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人際關係導致的失眠的調養(2 / 3)

朋友之間總會有很多真摯感人的故事,值得我們懷念和品味。也許你會為有幾個誌趣相投、感情深厚的朋友而自豪。可有時你也許會為朋友們的日漸疏遠而苦惱和困惑:你與朋友之間沒有多大隔閡和矛盾,友情怎麼會淡化了呢?其原因可能來自方方麵麵,但如果你注意保持以下8種心態,就會使友誼得到不斷的鞏固。

(1)求友相助,不要強求,別讓朋友認為你太無理、霸道。

(2)分清彼此,信守契約,別讓朋友對你產生防範心理。

(3)分清場合,進退有度,別讓朋友對你感到厭煩。

(4)信守諾言,嚴守約定,別讓朋友覺得你不可信賴。

(5)用語講究,玩笑得法,別讓朋友突然間感到你可惡可恨。

(6)適度表現,言談謹慎,別讓朋友的自尊心受到傷害。

(7)尊重朋友,善納人言,別讓朋友感到你是無為多事之人。

(8)避免散漫,講究小節,別讓朋友對你產生輕蔑、反感。

最後還要記住,永遠不要和朋友正麵發生衝突。傷人的話,永遠不要說出口,要給雙方都留有餘地,你留給別人的餘地也是留給自己的。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最重要的就是一種善意關係。人是三分理智七分感情的動物。給予就會被給予,剝奪就會被剝奪,懷疑就會被懷疑,愛就會被愛,恨就會被恨,幫助別人也是幫助你自己。

小貼士

朋友提出為難要求怎麼辦

首先應當具體事情具體分析,明確自己是否有能力解決這個問題。如果不能解決,應當及時,詳細地向朋友解釋,不是自己不幫忙,而是自己確實無能為力。這樣對雙方都有利,對於自己,也算是對朋友有了一個交代;對於朋友,也明白此路不通,應當再想新的辦法。如果自己有能力解決這個問題,隻是要花費自己並不願意付出的代價,這個時候,必須做出評估和決策。

第一點應當評估朋友自己是否有能力解決這個問題,如果有,就應當把自己真實的想法告訴對方,使朋友收回自己的要求。當然,這個過程不能傷害朋友的感情。如果朋友確實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就應當評估自己與朋友的關係,看朋友關係是否能夠說服自己付出並不願意付出的代價。如果能夠說服自己,當然就去辦。但是要將自己的困難坦然告訴提出要求的朋友。一方麵讓對方理解自己的困難和付出,另一方麵也暗示對方今後不要過多的麻煩自己。

總之,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及時做出決策。

心裏總是憤憤不平,想要報複

症狀表現

心裏總憤憤不平,想報複對不起自己或是傷害過自己的人。覺得命運為什麼總對自己不公平,遇到的人都是壞人,自己好像總是被身邊的人利用。感覺心情很糟糕,老是想起以前的事情,情緒低落,精神萎靡不振,出現失眠、多夢的現象。

案例再現

因為打不過同事張國華,19歲的保安鄧子軍買來化學書,用硫酸、砍刀將17歲的張國華弄成重傷。因涉嫌故意殺人,鄧子軍被押上法院受審。身材瘦小,臉上還帶有幾分稚氣的鄧子軍被押進了法庭。據公訴人指控,一天夜裏淩晨4時許,鄧子軍趁張國華熟睡之際,將硫酸潑向了他的臉部,又舉起菜刀朝張國華的頭猛砍兩刀。鄧子軍在法庭上回憶說,他在擔任保安時,張國華總是欺負他,案發前不久他們還打了一架,較瘦的鄧子軍嘴角被打出了血,當時他就嚇唬對方“總有一天我忍不了了,要殺掉你!”之後鄧子軍就被報複的心理折磨,徹夜失眠,琢磨用什麼方法可以實施報複計劃。

案例診治

報複心理是在社會交往中,想要以攻擊方式對那些曾給自己帶來挫折、不愉快的人,以用來發泄怨恨、不滿的一種情緒。往往以攻擊、侵犯行為出現,而且有很多種形式:直接報複、間接報複,身體性報複、語言性報複、精神性報複,肉體性報複,傷害性報複、毀滅性報複等。這種報複情緒潛藏著極大的危險性。那麼,什麼樣的人最容易產生報複性行為呢?

(1)徹底的、典型的利己主義者。自私是人性的奴隸主,它奴役人的靈魂,使人唯利是圖,隻為自己著想,吃不得一點虧。誰隻要侵犯他一點利益,他就會“受不了”,就會做出過火的報複性行為。

(2)心眼兒小、個性偏執的人。這類人氣量狹窄,思想古怪,死鑽牛角尖,往往人格偏執。

(3)性格好鬥的人。這類人的性格天生好鬥,總要以勝者自居。

(4)缺乏感情的人。當一個人的感情冷漠、麻木不仁,對人缺乏同情性,沒有愛和依戀能力時,他就會不顧對方死活而進行報複,做出一些過火的報複性行為。

(5)法製觀念極差的人。法製觀念極差的人,有的是根本不懂法,有的則不是不懂法律,而是很少向這方麵考慮,而有的人則是藐視法律。那麼,怎樣做才能改掉自己好報複的心理呢?

第一,將度量放大,要學會寬以待人。對人保持寬容的態度,欣賞他人的好處,記著他人的好處,忘掉別人的過失,原諒別人的缺點,不挑剔,可以獲得心安理得的快樂。常見有人說話不饒人,你說我一句,我必還人三句,視之為精神上的勝利。這種睚眺的壞習氣,把無意變故意,小事發展成大事,以致人與人之間難以和平相處。然而,“寬以待人”並非軟弱,它卻是一種無形的武器,以消極方麵說可以避免卷入無益爭論的漩渦,以積極的方麵說可以克服對自己不利之處,化敵為友。假如我們常能在靜下心來,反思自己在做事或待人方麵是否有疏忽虧欠的地方,自然就減少了對別人抱怨嫉恨或報複的心理;也同時能改正自己的過失之處,以後將不致再犯同樣的過錯。

第二,要學會“得理之時要饒人”。這個社會是個大家庭,人與人相處要互相包容,誰都有犯錯之時,而這個時候就需要得理要饒人,不然這個世界就戰火滿天,每個人都是仇人了。一所醫院裏,病人擠滿了候診室。一個病人排在隊伍中,將手上的報紙都看完了也沒有挪動一步。於是他怒火萬丈,敲著值班室的窗戶對值班人員大喊:“你們這是什麼醫院?這麼多人排隊你們看不見嗎?為什麼不想辦法解決?我下午還有急事呢?”值班員麵對病人的怒火耐心解釋說:“很抱歉,讓你等了這麼久。是這樣的,醫生去開刀了,搶救一個危重病人一時脫不了身。我再打電話問問,看看他還要多久才能出來。謝謝你的耐心等候。”患者排大隊得不到及時診治,責任並不在那個值班員身上,但是麵對病人的錯怪,他卻沉住氣一麵解釋,一麵勸慰,這就比以怒製怒,火上添油的回答好多了。

第三,要學會赤誠相見。英國偉大詩人喬叟說:“真誠是人所能保持的最高尚的德行。”與人交往要真誠,溝通要注重雙向交流,決不能“剃頭挑子一頭熱”,也不能以自己為中心,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聽取別人的談話,要謙遜隨和,聚精會神,平靜安詳,專注耐心,不可心猿意馬,左右環顧,坐立不安。

有句話說:“不報宿怨是人的光榮。”不要將傷害過你的人永遠記在自己的心上,該糊塗的時候就要糊塗一點,該忘掉的時候就將它全部徹底地忘掉。

小貼士

測試:你的報複心理有多強

如果哪天真給你遇到歹徒持刀搶劫,旁邊有些可以充當武器的物品,你情急之下會拿起哪件來反抗?

A.石頭

B.旗子

C.刀子

D.椅子

答案解析:

A:借刀殺人型。你是標準的“狡兔三窟”,當你覺得對方實在不可原諒,想給他點顏色瞧瞧時,你也早已鋪好後路,並借刀殺人,把對方賣了還讓對方替你算錢,這也是你的本事。

B:善用心機型。你是個很懂得用腦筋的人。當有人得罪你時,你不會當場發作,而是暗中等待時間報複,例如揭他隱私、攻他痛處,讓對方恨你恨得牙癢癢的,卻又無可奈何。

C:以牙還牙型。你很重視朋友,所以心裏容不下對方的背叛與出賣;當被對方傷害時,你“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你也隻會報複一次,以後也不再是朋友。

D:直接反擊型。你的愛恨分明,所以當有人冒犯到你,你的反應也直接,好惡全寫在你臉上。如果對方肯道歉便罷,若不道歉又繼續不客氣的話,你一定讓他吃不完兜著走。

小心眼兒很折磨人

症狀表現

經常生氣,委屈、憤怒、憂思不斷,耿耿於懷,痛苦纏繞;或者吵罵、尋釁,歇斯底裏大發作,精神處於高度亢奮,緊張狀態,失眠易怒。由於內心的衝突或情緒危機難於解脫,很容易導致機體生理功能紊亂,內分泌失調,免疫力下降,進而引起許多疾病如高血壓病、冠心病、潰瘍病、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神經官能症、癔病、精神病、癌症等。

案例再現青青,女,30歲,某公司職員。由於她愛計較,有些“小心眼兒”,往往為了一點兒小事,哪怕是別人的一句話就會生氣,從而在與別人的交往過程中經常鬧別扭,弄得大家都很不開心。她自己心裏也總是不能平靜,總想著那些細枝末節,放也放不下,很是煩惱,為其所累,從而出現嚴重的睡眠障礙。其實她自己也不想這樣,但又不知道該如何改變自己。

案例診治“小心眼兒”是一種異常的心理狀態。“小心眼兒”指的是氣度過於狹窄,經常猜疑他人,容易為他人的一句話生悶氣。心理學專家認為,自我認識不足和過低的期望值是形成“小心眼兒”的主要原因。“小心眼兒”的人在認識自己時,通常是建立在不正確的社會比較上,他們習慣於拿自己的短處與別人的長處相比。“小心眼兒”者在活動中對自己的期望也過低,他們常有一種“我很難成功”的消極自我暗示,從而抑製了能力的正常發揮,結果造成失敗。從心理學角度看,“小心眼兒”是缺乏自信的一種情緒體驗,是影響人際交往的較嚴重的心理障礙。心理學家認為,形成“小心眼兒”的原因大致有3點:

(1)自我認識不足和錯位的比較。“小心眼兒”的人在自我認知時,通常是建立在錯位的比較心理上,他們習慣於拿自己的短處與別人的長處相比,當然是越比越覺得自己不如別人,越比越失去信心。

(2)內向的性格。內向性格是形成“小心眼兒”的一個重要原因。性格內向的人,常常會多愁善感、膽小、見人易害羞,與人交往時常感到矮人一頭。性格內向者還特別敏感,總擔心別人瞧不起自己,所以事事退縮,處處回避,既希望與人交往,又因為缺乏交往技巧而害怕交往,特別是看到別人在社會交往時的坦然和自如,內心的自卑感會油然而生,很容易形成“小心眼兒”。

(3)受挫經曆和不恰當的歸因心理。人的交往活動需要積極的反饋和成功的經驗,它有利於一個人的自我肯定和自信心的建立,而有些人在交往活動中屢戰屢敗,得到的盡是消極的反饋,挫傷了交往的銳氣;有的人遭遇挫折之後,隻認為自己“缺乏能力”。這樣的歸因心理會使人不再相信自己的能力,從而限製了自我潛能的發揮,對成功徹底失去信心,“心眼”自然就變小了。“小心眼兒”的表現滲透在生活的各個方麵,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

(1)不寬容。“小心眼兒”的人不但得理不讓人,就連理虧也胡攪蠻纏,絲毫不肯服輸。這種人鼠肚雞腸,聽不得一句冒犯之言,容不得半點不同意見,誰說他一句壞話,他能終生不忘;誰給他提一句意見,他能視為仇敵。他的做人原則是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2)斤斤計較。為人處事一味想占便宜,半點小虧也不能吃。

(3)敏感猜疑。有的人疑心特別重,常常無中生有,捕風捉影,或小事變大。

(4)嫉妒心理。這種人極端自私,認為誰也不能比他強,有的甚至心腸狠毒,會由嫉妒驅動幹一些違犯法律,傷天害理的事情。

由於“小心眼兒”對個人的發展和社會交往極其不利,因此應當采取積極的措施加以克服。那麼,該怎麼改善“小心眼兒”的心理呢?

首先應懂得人際交往的互酬心理,即不要隻想到自己的私利,生怕自己吃虧,甚至還想從交往中撈點好處。要明白自己付出多少,也會得到多少。因此,應遵守人際交往的寬容原則,學會“待人以寬”,豁達大度,隻要不是原則性的問題,就不必過於計較。

其次,要避免“以自我中心”,要縮小“自我”,不要凡事都先想到自己,一旦觸及自己就覺得別人是有意針對自己的,即使確是針對你而來的,也不防“左耳進,右耳出”,免得煩心。

再次,應充實自己的知識、拓寬自己的知識麵、開闊眼界,因為人的“心眼兒”與其知識修養有密切聯係。

最後,要持有陽光心態,學會寬以待人。

小貼士

測試:你有壞心眼兒嗎

有的人常將自己的幸福度和別人做比較,並且以自己擁有東西的多少作為幸不幸福的指標。這個測驗是以友人遇到災難做題材,看看你的嫉妒心強不強?壞心眼兒的程度到底有多少?

你受邀到朋友住的公寓去玩。沒想到你一到現場,才發現友人門戶大開,滿地的衣物證明不久前小偷剛來光顧過。你認為,在下麵四件物品中,被偷走的是哪一項?

A.現金

B.內衣

C.信用卡

D.名牌的飾品或皮包結果分析:

A:你是一個喜歡獨善其身的人,基本上你對別人的事情壓根一點興趣也沒有,所以你的腦海裏根本也很少會出現欺負別人的念頭。不使壞雖然是好的,可是相對的你也應該對身邊的人多付出一點關心才是。

B:請努力回想一下,是不是常有朋友莫名其妙就不理你呢?雖然你自己並不知道,但你常常在無意識之中說出傷人的話還理直氣壯,你應該要試著好好地反省一下自己的行為。

C:你可能本身生活得非常幸福,但是一旦有朋友遭遇到不幸,你就會很認真地替朋友擔心、難過,由此證明你是一個心胸非常的寬大、相當善良的人。唯一要注意的是,有些惡劣的人常常會利用你的善良。

D:你是一個心眼有點壞的人,相信你從孩提時代到現在已作了不知多少惡作劇了。不管是偷藏別人的鞋子也好,或是故意說錯約會時間等,你已經到了以捉弄別人為樂的境界了,請立刻改進。

被隱私壓得喘不過氣來

症狀表現

生活中有些人非常注重自己的隱私,他們往往會非常小心地保護自己的“小秘密”,然而,當自己的隱私不小心被周圍的家人、朋友、同事有意或無意間發現之後,便會驚惶失措,惴惴不安。看見發現自己隱私的那個人就會心跳加快,麵紅耳赤,仿佛自己做了什麼壞事,不敢與那人對視,甚至恨不得找個地縫躲起來,或是大發雷霆,用發怒來掩飾內心的惶恐。夜晚也會焦慮,感覺難以入睡。

案例再現

顧丙均,28歲,相貌英俊,氣度不凡,名牌大學畢業後,才華橫溢的他很快應聘到某外企當上了高級職員。舉止優雅的顧丙均受到許多同齡女孩的關注,但是相處時間一久,大家發現與顧丙均交往時,常常有一種拒人千裏之外的感覺。平時有人打他辦公室的座機時,如果他不在座位上有同事幫他接聽了,他就像自己的隱私被人偷窺了似的惴惴不安,而且接電話的時候也像防竊聽似的,不敢大聲說話,甚至經常會讓對方打自己手機,走出辦公室才敢放心說話。要是有人不小心挪動了他放在桌上的手機,他發現後就會大發雷霆:“是誰動了我的手機?怎麼能不經允許就隨便翻別人的東西?幹嗎就對別人的隱私這麼感興趣?”諸如此類的事情時常發生,大家都覺得有點莫名其妙,因此都稱他為超凡脫俗的“怪物”。因為總是心事重重,心裏裝著小秘密怕被別人發現,導致他每天都小心翼翼的,晚上常常為此而失眠。

案例診治

此案例中的主人翁不僅有強烈的自我保護心理和自我暗示性,而且還有較強的被他人暗示性,總是生怕自己的私人問題被人知道,還經常做出一些令人費解的舉動,其實這都是他心裏的一些“小秘密”給自己造成的心理壓力。實際上想要獲得心靈上的輕鬆也很容易,那就是把自己的“隱私”交出去。當隱私壓得讓人喘不過氣來的時候,極其有必要緩解一下由於隱私帶來的壓力了。

下麵有幾個建議,也許能夠從中找到適合你的減壓方法:

(1)求助心理醫生。作為情感隱私的所有者,如果你的隱私確實已對你的生活和健康產生了影響,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勢在必行。但是,醫生畢竟隻是醫生,心理醫生可以通過各種手段為你減壓和治療,但按不按照醫生的建議做,則是你的事情,因此療效如何,最終要通過你的配合。醫生為病人保護隱私是醫德的一個體現,因此你大可不必為自己的隱私遭遇泄露而憂心忡忡。風險指數:40%。減壓指數:100%

(2)找個知已訴衷腸。當隱私的壓力讓自己喘不過氣來時,與知己的交流或許是最普遍的一個選擇。一吐為快之後,容易在自己心理上留下一種隱患,同時,你所信任的朋友的為人也決定著你的隱私的是否擁有絕對的保密性。正是基於這些原因,並不是所有人都有和知己交流的勇氣。風險指數:80%。減壓指數:80%

(3)網絡日記表心聲。作為一個抱著傾訴欲望的人來講,你若想在網絡上尋得一個很好的傾聽者,有著不小的難度的。尤其是在現在快節奏的都市當中,網絡上的群體多以發泄自己的忿悶為主,這使得所謂的“傾訴者”的人數要更多一些,而對於一些在網絡上暢遊的人來講,各種聊天工具和聊天室已越來越多地成為“網戀”的溫床。風險指數:40%。減壓指數:60%

(4)參加電視台情感類節目。這是一種比較“時髦”和“現代”的傾訴情感隱私的方式。但是這種方式需要你有足夠的勇氣和智慧。做得好了,你可以“名利雙收”,做得不好,隻會讓人覺得你在“販賣真情”,讓你剛跳出情感的陷阱,又落入了輿論的漩渦。風險指數:80%。減壓指數:60%

(5)午夜電波,情感熱線。麵對現實世界,絕大多數人缺少麵對陌生人陳述自己隱私的勇氣。相比之下,電話中的交流則讓人覺得更安全,用聲音通過電波進行交流之後,沒有人知道訴說的人是誰,但同時,他的故事也許還會被編輯整理成文字,然後被無數人閱讀,而傾訴者始終相信,知曉了他的故事的人中,肯定會有人理解他,會與他產生共鳴。這種也許隻是虛幻的“一廂情願”,卻足以讓人傾訴的欲望得到滿足。風險指數:20%。減壓指數:40%

小貼士

測試:削水果方式透視隱私你生活中的一舉一動都透露著你的隱私,你削水果的方式是什麼樣子的呢?

A.洗幹淨就行,不削皮

B.先把水果切成四份再削皮

C.先把水果切成一半再削皮

D.拿起整個水果削皮不會削的很長E.拿起整個水果盡量把皮削得很長答案分析:

A:純然是個樂天派,不會在乎過去、現在與未來。

B:是相當神經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