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當VHS製式磁帶開始逐漸被確立為標準的時候,它在美國的銷售量也隨之開始劇增,當年就比前一年增加50%,為950多萬盒;1984年,銷量達到2200萬盒;至1987年,該數字升至11億盒。

至此,VHS錄像機便完成了一統天下的大任。而與JVC公司同時起步的SONY公司曾使用BETA製式,由於這種製式對用戶不太有利,就逐漸被冷落下來,最終導致徹底失敗。

比爾說:“VHS是正向反饋循環的受益者。”他還說:“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一種新技術接受水平的數量變化,能夠導致技術作用本身的質量變化。”

他還舉了激光唱機為例,來說明配套軟件對於建立標準的重大作用。他說:“這種唱機剛問世的時候,銷量不多,原因之一在於沒有更多的音樂曲目可供使用。後來,當激光唱片大量湧入市場之後,激光唱機的優越性就充分顯露出來,很快取代了有百年以上曆史的機械唱機。”

比爾深刻認識到:“計算機對其用戶價值的大小,取決於它的質量和可供計算機使用的各種應用軟件。”

他希望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公司,但是,既然與羅伯茨已經毫無關係,他們就沒有必要繼續留在阿爾伯克基。有人建議比爾把公司遷往加利福尼亞州的矽穀。那是一個高技術公司密集的地方,是許多著名計算機公司的誕生之地,對於微軟公司今後的發展,應是大有好處的。

在新墨西哥的阿爾伯克基,由於計算機市場風雲變幻,昔日的計算機公司已逐漸因經營不善而隱退,隻有微軟公司還在這裏堅挺著。

“保羅,我覺得我們應該搬家了,這裏死氣沉沉,像與世隔絕一樣。”比爾說。

“是啊!”保羅說,“可是哪裏更合適呢?”

“西雅圖。”

“看來西雅圖是合適的,”保羅說,“那裏有華盛頓大學,有我們需要的計算機人才,有幽雅的環境和溫和的氣候,還有我們過去的影子。”

在遷往西雅圖之前,微軟公司決定在11月7日照一張集體相,來紀念在阿爾伯克基的日日夜夜。

“11月7日,這一天是俄國革命成功的日子。今天,它更是微軟公司戰略大轉移的日子。我們每個人都不會忘記這一天。”比爾自豪極了。

就在這個月,微軟公司完成了全年100萬的銷售額。他們帶著這個成績,要向著大西北進發了。

“孩子們,你們能回來,我和比爾的母親都非常高興,這不,她又去籌辦你們的歡迎會去了。”父親的臉上充滿笑容。

“幾年時間,西雅圖的變化還真大!”

一場盛大的歡迎會之後,微軟公司的成員們又在比爾的帶領下不分晝夜地工作。

1978年3月的一天,一個日本人把電話打到了西雅圖。

“喂,是美國微軟公司嗎?我要找董事長比爾·蓋茨先生。”

比爾接過了電話。

“比爾·蓋茨,您好!我是日本的西勝彥。我開辦了一家計算機公司,還出版了一份計算機雜誌,同時也銷售計算機軟件。我對貴公司的BASIC語言非常感興趣,很想跟您見上一麵。”

“你怎麼會知道我呢?”

“我仔細閱讀過關於微軟公司的大量文章。對於您本人我也略知一二,咱們倆有許多共同之處。”

“是嗎?那麼你能介紹一下你自己嗎?”

“我今年22歲,原是東京名校早稻田大學的學生。本打算畢業後回家經營一所私立學校的,可是半路迷上了計算機,於是便退學開辦了自己的公司。”

比爾興奮地站了起來:“我們年齡相同,又有著相似的經曆,真是誌同道合啊!”

“比爾·蓋茨先生,如果您願意,歡迎您到日本來做客。機票由我來解決,到那時我們再詳談,怎麼樣?”

“很遺憾,近期我非常忙,不能到日本去。不過3個月後,美國有一個全國性的計算機會議,我們可以在會上見麵。那時我們就可以促膝談心了。”

“很好,我會盡快與你見麵。”

西勝彥果真來到了美國,在加利福尼亞安娜海姆的一次展銷會上,同比爾見了麵。

比爾和西勝彥談了8個小時。“我預測,在不久的將來,個人計算機將像電視機、錄像機等電器一樣,逐漸進入每個家庭。對計算機軟件的需求必然成為一股滾滾洪流。”西勝彥思路清晰,語言流暢。

“你的看法和我一樣。

“我也一直看好計算機的發展前景。我要抓住計算機的靈魂——軟件,推動這場革命。

“現在我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了今後把微軟公司變成世界上家喻戶曉的軟件發行公司。”

“我願意做微軟公司在遠東地區的代理人,把你的產品推廣到全世界。”

兩人簽訂了一項短短的合同,達成一筆超過15億美元的交易。

在西勝彥的介紹下,日本電氣公司的主管渡邊先生同比爾見了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