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7
轉戰定居西雅圖
20世紀70年代是美國計算機和計算機軟件行業蓬勃發展的年代,大有群雄爭霸、各領一代風騷的氣勢。尤其在70年代後期,“幾乎每個星期都有新微型機問世”。
但是,也可以想象,在成功者輩出的同時,又有多少英雄落荒而逃。前麵提到的羅伯茨的微型儀器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它生產的阿爾塔計算機質量上不去,公司在強手如林的角逐中敗北,最後被佩特克公司收買。
而佩特克公司不久也奄奄一息。後起之秀的IMSAI公司意欲生產更專業化的計算機以贏得市場,但仍然因質量方麵的原因而美夢難圓,最後也幾乎弄到破產的地步。
這也給微軟公司帶來一些損失,因為IMSAI同微軟公司簽訂了轉讓FORTRAN語言軟件專利的協定,IMSAI倒閉,微軟公司也就得不到這筆款項了。
1977年,終於出現了坦迪克公司的TRS-80型計算機、科莫多公司的PET型計算機和蘋果公司的蘋果2計算機。這些計算機在性能和質量上都遠遠超過了以前的產品,銷售量當然也就扶搖直上。
TRS-80型計算機上市一個月就賣出10000台;PET於1977年在第一屆西海岸計算機交易會上大獲成功;蘋果2機不僅質量優異,使用方便,而且具備了磁盤驅動器,很快成為熱門產品。
微軟公司先後為這些機器開發了先進的BASIC語言。 但是,在計算機發展之初,各公司為了求新和保持自己的特色,都獨自采取一套操作係統。軟件公司不得不投其所好,為他們編製形形色色的軟件。這些軟件花費大量精力編製出來,銷售量卻不大,因為其應用範圍太有限。
這時,也是比爾老熟人的加裏·基爾代爾教授,為英特爾公司的8080微處理器編製了一套叫作CP/M的微機控製程序,所有用8080微處理器的計算機都可以使用這個操作係統。
於是,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幾十家公司都采用了這套操作係統,這使基爾代爾一年的收入超過60000美元。
比爾和保羅看準了CP/M的前景,他們知道這個操作係統最終將成為一個標準。他們在研製開發他們的FORTRAN和COBOL時,就選擇了這個係統,使他們的程序可以為許多計算機采用,因此他們的軟件銷路也不錯。
1977年,微軟公司的銷售額達到50萬美元。至1978年,微軟公司已經在微機語言上占了統治地位,他們的BASIC已推出第五版,逐漸被人們公認為標準件。1978年年底,公司的贏利突破100萬美元,已有13名雇員。
許多國家或政府都有一個專門的機構,為一些技術設置規範,使它具有通用性,這就叫作法定標準,具有法律的效力。
但是,國家製定的標準往往不一定就是市場上習以為常的標準。比如,一般人想當然地以為,英文打字機和電腦的鍵盤設置,一定是百餘年來經過無數次改進、根據各字母的使用率確定下來的,應該是十分科學了。
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它的鍵盤設置是開始的時候隨意定下的,但是由於已被社會確認,也就成了一種事實標準。同樣的情況也見於鍾表指針的走向。
由於市場變化多端,事實標準必然隨經濟機製變化而變化,當有更好更先進的東西問世的時候,事實標準就自然改變。
比如,我們今天已經很少見到使用電子管的家用電器,因為它們被後來的半導體器件擠出了市場;電唱機10年前還是“音樂中心”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現在已經難尋蹤跡,而且所有唱片公司都已轉產。這套相當成熟的技術幾年間就被無情淘汰,而由現在的激光唱機完全取代。
比爾對事實標準有很深的認識。他說:“事實標準常常通過經濟機製在市場上發生變化,這種經濟機製與推動商業成果的正向螺旋十分相似,它使一個成功推動另一個成功。這一概念叫作正反饋,它說明事實標準為什麼常常出現在人們尋求兼容性的時候。”
那麼,如何才能產生正反饋循環呢?比爾認為事情非常簡單,“隻要有一種稍微優於對手的做法就行了”。而在高技術產品中,實現兼容性就是最有效的做法,既可以生產大量的產品,成本又不一定會有多大增加。
他舉了20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錄像機的製式之戰。從技術上說,當時的BETA製式更為出色。
但是,使用這種製式,一盤錄像帶隻能錄製一個小時,無法錄下一場電影或一場足球賽;而用VHS製式,一盤磁帶則可以錄3個小時。比較起錄像的質量來,當時一般的用戶更關心的是帶子的容量。
因此,JVC公司開發了VHS標準,並容許其他錄像機生產廠以低廉的許可費使用這一標準。於是,VHS製式的錄像機大量生產出來,VHS製式的錄像帶也隨之占領了市場;人們自然就習以為常地認為VHS製式是一種恒久的標準,而願意多收藏VHS製式的帶子。生產廠家便加倍生產,使它逐漸占領了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