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6(1 / 3)

章節16

富豪的平凡生活

趁活著的時候,多做一點對社會大眾有意義的事,等到我們死了以後,會有活著的人想念我們,讚許我們,才會對人生一場有了交代,沒有辜負此生此世。——王永慶王永慶富豪的平凡生活勤儉持家的美德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大富翁的日子不外乎揮金如土、穿金戴銀、燈紅酒綠、紙醉金迷,手下養一群吃閑飯的跟班,仿佛不這樣就顯示不出大富翁的排場。事實上,富翁的真實生活未必如一般人所想象的那樣。

有些人,雖然身家千萬、億萬,但他的生活依然儉樸。王永慶就是這樣一個人。

王永慶的節儉已經到了成為傳奇故事的程度。比方說喝咖啡,王永慶就與眾不同。他先把奶粉打開,將奶粉倒進咖啡杯,再用小湯匙舀一點咖啡放到奶粉盒中,輕輕地涮一涮,將奶粉餘汁倒回杯中。至於糖包,他先撕一角,倒一半的糖在杯中,另一半不是空放著,而是傳給隔鄰,順便交代他不必開新的糖包了。

王永慶在穿的方麵也不追求奢侈,他不在乎衣服是不是名牌,他隻要求衣服可以穿就行。王永慶因為連續晨跑,以致腰圍縮小了,平常的西裝顯得太寬太鬆。王夫人就請裁縫到家裏為他量尺寸。

裁縫以為他要做幾套新西裝,誰料王永慶從衣櫃裏拿出5套舊西裝,要師傅把腰身改小就行了。他說:“舊西裝隻是鬆了一點,料子還好好的嘛!何必浪費錢呢?”

王永慶家裏用的肥皂也在他的節儉項目之列,即使用到一小片時也不會丟掉,而是把這一小片粘在大塊的新肥皂上繼續使用。

工人工作時戴的手套,如果掌心磨破了,他就要求工人把手套翻過來,這樣破洞在手背上,手套依然可以用。

每天早上,王永慶都要練習毛巾操,這條毛巾居然用了近30多年,已經磨起了毛邊了,王永慶依然舍不得扔掉。

早年王永慶搭飛機出島,他自己也和員工一樣都是坐經濟艙,他認為隻要相同時間到達目的地,何必多花錢坐頭等艙呢!

一次在飛機上,服務小姐發現了王永慶,執意要請他坐到頭等艙。王永慶為了避免此事的擴大張揚,就改為乘頭等艙了。王永慶就利用乘頭等艙的時間來休息,改變了以往的習慣,在飛機上休息有這樣的好處:一到目的地就可以精力充沛地去工作了。

王永慶不僅自己節儉,他同時也教育子女如何在生活上節儉。王永慶常用“富不過三代”的古話告誡自己的子女,要他們自己創業,不要依賴父輩的基業而坐享其成。

他的兒子王文洋17歲考入英國倫敦帝國大學,24就獲得了博士學位,畢業後在國外找了個專業對口的工作苦幹了3年。後來回到自己家的企業中,王永慶同樣要求他從最基層幹起,經過課長、組長、廠長、副經理的逐級鍛煉,數年之後,才讓他擔任一個部門的負責人。

王永慶最疼愛的女兒王雪齡結婚,他陪送的嫁妝,除了一張無限期提供學習費用的憑據外,就是一把刮胡刀,好讓女兒自己替丈夫刮胡子!王雪齡的婚禮比一般老百姓家的還簡單,連她手上的新娘捧花,也是跑到許多花店比較後才選購的最便宜的一種!

在如何節省的問題上,王永慶真是處心積慮,精打細算,像隻“鐵公雞”。你不得不相信,台塑集團裏“一個信封也能用30次”,你也不會再為訪問台塑時隻有一杯白開水招待而惱怒了。

台塑集團在降低營銷成本方麵的努力很多,效果也很好。營銷成本簡單地說就是“接待費”。台灣企業奢靡之風盛行,效益好的固然“豪氣”十足,有客到訪必“盛情”款待,酒樓、歌舞廳,少則花上一萬幾千,多則數以萬計,付賬時富商們都麵不改色、心不跳,一副傲視客戶的“款爺”態;效益不好的也不甘人後,打腫了臉也要充胖子。

公營企業出手豪爽,不吃白不吃,皆因錢都是“阿公”的。私人企業因羊毛出在羊身上,相對收斂一些,但為了麵子,為了行事的方便,自然也要有奢侈的表現。

如果你以為台塑作為世界上最大的PVC生產廠商,其接待費用一定很可觀,那麼你就大錯特錯了。事實恰恰相反,台塑企業用於接待方麵的開支,其比重之小令外界大感意外。

20世紀50年代初,台塑企業流傳出這麼一件事:有4位主管因為公益的緣故,請3位客人吃飯,一頓西餐下來,吃掉了20000元。王永慶知道此事之後,立即把那4個主管叫到辦公室,狠狠地訓斥了一番,並扣罰了當月的部分工資。此事在台塑上下起了很好的警示作用。

作為一個有著3家上市公司、10多家關係企業的董事長,王永慶迎來送往,接待應酬是少不了的。但是,他很少在外麵招待客人,他舉行“豪門宴”的地方,多數是在台塑自辦的招待所內。

台塑大樓後棟第十三層,是台塑北區招待所。招待所不但設置了客房供貴賓和客人下榻歇息,而且配備了廚師和女招待,設施與酒店無異。

招待所的任務有兩個,一是接待貴賓和客人;二是負責王永慶的午餐。王永慶的午餐都是和台塑企業各單位的主管們吃的,他習慣於利用這段時間聽取下屬的彙報,即著名的午餐彙報。

不論王永慶還是主管,午餐標準一視同仁,一盒價值60元的便當。通常,廚師們準備的菜式不外乎一魚、一肉、一蔬菜,再加上一葷半素,或是再配些小魚幹、炒花生之類的小菜。

那麼,王永慶為何把這裏作為應酬的主要地點呢?原因很簡單:在自己的招待所裏宴客,既衛生可口,又節省開支。當然,後者是最主要的。

雖說是企業自辦的招待所,但員工個個訓練有素,每到王永慶宴客之時,更是毫不含糊,廚師必須準備20道菜品豐盛的美味佳肴應席,而對菜式的要求,王永慶定了一個4字標準:精致可口。

當第一道菜上台時,客人往往會覺得很新鮮,既不是拚盤也不是湯羹,而是“自助式”的壽司!客人得自己動手,把那些魚鬆、小黃瓜、海苔之類的材料用米飯卷成壽司,吃個不亦樂乎。

王永慶這樣設計有兩種用意:第一是,壽司飽肚,可以先作為“墊底”之用;第二是,采用“自助”的方式,客人可依據自己的食量進食,避免了食物無法控製數量而造成浪費。

說到“自助”式,不禁令人想起台塑關係企業的員工食堂。台塑所有的員工食堂都是采用自助餐的形式供應員工夥食,飯和菜皆自取。令人奇怪的是,食堂內沒有一般飯店設置專供倒剩飯剩菜用的泔水桶,也難得看到剩飯剩菜。

原來,王永慶定了一條規矩:你吃多少都可以,但是盛到餐盤中的飯菜必須吃完,不可剩下或者倒掉,否則就要受處罰。

王永慶的宴席固然不可以同員工食堂相提並論,卻同樣“自助”,由此足見主人用心良苦。

而接著上來的那幾道菜,基於王永慶所定的“精致”的標準,分量都不多,當然也不會少,一定是恰到好處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