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6(3 / 3)

台灣當局還沒有從噩夢中醒來,忽視了人民的力量,依然如故,竟批準杜邦公司在此設立化學工廠。民眾忍無可忍,四處奔走,展開了轟轟烈烈的抗議示威活動,險些發生大型流血衝突事件。

在民眾的強大反抗浪潮下,這一投資案被迫撤銷,反汙染的環保抗爭運動首次獲得勝利。這次勝利更激發了他們的熱情,從此反汙染的環保運動更是猛烈,對台灣社會、經濟產生了強烈的衝擊。

帶有汙染性質的工業投資不斷遭到民眾的強烈反對,即使是當局出麵興建的第五輕油裂解廠投資案,也受到民眾的堅決反對與接連不斷的示威遊行,何況王永慶的“六輕”這個私人投資,所遭受的挫折和打擊更不在話下,這是王永慶從沒有預料到的。

1987年2月,“中油公司”的“五輕”計劃經過多年的評估後,正式獲得台灣 “行政院”通過,計劃在高雄後勁建廠。不料,後勁居民掀起了一陣陣“反五輕”的運動。受其影響,宜蘭縣也開始發起反對在宜蘭興建“六輕”的抗議運動。

1986午10月的一天中午陳定南親自到長庚醫院的高雄醫學中心拜會王永慶,兩人共進午餐。

陳定南誠懇表示,希望“六輕”計劃一定設在宜蘭利澤地區,自己將盡其所能提供協助。萬萬沒想到,如今言猶在耳,陳定南卻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帶頭反對興建“六輕”。這讓王永慶這個說一不二的人無法理解,甚至感到憤怒。

麵對地方機關與民眾的反抗運動,王永慶試圖與當地民眾及機關進行溝通,化解矛盾,增加了解,但最終沒有結果。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王永慶便有意放棄在利澤建立“六輕”計劃,另尋其他地址。

就在這時,桃園縣“縣長”劉邦友找上門來,力邀王永慶到桃園縣建立“六輕”,並承諾以低價代購不足的用地,希望王永慶來此投資,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1988年2月,王永慶代表台塑公司向台灣當局“經濟部”提出更改申請 “六輕”設廠地址,正式放棄利澤工業區,希望在桃園觀音工業區興建“六輕”。

當年11月,台灣當局“經濟部”正式批準台塑集團的“六輕”更改興建計劃。這時,“經濟部工業局”也積極協助台塑取得觀音建廠用地。王永慶又跨過了一道門檻。

但在購買土地問題上卻再生意外風波。因買賣雙方對地價意見不一很難達成協議。

王永慶認為觀音土地價格每畝840萬元較為合理,因為,台灣當局征收土地價格僅216萬元,台塑自己購買的部分觀音土地每畝優惠價也不過300萬元至400萬元。

而“工業局”則把桃園觀音工業區土地價格從每畝700萬元提高為3800萬元,王永慶認為這樣的土地價格太高,根本無法承受。不僅土地價格高,而且出售土地麵積還減少了60畝。這讓企業有些施展不開。

王永慶不得不再次選址。經過認真的考察與評估,王永慶隻好放棄觀音工業區,揮師南下,以聲東擊西之勢,部分人馬頻頻考察嘉義市鼇鼓,另一部分人則穿越台西的雲林麥寮尋覓。

就在島內“六輕”投資不斷受阻之際,1990年1月,王永慶秘密前往大陸考察,希望在大陸的廈門投資,實現他的石化王國夢。這一舉動可嚇壞了台灣當局,他們馬上召開緊急會議,謀求留住王永慶的對策。

為穩住王永慶留在島內投資而不到大陸投資,台灣當局一改過去的官僚作風,成立專案小組,極力配合王永慶,推動“六輕”計劃。

然而在王永慶的眼裏,利澤工業區是最理想的投資場所。特別是當“中油公司”“五輕”工程在高雄後勁高奏捷報之後,似乎又給王永慶帶來一絲希望,他有意重返他揮之不去、難分難舍的利澤工業區。

為了讓民眾了解石化工業並非是製造汙染的工業,同樣可以做到美化環境,1990年下半年,台灣當局“工業局”還出麵邀請宜蘭縣各鄉鎮代表遠赴日本,參觀環境優雅、美麗如畫的日本石油工業區。

為了協助推動台塑企業“六輕”建廠案,工業局特別成立協商小組,針對建廠實際困難所在,商討解決之道。

“六輕”建廠案拖延3年多,台塑企業除了已經支付技術費用及設備製造費用計44214億美元之外,在用人及倉租、財務等各項費用的開支,也高達14654億美元,以上合計共達58868億美元,負擔極為沉重。

然而建設計劃牽扯諸多法令問題,辦廠的事拖了多年,各項客觀條件已經產生巨大變化。由於時間延誤所造成環境條件的變遷,建設費用已經從當初預估的60億增加為120億台幣,現在,要台塑企業再投資4億餘美元興建港口,確實已經力不從心,無法承擔。

1991年8月7日,對王永慶來說,是一個永遠值得紀念的日子,台塑“六輕”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終於花落雲林。

王永慶堅定不移,在經曆了幾多磨難之後,終能守得雲開見月明了,他的石化王國夢實現了。

1991年8月7日下午,台塑集團在台北總部大樓舉行隆重記者招待會。台塑公司總經理王永在正式對外宣布“六輕”將在雲林縣離島工業區內的麥寮鄉興建。這是個曆史性的時刻,它不僅標誌著台塑集團將開創一個新的紀元,而且也將從此改變麥寮鄉的命運、改變雲林縣的麵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