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7
不同常人的感情世界
王永慶有3位伴侶,這對於生活在他那個時代的人來說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像許多老一輩的中國人一樣,王永慶不可能對自己的婚姻做主,一切都是父母的安排。
就在他還是一個不很懂得人間情感的少年時,母親就給他訂配了一位童養媳,她就是鄰村郭家的千金郭月蘭。
王永慶是一位典型的孝子,對母親的安排從不會反對,自然接受了這門親事。當然,他們的感情談不上任何的羅曼蒂克,他們的結合隻是像在完成一件自己本身應該完成的傳宗接代的任務一樣,就自然而然地發生了。
然而王永慶早年就遠離家鄉闖蕩,所處的是一個困頓、奮發的不平凡歲月,兩人相處的時間就少得可憐了,本來就沒有感情基礎的婚姻就顯得更加寡然無味。這位從小就嫁到王家的郭月蘭,也像千千萬萬個傳統的中國婦女一樣,沒有一點怨言,有的隻是忍受艱辛的寂寞生活的勇氣和決心。
她最好的歸宿,本應是為王家生兒育女,別無他求。然而,最讓她感到無奈的是,作為一個女人,特別是生活在舊社會的一個女人,也許她真的天生命苦,居然沒能為王家生下一男半女,要不然,如今也可分享曆經多年艱辛後的甜美果實。
可她卻沒有這樣的福氣。古語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是中國的傳統,也是延續後代的實際需要。既然原配無出,名正言順,王永慶娶另一房生兒育女在那個時候就成為十分自然的事了。
當時王永慶的一個朋友廖先生,身患重病,卻因家境貧寒,無力就醫。作為朋友,心地善良的王永慶,在廖家危難之際伸出援手,除了無條件花錢請醫生治病之外,並四處購買珍貴藥材,親自去探望老友。王永慶的這種大德大恩,令廖先生十分感激,便在身體康複之後,決定將自己的女兒廖嬌許配給王永慶做二太太。
這位孝順的女兒,也目睹王永慶的為人,知道他是一位大好人,便聽從父命,不計較王永慶已有家室,便嫁到王家。她是幸運的,沒有辜負王家的期望,給王家生下兩男三女,她成為王家的一位功臣,在家中的地位自然不次於原配夫人郭氏。
廖氏與王永慶的子女如今皆已長大成人,成家立業。大兒子王文洋,娶陳靜文為妻;次子王文祥;長女王貴雲,嫁給陳徹;次女王雪齡,嫁給簡明仁;三女王雪紅,嫁給區永禧。
古人說:英雄愛美人,英雄難過美人關。王永慶這位商場的英雄也不例外。王永慶經常出入各種高級社交場所,每天都會接觸到各路英雄豪傑、影視明星、社會名流。
王永慶身處的台北是一個商業高度發達的城市。重慶北路、延平北路、博愛路等更是商店林立、客商雲集、燈紅酒綠的繁華地段。位於台北博愛路的“黑美人大酒店”就是王永慶經常光顧的場所之一。就是在這裏,他結識了曾以“櫻花”之名紅極一時的李寶珠。
李寶珠是這家酒店的紅牌酒女,花名即日文的“櫻花”之意。這位“櫻花”小姐濃眉大眼,漂亮美麗,風采照人,柔情似水,做事更是練達,善解人意,給王永慶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
王永慶每次到這裏,都會找李小姐談天,傾吐心聲,而且每次都能相談甚歡,以至於難舍難分,從此寫下了一篇美麗的愛情之歌。當時的王永慶盡管還沒有今天這麼大的影響與地位,但也是商場的紅人,他為人耿直慷慨,李小姐非常敬佩。
不久,王永慶在事業上遭受挫折之際,這位早已對王永慶愛慕已久的酒家女,為能與王永慶相識而覺到三生有幸,她不僅以自己女性的溫存給王永慶以精神上的安慰,還多方籌措資金,幫助處在困頓中的王永慶,讓王永慶大受感動,也更加喜愛這位淪落紅塵的紅顏知己,倆人更是心心相印,情意濃濃。
不久,王永慶決定再娶李小姐為妻,相伴終生。但他的母親並不答應,認為兒子已人到中年,已有兩房妻室,兒女滿堂,不能再娶。但是王永慶決心已下,他與李寶珠的感情已非平日露水姻緣那樣容易解體。王永慶鼓起勇氣和李小姐一同說服母親同意這門親事。
我們需要了解一下當時的婚姻製度,因為那個時候台灣的婚姻製度是可以納妾的,所以王永慶此舉是不違反當地法律製度的。王永慶和李小姐的誠心感動了王永慶的母親。王永慶也就和心愛的李小姐進入了婚姻殿堂。
李小姐早年的家裏非常窮困,她和許多跟她一樣的姐妹來到台北打工賺錢。涉世不深的李小姐因為長得漂亮,很快得到了一位男士的青睞。這位男士以真金白銀俘獲了李小姐的心,可是在李小姐為他生了一個女兒之後,這位負心漢卻暗自消失了。李小姐在感情上受到了非常大的傷害,這也讓她對後來與王永慶的交往變得很謹慎。不過在得到王永慶的真心之愛之後,李小姐成為了王永慶生活中的好伴侶和事業上的好幫手。
李小姐為了討好婆婆,自己參加了烹飪班的學習,她熟練地掌握了各種菜肴的烹飪方式,尤其是煎牛排的手藝堪稱一流。王永慶在家宴的時候,這位李夫人都會親自上場,給王永慶賺足了麵子。
王永慶很喜歡早起打高爾夫球,他經常早上4時就動身。而李小姐多年來一直堅持比丈夫早起半小時,為丈夫打理好一切,再陪同丈夫一起打高爾夫球。
王永慶在出國考察期間,李小姐也一直親自陪同。因為王永慶的外語水平有限,需要經常請老師給予英語和日語的輔導。李小姐這個時候也會靜靜地陪在王永慶身邊,一同學習知識,兩個人在語言上共同進步。很快,李小姐就掌握了英語、日語的日常對話,她在王永慶身邊,一直是貼身秘書一類的角色。因為她的交際能力和公關水平給王永慶的生意上出了不少力。
雖然李小姐在台塑不是董事會成員,也沒有什麼重要的職位,但是她在台塑員工的眼裏卻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巾幗英雄式的人物。在王永慶身後為他打理著瑣碎的各項事務。可以說,王永慶成功的“軍功章”上,有一半兒也屬於李小姐。
不過王永慶對待李小姐非常夠意思,他為了發展李小姐家鄉落後的環境,不惜花費重金為其家鄉投資興建各項經濟事業,甚至和意見不合的下屬鬧翻也在所不惜。
王永慶有3個女人作為伴侶,但是這卻並不影響他的人格魅力。因為第一任妻子不能生育,他迫於壓力娶了二房姨太太,在過去,無子是可以被夫家休掉的。王永慶卻沒有這麼做,因為他對妻子是有責任感的。糟糠之妻盡管無子,也不能下堂。
王永慶對於第二房太太是有義在的。二房姨太太是朋友把女兒托付給他的,而且還為他生育了子女。所以他對第二位太太的感情應該是充滿了恩情。
王永慶對於第三位妻子卻是真情流露,盡管他們年歲差距不小,但是他們有著同樣的理想、信念、愛好。王永慶對於第三位妻子格外寵愛和照顧。或許因為這位叫作李寶珠的女人才是他生活和事業上的雙重伴侶,王永慶經常和李寶珠住在台塑企業大樓的第十三層。
艱苦奮鬥的模範
有一句詩說得好:“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一個成功的人也往往是最能吃苦的人。縱觀人類曆史,多少英雄豪傑,多少偉人,雖有“時勢造英雄”的個別例外,但大多不是出身貧寒,就是經曆了許多挫折、磨難的人。
王永慶就是曆經無數艱難困苦,具有超乎常人的刻苦耐勞精神,才有今日的成就。
“刻苦耐勞”是王永慶一生的座右銘。每當他回憶起過去的生活,他就不無感慨地說:“幼年生活的困苦,也許是上帝對我的賜福。”
每當遇到困難的時候,他總是回想起那段食不果腹、衣不遮體的一貧如洗的日子。那時的苦難無形中更增強了他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他的每一次成功,都不是憑僥幸,而是靠艱苦卓絕的努力,靠與困難作不懈的鬥爭,每一次戰勝困難的經曆,都使他向更高的目標又邁進一步。他永不停止,奮鬥永遠沒有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