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3(2 / 3)

台塑代表團此次考察行程包括參觀北京燕山石化廠、山東齊魯石化廠、上海金山石化廠,以及深圳、廈門等經濟特區。更重要的是,大陸隨行陪同人員還帶領他們到一些適宜建廠的沿海地區,實地了解投資環境。

當時考察團看過的地方有寧波和湄州灣等地。寧波離上海很近,土地廣大,人力資源充沛,但地質較差,碼頭風浪較大,不過北侖港碼頭水深可泊15萬噸輪船,不失為建設石化工廠的理想地點。

至於湄州灣,大陸已在當地規劃了一個麵積為60平方千米的工業區。湄洲灣水域麵積516平方千米,主航道水深15米至20米,適宜建設深水碼頭。

其實,台塑集團來大陸考察,隻是想了解一下大陸的市場,並沒有十分具體的投資計劃。

但以後隨著到大陸投資的台商數量越來越多,台塑集團的有關人員也多次借探親之便,直接去了解投資環境及台商在大陸的經營情況,先後不下四五次之多,足跡遍及廣東、廈門以及澳門、海南島等地。至於是否有投資決定,一時眾說紛紜。

台塑集團的一位高級主管說,台灣工商界人士到大陸去探親考察的其中不乏知名度很高的人士,甚至有些已經在大陸投資建廠了。可是外界很少傳言,也不會引起大家注意。

倒是台塑集團,哪怕隻是一位員工或同人回去探親,都會引起一些傳言,使得台塑集團簡直不敢有任何動作,甚至不方便到大陸去考察市場,實在是感到困擾不已。

據台灣媒體報道,台塑集團不願意因為單純的考察行動被外界渲染,甚至被人誣為“統戰工具”,所以百般避諱。

實際上,台塑早就通過島外關係,甚至日本商社,對大陸的一些重要地區做過市場調查,其中包括深圳、廣州、惠州、廈門及海南島等地。

另外,就在王永慶出訪大陸之前,大陸的一些大型石化企業也曾派負責人親赴美國,參觀台塑美國工廠,實地了解王永慶在當地的投資情況。當然,這一切也是在高度保密的情況下進行的。

但不管怎麼說,王永慶自己的話以及有關其下屬赴大陸考察的傳言,實際上為他年底密訪大陸埋下了一個伏筆。

投資大陸決心已定

1989年年末的一天晚上,王永慶在美國新澤西州的別墅裏召開了一次戰略會議,在會上,王永慶認真地聽取了各方麵反饋的意見,最後總結說:

過去,國家的強弱,決定於它的鋼鐵生產量,但是今天的情況不同了,轉變為決定於石化業,尤其是乙烯的產量最為重要,全世界都往這方麵發展,因為它有帶頭作用。

目前美國年產乙烯1600萬噸,日本年產700萬噸,中國大陸包括燕山、大慶等石化廠的總和為100多萬噸。

第一步是,如果台塑在大陸的投資計劃能夠實施,那麼整個集團的乙烯年產量可達154萬噸,整體產能將增加150%,同時還可帶動許許多多的下遊產業一同前往投資設廠,推動台灣石化工業在整體上實現轉型。

第二步是,台塑將在大陸投資醫療事業。台灣的長庚醫院已經有10多年的發展經驗,不論規模或品質都是東南亞最好的,目前在台灣擁有4個大型的醫學院區,帶動了台灣醫療界的良性發展。因此我計劃在北京、上海、福州、廈門建立4個具有較大規模的醫院,首先以長庚醫院多年的營運經驗協助大陸提高醫療品質及水準,然後再進行汽車工業的研發。

因為大陸人口達13億,土地麵積超過960萬平方千米,因此交通工具非常重要,我們希望台灣和大陸將來都可以逐步提高汽車的製造率,最終達到自行生產的目的。我今年已經75歲了,若能為整個民族做幾件重要的事,這一生也算沒有遺憾了。

1989年5月,國務院終於批準設立“海滄台商投資區”,規劃開發麵積為100平方千米,這是全國最大的國家級台商投資區。海滄地處福建省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閩南“金三角”地區的中心,對外交通便利,距廈門國際機場僅10千米。

除優越的地理位置以外,王永慶看重海滄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這裏曾是大陸“改革開放”以來台商最早進入的一塊土地。台商中的大部分中下級管理人員都講閩南話,從台灣直接派人到廈門一帶的工廠進行各項管理極為方便,可以省下不少經營成本。

如果未來兩岸實現“三通”,福建和台灣的經濟即可融為一體。福建多山少地,因此造成福建人也和晉商一樣多出幾分經商的天賦。如果把曆史連起來,王永慶就成了福建商人的代表。

1990年1月11日,王永慶在家人的陪同下,再次乘坐飛機離開美國,經香港飛抵北京。像上次一樣,他的這次訪問仍然受到了大陸最高領導人的熱情接待。王永慶還遊覽了北京的名勝古跡。

對於王永慶構想的投資計劃,大陸方麵的工作班子遵循中央領導的指示,給予了他大力支持,有關方麵很快批準了王永慶在海滄“經濟特區”內興建煉油廠的計劃,並承諾提供原油等優厚條件。

為了滿足王永慶的要求,中央領導交代隨行官員說,要配合王永慶,要和王永慶積極合作。當時,在政府內部對於王永慶的到訪,和需要投資的石化項目所使用的名稱代號是“1130工程”,後來對外則一律改稱為“901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