟件,就是專門用於處理文字的軟件,它可以對輸入計算機的文字材料進行修改、編輯、存儲,大大減輕文字工作者的勞動,節約時間,提高效率。微軟公司的這套字處理軟件,主要是針對微處理公司的“文字之星”。

“文字之星”是微處理公司1979年開發的,至1982年已售出100萬套之多。但這個軟件嚴重的缺點是操作太複雜。

微軟公司在向“文字之星”軟件的使用者收集了各種意見,經過仔細考慮之後,確定了自己產品的特點。微軟公司用高級C語言來編寫這套軟件,在屏幕上分窗口,在每個窗口裏同時顯示不同的文件。

這套軟件還設置了一個“廢紙簍”,專門裝刪除的材料,如果使用者要重新使用這些材料,可以很方便地從中撿回來。

這套軟件還可以在屏幕上顯示各種字體、畫線、指示特殊符號。它最引人注意的地方,是使用鼠標來操作,使用者隻需移動桌麵上的鼠標,讓屏幕上做相應移動的箭頭指向菜單中需要執行的命令處,輕輕一按鼠標上的開關,命令就被執行了。這些優點正好彌補了“文字之星”的缺點。

比爾還在這個軟件中加入激光打印機的驅動程序。微軟公司開始把這套軟件命名為“多用工具字處理”軟件,後來有人建議公司產品統統使用“微軟公司”兩字作為名稱。這樣可以簡化和統一公司軟件的命名,也有助於創立公司的形象,擴大公司的影響。

比爾采納了這一建議。於是,微軟公司開發的“多計劃”軟件就更名為“微軟公司計劃”,“多文件”軟件更名為“微軟公司文件”,這個“多用工具字處理”軟件也改成了“微軟公司字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