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人際關係導致的失眠的調養(1 / 3)

一個人的人際關係狀況,即是否有個好“人緣”,直接影響到工作、學習、生活順暢與否,更關係到辦事能不能順利地達到目的。人際關係是複雜的,沒有好的人際關係會處處不順暢。當人際關係出現問題時,如果不能及時化解,往往會導致失眠。

過於爭強好勝

症狀表現

敏感多疑,任性好強,少話。由於工作任務較重,競爭激烈,人際關係緊張,導致入睡困難,整夜噩夢不斷,服安眠藥也隻能睡幾個小時,逐漸感到體力不支,疲乏無力,頭痛頭昏,心慌胸悶,急躁易怒,食欲不振。

案例再現

陳某,女性,34歲,工程師。麵色蒼白,體質十分虛弱,一雙深深下陷而大得可怕的眼睛顯露出緊張而絕望的神情。陳女士長期感覺工作壓力很大,精神無法集中,連晚上都倍受失眠折磨,但由於好勝心強,不甘人後,又不得不挺著。

案例診治

太看得起自己的人,往往自以為是,過於自信,以為自己比誰都強,驕傲自滿,甚至是剛愎自用。這種人與人相處,隻看到別人的缺點或不足,而看不到他人之長,一味爭強好勝,根本不懂得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大凡這樣的人,在客觀條件有利的時候,也可能會有暫時的成功,但終究還是會失敗的,往往結果不是太好。

一個要強的人時時處處都想著戰勝對手,這樣的想法無可厚非。但重要的是,在你製定作戰方案之前可曾想到了退路?就好比一個優秀的拳手在學習擊倒敵手之前,先要學習被敵手擊倒之後的策略,也就是所謂的抗擊打能力。一個人無論內心怎樣要強,工作如何努力,都不可能一帆風順、萬事如意。實踐證明,唯有在逆境麵前表現出良好心態,進而不屈不撓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有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有一顯宦,公事之餘,喜歡下棋,自詡是國手,某甲是其門下一名食客。有一次,某甲與該顯宦對弈,一出手便表現出咄咄逼人之勢。顯宦自知遇上勁敵,不多久,就顯得心神大亂,汗涔涔而下。某甲見對方焦急的神情,格外高興,故意留出一個破綻。顯宦發現了,抓住機會立即進攻,滿以為可以轉敗為勝。誰知某甲突然使出殺手鐧,一子落盤,很得意地說道:“你還想不死麼?”該顯宦正殺得性起,突遭此打擊,心中大為惱火,立起身來就走。據說該顯宦向來著意於修養,胸襟比普通人寬大。不過被某甲這麼一“逼”,也覺得顏麵大失,頗為不快。因此對某甲始終耿耿於懷。而某甲呢,卻是莫名其妙,他始終不懂得為什麼該顯宦再也不與他下棋。可歎的是:該顯宦本可使某甲飛黃騰達,隻是為了這一點不快,老是不肯提拔他,某甲隻好鬱鬱不得誌,以食客終其身。更可歎的是:他終其一生也沒有找到自己不得誌的原因,以至自歎命薄。唉,他既是如此好勝的人,又怎麼能知道是因為自己過於爭強好勝,傷及對方麵子,以至因小失大呢?

一個會生活的人,從不一味地爭強好勝。他們會在必要的時候,寧可退後一步,做出必要的自我犧牲,也不會因為一時的利益去一味與別人搶奪。老子講“無為而不為”。意思是說,隻有不做,才能無所不做,唯有不為,才能無所不為。人的無為比有為更有用,更能給人帶來益處。一味地爭強好勝,發兵相見,橫征暴斂,“有為”過盛,最終也隻能是落下一個身敗名裂的下場。“退一步海闊天空”,並不是懦弱畏懼,而是智慧和勇敢。凡事不要血氣方剛、意氣用事,都要三思而後行。“進”固然重要,但“退”有時亦是方略。不是隻有往前進才是最好的,一座大山擋住了去路,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實為愚人。

有道是:“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地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如果生活中人人都能為他人多著想一些,都能相互退讓一步,這個世界也就會因此而變得更加廣闊。

小貼士

夏季的清涼袪火飲食

苦味食品是“火”的天敵。苦味食品除了苦瓜,還有杏仁、苦菜、苦丁茶,芹菜、芥藍等,同樣能清熱解暑。除了多吃苦味食物,夏季蔬果多,還要多吃甘甜爽口的新鮮水果和鮮嫩蔬菜。專家指出,甘藍菜、花椰菜,山楂、蘋果、葡萄等富含礦物質,特別是鈣、鎂、矽的含量高,有寧神、降火的神奇功效,因此在夏季應多吃和常吃這些食品。除此之外,專家還推薦了以下“袪火”食物:

1.大豆。大豆在滋陰“袪火”的同時還能補充因為高溫而被大量消耗的蛋白質。

2.草莓。草莓不但好吃,還有藥用價值。中醫認為它有“袪火”功效,能清暑、解熱、除煩。

3.西瓜。西瓜性涼,吃了不會引起“上火”、心煩,而且含有豐富鉀鹽,能彌補人體大量造成的體內鉀鹽缺乏。但注意西瓜放入冰箱不要超過3個小時。

4.西紅柿。盡管一年四季都可見,但西紅柿在夏季最多,最甜,營養也最豐富。它同樣可以清熱解毒,平肝“袪火”。

5.牛奶。很多人認為夏季喝牛奶會加重“上火”,引起煩躁,其實,夏飲牛奶不僅不會“上火”,還能解熱毒、袪肝火。中醫認為牛奶性微寒,可以通過滋陰,解熱毒來發揮“袪火”功效,而且牛奶中含有多達70%左右的水分,還能補充夏季人體因大量出汗而損失的水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牛奶凍成冰塊食用,否則很多營養成分都將被破壞。

陷入社交恐懼中

症狀表現

由於患上了社交恐懼症,與人交往時會出現耳赤、心跳加快、說話口吃等症狀,進而發展成焦慮,最後由焦慮導致長期失眠,整夜都無法入睡。

案例再現

鄧新,25歲,原來在一家貿易公司工作,業績很好,深得上級重視,於是將他送入某大學經濟管理係深造。可近半年來他突然變得很怕見人,尤其是見到陌生人時就內心驚慌,言不成句。後來經醫生診斷,他患了社交恐懼症。原來,他入學前立下宏願,一定要學好,將來努力回報公司,因此學習特別刻苦。在半年前的一次學習交流會上,他由於心情緊張,發言時口吃,引起同學們陣陣笑聲。從此,他老是擔心自己講話不行,並認為講不好話就學不好經濟管理,因而內心十分憂慮。逐漸地,他從怕在人前說話發展到怕見人、不敢抬頭、不敢說話的地步。鄧新患了社交恐懼症,進而導致了失眠。

案例診治

在成長的過程中,在我們的一隻腳嚐試踏入社交領域的時候,往往會表現出逃避心理,害怕會出醜而不敢去麵對。多年以後你可能才會明白,逃避並不能消除緊張,相反,它會使你感到懦弱,令你責備自己,以致下一次會更加緊張,造成社交恐懼的惡性循環。其實,克服社交恐懼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勇敢地去麵對。

美國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他年輕時曾患有對象恐懼,特別害怕跟年輕的女孩子交流。為了改變這種恐懼心理,他給自己擬定了一個計劃,內容是在著名的紐約動物園找100個陌生女孩子,和她們搭訕,爭取能要到她們的電話。他還給這次行動定下了目標:無論成功與否,允許自己失敗哪怕100回,但一定要做夠100次。結果在接下來的幾天裏,他果真和100個女孩子搭訕了,雖然隻有兩個女孩子給了他電話,並且後來證實是假號,但他還是堅持下來了,切實體會到“失敗就是這個樣子”。隨之恐懼感沒有了,多年以來的對象恐懼症狀也消失了。

簡單地說,社交恐懼症就是在社交場合,怕被別人注意或稍有差錯就產生極度恐懼的情緒。據專家調查發現,社交恐懼症是最常見的神經緊張和失調的病症,是僅次於憂鬱和酗酒的最常見的精神障礙。大千世界,芸芸眾生,不論種族、民族、地域、性別,以及經濟狀況和政治背景,都有可能患上這種疾病。那麼,哪些情況可能表現出你可能患上了社交恐懼症呢?

(1)在公眾場合,如茶話會、歌舞會、交友會、見麵會,特別是你將作為人家的推介對象時,你會感到極度的恐慌、緊張。

(2)在一些社交場合,你怕與別人麵對麵的交流,或者即便交流了,你也是在極度的驚恐之中度過的,而且這種情緒持續的時間會較長。

(3)不敢直麵陌生人,更不敢與他們交談,或者見到陌生人就心慌耳熱。

(4)有時不由自主或莫名其妙地恐懼,而且無法控製,等等。關於此病,人們尚不清楚它的發病機理,但一些專家認為,它可能與遺傳和少年兒童時的人生經曆有關。在現在快節奏的社會,社交是人們賴以生存的重要手段,而且日趨加劇的社會競爭,也需要人們具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因此排除社交恐懼成為現代人立於不敗之地的必備條件。怎樣才能醫治社交恐懼症呢?

(1)不妨向周圍的社交高手學一些社交技巧。譬如:如何把話題轉移到自己熟知的領域中來。

(2)充分利用“主場優勢”。剛恢複社交活動時,應盡量在自己熟知的圈子裏開PArty。周圍的場景,一切的準備細節都了然於胸,這有利於鎮定情緒。

(3)太過慌張時,嚐試使用腹式呼吸。跟從你的瑜珈教練學習腹式呼吸,並用按壓穴位的方式來釋放壓力,這將會給你的社交生活帶來更為從容的姿態。另外還有一些自我心理暗示的方法如下:

(1)不回憶不愉快的過去,過去的就讓它過去,沒有什麼比現在更重要的了。

(2)每天給自己10分鍾的思考,不斷總結自己才能夠不斷麵對新的問題和挑戰。

(3)不否定自己,不斷地告誡自己“我是最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

(4)到人多的地方去,試圖給人們以微笑。

(5)不苛求自己,能做到什麼地步就做到什麼地步,隻要盡力了,不成功也沒關係。

(6)友善地對待別人,助人為快樂之本,在幫助他人時能忘卻自己的煩惱,同時也可以證明自己的價值存在。

(7)找個傾訴對象,有煩惱是一定要說出來的,找個可信賴的人說出自己的煩惱。可能他人無法幫你解決問題,但至少可以讓你發泄一下。

小貼士

你是否患有社交恐懼症

想知道你是否患有社交恐懼症嗎?做一下下麵的小測試就可以知道了。每個問題有4個答案可以選擇,它們分別代表:1.從不或很少如此;2.有時如此;3.經常如此;4.總是如此。根據你的情況在上表中圈出相應的答案,此數字也是你每題所得的分數。將分數累加,便是你的最後得分了。

1.我怕在重要人物麵前講話。

2.在人麵前臉紅我很難受。

3.聚會及一些社交活動讓我害怕。

4.我常回避和我不認識的人進行交談。

5.讓別人議論是我不願的事情。

6.我回避任何以我為中心的事情。

7.我害怕當眾講話。

8.我不能在別人注目下做事。

9.看見陌生人我就不由自主地發抖,心慌。

10.我夢見和別人交談時出醜的窘樣。

答案解析:

A:1~9分。放心好了,社交恐懼症離你很遠呢。

B:10~24分。你已經有了輕度症狀,照此發展下去可能會不妙。

C:25~35分。你已經處在社交恐懼症中度患者的邊緣,有時間應該去求助心理醫生了。

D:36~40分。很不幸,你已經是一名比較嚴重的社交恐懼症患者了,快去求助心理醫生,他會幫你擺脫困境的。

害怕見人,不願參加聚會

症狀表現

在某些場合中,由於一時的失誤,錯說了某句話,或做錯了某件事,造成了心理陰影,不敢與人交談,不願意與人接觸。如,聽到公司要舉辦聚會,就會緊張不安,總想找借口和理由推脫。如果推脫不掉,就會擔心自己在聚會上會不會丟麵子;推脫掉了,又會擔心自己會不會錯失了與上層領導接觸的機會,影響日後的發展,由此產生了焦慮心理,進而導致失眠。

案例再現

郭小姐,29歲,某國際品牌設計師。自己在出席聚會時,多半的時間是坐在清潔的抽水馬桶上,捧著漫畫書,聽到外麵的言笑晏晏,體驗內心掙紮。原因是因為她在一次聚會上跟一些新朋友聊天說,“爵士樂”在美國新奧爾良,被作為紅燈區的背景音樂。那個聚會上的鐵杆兒爵士愛好者就把她批駁得體無完膚,最後,他們之中始終一言不發的一位男士大聲說:“女人懂什麼爵士精神。你們與一個不懂裝懂的外行抗辯,也太愚蠢了吧!”那時的場景讓她羞愧難堪,恨不能有個地縫鑽入,後來她說自己找到了那個地縫,就是躲在WC裏看漫畫。這件事情一直困擾著她,導致她出現了失眠的症狀。

案例診治

因為在談話中犯了“白癡級錯誤”而引發社交恐懼的人士不在少數。他們是很容易因表達錯了一個觀點而被挫敗感纏繞的人,多半存在自我評價的矛盾之處,一方麵,他們希望自己引領大部分話題,像一個無所不知的先知;另一方麵,他們又禁止自己犯任何錯誤,一受到爭辯就傾向於對自己全盤否定。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心理,因為人都有犯錯的時候,我們應該用理智的心態來對待每一次聚會。

當你初到一個大型聚會的時候,男主人或女主人可能會把你介紹給身邊的兩三個人,但如果還有其他人陸續到來,主人可能就會走開去迎接新來的客人,預期你會獨立行動,去接觸不同的客人。如果這樣一來使你感到不太自在或害怕,你完全可以對某個人說:“我初來乍到,誰都不認識,你能介紹我跟一些人認識嗎?”大多數人會因為你向他求助而感到高興,並且會高興地充當你的保護人,把你介紹給別人,減輕你的不安。

大型聚會上的基本規則是:不要在一個地方待得太久。選擇一些看上去有意思的人,然後走過去跟他們交談。女士們不宜群集一堆,也應該在房間裏到處走動,或者是與丈夫一起,或是與陪同來的人一起。

除此之外,在參加聚會時,也應該做好基本的準備工作,懂得一些常用的聚會禮儀,才能表現出你獨特的個人氣質和魅力,這也正是讓你在聚會上八麵玲瓏,光彩照人的關鍵所在。

(1)不要早到更不要遲到。

(2)尊重他人。盡量記住對方的名字;仔細聆聽對方的談話,這會令對方對你產生信任感。

(3)大方地表現自己。碰到自己擅長的環節、遊戲或話題,不要隻是躲在一邊看,而是要積極地參與。

(4)聚會時不多話不喧嘩。在聚會裏,人們最討厭大聲說笑,處處搶人風頭的人。所以要想讓大家喜歡就要學會當配角,適時地插幾句幽默機智的話語比整場嘮叨要得人心。對於自己不太了解的話題最好閉嘴為上,“獻醜不如藏拙”才是硬道理。

(5)保持你的幽默感,友好地對待每一個人。讓他們感覺與你相處很放鬆、很舒服,人與人之間的防衛心理消除了,你們可以更深入地與人溝通。

(6)當麵讚美別人,自然且發自內心。最實用的一句話:“你今天的打扮,太迷人了。”

(7)打破小圈子。和你認識的人交談是沒有錯誤的,總是和他們交談就是錯誤了。

(8)聚會結束時記得表達謝意。如果你對聚會感到乏味,你也可以早些走。不過要記得向大家說再見,並對組織者表示感謝。同理,如果你堅持到了最後,也要記得在曲終人散的時候感謝主人,並表示玩得很開心。

小貼士

聚會時該如何著裝

聚會裏充斥了一大堆不太熟悉甚至是陌生的人,服裝便成為彰顯個性和品位的標簽。但從最根本來說,首先要針對不同類型的派對選擇適合的服裝。

(1)隆重場合。例如聽歌劇、晚宴、重要頒獎大典等,請柬上有時會注明“盛裝”的場合。著華麗的晚禮服,是顯示對主辦人的尊重。越是盛大而正式的聚會,著裝要求越華麗,越性感,肩背袒露部位多一些,裙擺長一些,化妝、發式和首飾也非常考究。

(2)商務派對。例如商務酒會、公司開業、公司年會等帶有一定商業性質的派對。一般而言,套裝加上裝飾和點綴即可,如漂亮的絲巾、胸針、手包等,關鍵是區別於工作時的嚴肅與刻板,使自己“亮”起來。

(3)青年舞會。例如銳舞派對,或其他以自娛自樂為目的的流行歌舞派對。穿衣時可以再輕便一些,再性感一些,再活力一些,總之沒有一定之規,牛仔係列是熱門選擇,配飾和發型可以誇張點,選擇服裝的指導精神就是:快樂著裝。

(4)時尚聚會。例如藝術派對、比較正式的私人派對、音樂或時裝發布派對等,有人稱之為“城市雅痞聚會”。在這種聚會上,人們不在意衣裝是否華麗和莊重,更在意表達個人的風格和品位。個性搭配顯得很重要,要注重時裝化。如果實在懶得費心思的話,穿名牌時裝是最簡易的辦法。

不會跟朋友相處

症狀表現

精神萎靡,思考困難,軀體乏困,渾身燥熱多汗,反應遲鈍,頭昏,心慌,記憶力減退,情緒低落焦躁。心境抑鬱,悲觀失望,興致喪失,精力減退和行動遲緩,身體疲乏,躺在床上又睡不踏實,喜歡做夢,睡眠很淺,易驚醒。

案例再現

洪先生,31歲。六七年前,打牌時因一點兒小事,他和一個很好的朋友吵了架,當時說了一些很傷人自尊的話,說朋友除了學曆比他高些,能力比他強些,水平比他高些,成績比他大些,除了字比他寫得好,還有什麼比他強?不管朋友有多少錢,他都比朋友多一塊。後來,洪先生也知道這些話是和吵架的事根本不相關的。然而,朋友當時也很不客氣地傷害了洪先生。洪先生覺得朋友是一個長者,是一個很好的人,和自己的關係一直都很好,也不想因為這件小事就跟朋友分道揚鑣。於是,事後洪先生就很誠懇地給朋友道了歉,朋友也很真誠地表示歉意和諒解。這幾年來,洪先生與朋友之間麵子上的關係還可以。但當洪先生忽然想起當年的事時,就會覺得很後悔,很焦慮,非常自責,晚上也睡不安穩,總覺得自己的言行非常不理智,傷害了一個很好的朋友,讓兩人之間再也沒有了那種最真誠的友誼。

案例診治

一個人可以毫無道理跟你做一輩子親戚,但一個人不會毫無道理跟你做一輩子朋友。人一生可以貧困,但再貧困不能窮得沒有朋友,人一生可以富有,但即使再富有也不能富得忘了朋友,朋友相處是一種互為認可,相互仰慕、欣賞和感知的過程。大千世界,紅塵滾滾,在人來人往,聚散分離的人生旅途中,在各自不同的生命軌跡上,在不同經曆的心海中,能夠彼此相遇、相聚、相逢,可以說是人生中的一種幸運。

朋友間相處,有時會受到名利的幹擾。一個重視友情甚於名利的人,是值得厚報的。

有這樣一個故事。唐代政治家,文學家白敏中在青年時,與賀拔甚非常要好,兩人一起去京城參加科舉考試。當時的主考官王起欣賞白敏中的才學,想取他為狀元,但不滿意於他與賀拔甚交往,於是派人帶信給白敏中。白敏中很想考中,於是就拒絕與賀拔甚交往。但是事後他又後悔了,就跑出去追賀並將事情告訴了他,然後說:“狀元有什麼了不起,難道比朋友重要嗎!”兩人於是開懷暢飲。王起知道後,反而一起錄取了他倆。

還有一個故事,說明了“財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卻是財富”的真理。

德國偉大文學家歌德與席勒是親密的朋友。盡管他們在年齡上相差很多,並且性格氣質也有很大不同,但是共同的追求和對文學的熱愛卻把他們緊緊聯係在一起。席勒寫《威廉·退爾》的劇本,歌德便將自己搜集到的有關資料全部提供給席勒。而歌德的《威廉·麥斯特》的寫作,也得到了席勒的大力幫助。席勒英年早逝後,歌德無比悲痛地寫道:“我失去了一個朋友,同時也是失去了我生命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