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學習壓力導致的失眠的調養(1 / 3)

有句話說,生而有涯,知也無涯。由此看來,人的一生很多時候都會處在不斷的充電與學習之中,這就難免會遇到一些困惑與麻煩。例如,新到一個環境,水土不服,老是覺得想家,學習壓力過重,考試掛科,與同學合不來,感覺自己不如別人等,這些問題也是引起失眠的重要原因。在遇到類似的問題時,能夠保持良好的心態是遠離失眠困擾的關鍵。

寢室裏的邊緣人物

症狀表現

晚上入睡困難,上床後要2個小時以上才能睡著,伴隨體倦乏力、頭暈腦脹等症狀,持續失眠的狀態有很長時間。

案例再現

小婷,23歲,大三學生,跟寢室裏的同學相處得不太好。從去年底開始,寢室裏的幾個同學都比較晚睡,環境比較吵,從那時起開始睡不著覺,躺在床上要醞釀很久,原來以為過幾天就會好,誰知道越來越嚴重,持續了很久,現在就算寢室安靜時也要等好久才能入睡。最嚴重的時候每晚隻睡2~3個小時,第二天起來精力很差,經常頭痛。後來就開始害怕,擔心自己又失眠怎麼辦。她說:“該試的方法我也都試過了,什麼睡前喝牛奶啊,泡腳啊,也吃過一些健腦的保健品,但是都沒用。”

案例診治

人際關係是人們在生活實踐中通過互相交往與互相作用形成的人與人的直接心理聯係。每一個人都希望與他人友好相處,都希望自己能擁有一個良好的人際關係。人是社會的動物,人際交往是我們每個人的一種需要。倆人互相交換一個蘋果,還是一人一個蘋果,倆人互相交換一個主意,一人就有了兩個主意,這個例子是交往內涵的一個體現。此外,交往的意義還在於增大個人的心理空間,減少彼此的心理距離,建立“我們感”。這些都是人的一種心理需要、社會需求。

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表明,那些在人際交往中頗受好評,很得“人緣”的人一般具有以下特點:坦誠、樂觀、聰明,有個性,獨立性強,有幽默感,能為他人著想,充滿活力等,當然,不是說這些特點都具備才能有好的人際交往。而那些在人際交往中不太受人歡迎的人也具有以下幾個特點:自私、心眼小、斤斤計較、孤傲、依賴性、自我中心、虛偽自卑,沒有個性等。有了以上的參照標準,大家就可以對照自己,揚長避短。當然,在人際交往中,最主要的是坦誠,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人,不能喪失掉自我。阿諛奉承、隨聲附和並不能換來良好的人際交往。

宿舍人際關係是大學生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大學宿舍是個微型的‘小社會’,舍友之間的關係看似簡單,其實不然,它是大學生最重要、最敏感的人際關係,也是大學生社會化過程中人際關係的一個集中反映。能否處理好宿舍人際關係,關係到大學生能否有個愉快的心境度過整個大學生活。”宿舍作為大學生活的基本單元,不僅是大學生住宿的場所,也是學習、娛樂、交流交往的重要場所。由於成員相對固定,朝夕相處,相互之間頻繁接觸,很多私密袒露其間,舍友之間產生不愉快甚至衝突是在所難免的,這些雞毛蒜皮的小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時化解,日積月累,就會導致舍友間的誤會和不和睦,直至爆發“戰爭”,嚴重的還會誘發心理疾病。那麼,怎樣才能在大學校園與他人友好相處呢?我們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麵做起:

第一,要調整自己的心態,擺正位置,了解大學校園人際關係的特點。在中學以前,那時的人際關係比較簡單,大多數同學都來自相同的縣市,彼此風俗習慣相差不是很大,相處起來不會有太大的問題。然而,成為了大學生,住到校園的集體宿舍裏後,我們就要麵對來自不同地域的同學,習慣不同也是必然現象。所以我們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盡量與不同性格的人保持友好的關係。

第二,要努力塑造良好的個人形象,改善性格上的不足之處,注重自身能力的培養。通常在大學生的交往中,往往喜歡與性格良好,待人熱情,思想活躍、坦率、成熟,有責任感的人交往,討厭虛偽、自私,冷酷的人。若交往中存在恐懼、自卑、封閉、猜疑、自傲、嫉妒的心理,都是不易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一般來說,若想要增強人際吸引力,更友好、更融洽地與他人相處,就應充分健全自己的品格,施展自己的才華,使自己的品格、能力、才華不斷提高。

第三,要寬宏豁達,學會體察對方立場,真誠待人。在大學生活中,人際關係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在交往中不能過於以自己的標準要求別人,還應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和生活方式也可能是別人所不能接受和不喜歡的。要學會寬宏豁達,學會站在別人的立場考慮問題,要體會別人的心情感受,誤會、委屈就會煙消雲散,別人也會欣然地接受你,要有“化幹戈為玉帛”的大度。

小貼士

測試:你有沒有好人緣

當你和一個陌生人

第一次見麵時,你最反感的是:

A.跟你很疏遠不夠大方的人。

B.搶著講話,油腔滑調,把你當聽眾的人。

C.不停地問你個人的問題,像搞身份調查一樣的人。

D.主動靠近你,拍你的肩膀,跟你稱兄道弟的人。

答案解析:

A:你是一個性格內斂,但心底又是企圖心強的人。你很想擁有一個圓滿的人際關係,很想跟陌生人建立起一個好的接觸點兒,不過,你總認為主動去跟人家搭訕很傷你的尊嚴,說白一點兒,你是那種認為自己有很高的人際魅力的人。你的這種態度很容易得罪人,因此也很容易樹敵。

B:你是一個很討厭當聽眾的人,說白一點兒就是你不喜歡在人際互動中老是處於被動的狀態。所以,你的敵人很可能就是一些演講狂的人,或者是不讓你發表意見的人。尤其是那種油腔滑調的人,更讓你覺得對方不可靠,以後再見麵,你可能不會給他好臉色看,於是你的敵人又增加了一個。

C:你是一個稍微自我封閉,想保有多一點隱私的人。於是,麵對這種想控製他人的人,你會覺得壓力很大。對於朋友拿你的背景和個人問題作文章或開玩笑,你也會很生氣,很有可能你就是這樣得罪人的。

D:你的自我保護心理比較強一點,對於陌生人你會不自覺地想要保持距離,因為你對自己的應對能力沒信心,對別人的信心也不夠。由此可推論,你的敵人通常都是那種有自大傾向和不尊重你的人。為了減少你的敵人,有時候你不要反應太過分,也許人家不是懷有惡意的,隻是個性比較大方粗魯罷了。

總為考試擔心,晚上睡不著覺

症狀表現

考前出現失眠、焦躁等症狀,考試時發愣,短時失憶等症狀。持續過度緊張,大腦中樞始終處於興奮狀態,產生疲勞感、消極、昏昏欲睡、注意力不集中等保護反應狀態,學習效率下降。進一步就會發展為考試焦慮症:擔憂、焦慮,煩躁不安,晚上難以入睡。

案例再現

小瞿,高三學生。從進入高中以來,就一直為了三年以後的高考而奮鬥,經常要麵臨各種各樣的周考、月考、模擬考。隨著考試的次數越來越多,小瞿開始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看書效率低、思維僵化、頭痛、食欲下降、惡心、心慌等症狀,從而引起較為嚴重的失眠,後來還出現短暫思維障礙和一些軀體不適症狀。

案例診治

初高中學生麵臨激烈的升學競爭,伴隨考試的緊張綜合征也就應運而生了。考試緊張綜合征是一種考試作為外界刺激,自身產生一係列生理病態反應的綜合征,可以是一種症狀,也可以是多種症狀同時出現。常見的神經型,多表現為失眠或過於興奮,輾轉反側,難以入睡;或睡時多夢,睡而不實。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考生的身體和心理健康以及成績的發揮。很多考生擔心考試期間睡眠不好而影響自己在考場上正常發揮水平,怎麼辦呢?

一旦睡眠成為你考前的一大問題,那十有八九是因為你給予了睡眠過分關注,你把睡眠問題看得太重,認為睡得好就考得好,睡不好就考不好。因此,你要求考前及考試期間的每一個晚上必須睡得香甜,一睡不著就非常害怕並極力控製它,這樣,越想睡就會越睡不著,越睡不著就越著急,常常會形成惡性循環。

實際上,失眠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可怕,往屆有些考生考前徹夜不眠,但考試成績卻絲毫不受影響。考前晚睡或早醒幾個小時,並不會給你的考試帶來嚴重的影響,晚間睡上4~5個小時後,完全可保證你白天的學習和生活。而你覺得徹夜不眠的現象一般情況下不會發生。心理學研究發現,對感覺整夜失眠的人,通過觀測其腦電波,發現他們在一段時間內是處於睡眠狀態下的,隻不過由於焦慮、擔憂讓他們覺得整夜未眠。一個年輕人一兩個晚上睡不著不大會影響到第二天的精神狀態。睡不著不等於沒有休息,放鬆躺在床上本身就是一種休息。

因此,針對考生由於焦慮引起的失眠,有專家提出了3種療法:

(1)呼吸放鬆法。自然平躺在床上,手放在肚臍處,男生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女生右手在下,左手在上,閉上雙眼,讓身體處於舒服狀態,做深呼吸,慢慢吸氣,再慢慢呼出,如此反複有助於睡眠。

(2)肌肉放鬆法。從頭到腳,讓身體的每一個部位緊張一分鍾後突然放鬆。比如頭部,吸足了氣並將氣憋在頭部,使勁讓脖子挺直,然後突然放鬆。如此反複,就會很自然地睡著。

(3)情緒放鬆法。躺在床上,自我暗示自己今天一定能睡個好覺,但不要強迫自己入睡。有意識地從頭到腳、從上到下慢慢放鬆身體的每一個部位,腦子裏幻想和回憶一些美好場景,讓心情達到一種愉悅狀態,就很容易入睡了。另外,還有一些考生,在考試完了之後,也會出現短期失眠的現象,這也是由於對考試結果的過分擔心。其實考試都已經考完了,再去老想著考試的結果,也不會對自己的成績造成任何的影響了,反而不如靜下心來,好好地放鬆,用一顆平常心來麵對以後的結果。下麵是一些考試後調節心理的要點:

(1)不打考試“官司”。考完一門後不和同學對答案,盡量避開同學、老師的追問;不想考試結果怎樣,暗示自己“考得還行”;不打考試“官司”,不懊悔自責,考一門了一門。

(2)互相激勵。如果有同學老師問起考得怎樣,盡量說自己考得很好,而不談具體的題目是怎麼做的。很多人在一起,都說考得不錯,就會覺得很有信心。

(3)接受自己某門學科有可能失利。自我感覺考得不好的科目不一定真的考得不好。及時把興奮點轉移到下一門應考科目上,做到越考越有信心。

最後,專家提醒,考生睡不著覺的時候,不必有太大的心理負擔,千萬不要閉著眼睛使勁想睡,相反,可以在黑暗中長時間睜著眼睛,這樣很快就會有睡意。另外,考生可以在睡前多喝熱牛奶,洗個溫水浴,也有助於緩解緊張情緒,提高睡眠質量。

小貼士

你存在考試焦慮嗎

如果你想了解自己是否有考試焦慮及這種焦慮的程度如何,是否嚴重到了影響自己考試成績和神經功能的地步,請你做下麵這個測驗。

說明:下麵有33道題,每題都有A、B、C、D4個備選答案,請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一個答案。

A.完全符合自己的情況

B.基本符合自己的情況

C.不太符合自己的情況

D.完全不符合自己的情況

1.我對考試十分厭煩。

2.考試時,我常看錯題目。

3.考試前,我總感到苦惱。

4.臨近考試時,我就瀉肚子。

5.在考試中,我的手會變得冰涼。

6.在考試時,我感到十分緊張。

7.考試前,我感到煩躁,脾氣變壞。

8.臨近考試,我的注意力難集中。

9.考試前我常做關於考試的夢。

10.到了考試那天,我就不安起來。

11.重要的考試前幾天,我就坐立不安。

12.想到考試即將來臨,身體就會發僵。

13.進行重要的考試,我的頭就會痛起來。

14.考試前,我總是預感到這次考試考不好。

15.想到馬上就要考試了,參加任何文體活動都感到沒勁。

16.當聽到開始考試的鈴響了,我的心馬上緊張地急跳起來。

17.在緊張的考試中,我卻會想與考試無關的事情,注意力集中不起來。

18.考試時,我會緊張得連平時記得滾瓜爛熟的知識一點也回憶不起來。

19.緊張溫習功課期間,常會想到:“這次考試要是得個壞分數怎麼辦?”

20.發現剩下的時間來不及做完全部考題,我就急得手足無措,渾身大汗。

21.在考試中,我會沉浸在空想之中,一時忘了自己在考試。

22.考試後,發現自己會的題沒有答對時,就十分生自己的氣。

23.遇到重要的考試,我的腦子就變得比平時遲鈍。

24.看到考試題目越多越難,我就越感到不安。

25.一遇到很難的考試,我就擔心自己會不及格。

26.在考試中,我想上廁所的次數比平時多些。

27.考試時,即使不熱,我也會渾身出汗。

28.在考試時,我緊張得手發僵,寫字不流暢。

29.如果我考了壞分數,家長或老師會嚴厲地指責我。

30.有幾次在重要的考試後,我腹瀉了。

31.不進行考試,我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32.隻要考試不記成績,我就會喜歡進行考試。

33.考試不應當在像現在這樣的緊張狀態下進行。

計分與評價:

統計你所選各個選項的次數,每選一個

A得3分,

B得2分,

C得1分,

D得0分。然後根據你的總分查下麵評價表,就可知你的考試焦慮程度。

A:0~24分,鎮定型。

B:25~49分,輕度焦慮型。

C:50~74分,中度焦慮型。

D:75~99分,重度焦慮型。

不要讓學習壓力把自己搞垮了

症狀表現

學習壓力大造成精神緊張,情緒異常,老是感覺心慌,注意力不集中,想學習的時候還是可以學進去,就是維持的時間不長,晚上睡不著覺,直到天快亮的時候才感覺到睡意,睡眠嚴重不足。

案例再現

小亮是某重點中學的高二學生,在讀初中時,他是班級裏成績最好的學生之一,但一上高中,發現自己在班裏並不出眾。好強的小亮並不甘心,他決心通過自己的努力趕上同學。漸漸地,他看書越來越晚,有時淩晨過後才會休息。然而,這樣的努力並未讓他實現願望,接連幾次考試,他的成績依然排在班級中等,這讓小亮很焦慮,睡覺時都想著如何才能提高成績。久而久之,小亮晚上的睡眠越來越差,於是導致了他白天精力疲乏,學習時注意力很難集中,成績更是不升反降。這樣一來,他的焦慮加重了,晚上更睡不著覺了,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到後來,他甚至發展到腦子裏很想睡覺,但就是睡不著,經常睜著眼睛到天亮,這種滋味實在太痛苦了。

案例診治

對學生失眠的原因,有專家介紹,一是因為學習的壓力太大,情緒焦慮導致失眠,到後來因為擔心睡不著覺而對睡眠產生恐懼,還有一種是換了環境,如住校,不習慣新的環境而失眠,時間長了就成了習慣。現在大多是獨生子女,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變得更加優秀,他們有壓力,學校有升學的壓力,這兩種壓力最終都轉移到了孩子身上,如果孩子承受不了這種壓力,情緒上就會出現變化,進而就有可能患上睡眠障礙。那麼,學生應該怎樣自我應對過重學習壓力呢?

(1)學生本身要學會自我減壓。緩解學習壓力,很重要的一個方麵就是如何看待學習成績。過分地在意學習的結果,難免造成過大的心理壓力。不妨把考試看成是對自己前階段學習質量的測驗和改進的手段,這樣不僅可以減輕自己的焦慮和壓力,而且真正體現了考試自身的意義。

(2)要明確學習的目的,樹立積極、正確的學習態度。積極正確的學習態度製約著學生對學習的評價與體驗,可以使學生樂於學習、勇於學習,不至於把學習看作是一種沉重的負擔和痛苦。

(3)要學會自我解嘲。人生會碰到很多不如意的事,但要“拿得起,放得下,想得開”,學會自我解嘲,才不會陷入苦悶、煩惱、消沉的泥潭。

(4)科學用腦,有張有弛,提高學習效率。學習要努力,但不要一味埋頭苦讀,要有張有弛。學習方法正確,效率高,取得好成績的可能性就大;成績好了,體驗了成功的樂趣,自然就不會感覺到很大的學習壓力。

(5)要注意自己的心理衛生,經常保持一種愉快、和諧、寧靜和相對穩定的積極情緒,這是有效學習的保障。另外,學習壓力太大,太過緊張會使自己的身體免疫力下降,健康狀況肯定會受到影響,有時候也會使自己的生物鍾失調,這樣對眼睛及腦部的傷害比較大,時間長了就會出現體力不支,易疲乏、心煩等症狀,嚴重的還會導致失眠。所以,學生們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合理飲食也是減輕壓力很重要的一個方麵。因此,在膳食安排上應增加一些營養豐富可口的飯菜,吃些富有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的食物,如瘦肉、魚蝦、蛋類及蔬菜等,這樣可以增加自己的免疫力,補充足夠的蛋白質,防止過於疲勞。身體好了學習才能更好,很多時候營養跟不上,學習就會很吃力,營養充沛了腦子就轉得快,學習起來也就相對快些。魚油、鮭魚、白鮪魚、黑鮪魚都是有助於減壓的食物,還可以多吃豆類食品。

(2)適當的運動也是減壓放鬆很有效的方法。每天尋找時間放鬆,做適量的運動、散步,變換一下你所處的環境,不要一直呆在教室裏麵,多出去走動,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這樣對你的身心都有好處。當然,這並不會浪費你寶貴的學習時間,因為適當的運動可以讓你腦子更清晰,學習效率更高,而且適當的運動會讓你在夜晚更快地進入睡眠狀態。然而也要注意的是,不要運動過度,隻要做一些有助於釋放壓力,放鬆大腦,恢複精力的活動就行了。

(3)睡眠時不要胡思亂想。不要還想著自己還有很多東西沒看,很多習題沒做,你就想現在是我休息的時間了,該睡覺了,也可以放一些輕音樂幫助你入睡。

小貼士有助於緩解壓力的食物

(1)番茄。番茄熱量低,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其中最重要的成分是茄紅素,是一種優質的抗氧化物,它能在壓力產生時保護人體不受自由基傷害,減少各種慢性老化疾病產生。

(2)茉莉。茉莉有清新怡人的香味,一般接受度高,泡成花草茶飲用,可以使精神安定、提神、緩和緊張情緒、安撫焦慮心情並有消除疲勞的效果。

(3)薄荷。草本植物中的薄荷散發出來的清涼感可以直竄鼻腔,讓人精神一振,具有消除疲勞、安撫焦躁、緩和情緒的效果。

(4)全穀類食品。含有豐富的纖維質及維生素B群,除了改善腸胃功能,還能避免身體產生欲振乏力的疲倦感。例如全麥麵包、糙米等,都是不錯的全穀類食品。

(5)菠蘿。除了豐富的維他命B和維他命C,可消除疲勞,釋放壓力之外,菠蘿中還含有酵素成分,能夠幫助蛋白質消化分解,減輕胃腸道負擔。

(6)南瓜子。含豐富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鋅、鐵等營養素,鋅對男性前列腺有高度保護作用,對安撫情緒、消除疲勞也有幫助。

(7)酸奶。每天適當飲用含有乳酸菌的酸奶,可以增加腸道有益菌數,有效維持腸胃道正常機能。要提醒的是,一般酸奶熱量並不低,因此適量很重要。

落榜了,痛苦得睡不著覺

症狀表現

經常回想考試的過程,對自己在考試中出現的錯誤懊惱不已,內心時刻充滿自責、悔恨,覺得對不起父母和老師,把自己悶在屋子裏,也不願見親戚朋友。整天提不起精神,心情非常沮喪,食欲不振,伴有焦慮失眠,嚴重時會有輕生的想法。

案例再現

小芬,高考落榜生。高考的那幾天,讓她刻骨銘心,當她接到成績單後,她感覺好像天塌下來一樣,十分的痛苦。一想到自己辛辛苦苦卻未得到應有的回報,就會懊惱、沮喪不已。每當看到父母,內心更是充滿愧疚,覺得對不起父母。時常把自己關在房間裏,一個人躺在床上胡思亂想,迷迷糊糊地睡去,又從驚恐中醒來。沉重的壓力讓小芬難以從痛苦與失敗的深淵中走出。

案例診治

有一項新的調查發現,自從高考恢複以來,有65%的人認為自己當年不參加高考的話,沒有別的出路。89.6%的人承認,自己的命運因高考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改變。因此,雖然高考製度在目前來說還不是很完善,但在現行的選拔人才的方法中,高考還是一種很有效的手段。所以,超過90%的普通人還是要經曆高考這道坎的。然而,現在人們對於高考過分地關注,使得一些考生在心理上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尤其是那些落榜的考生,他們可能會從高考結束後就一直遭受失落、沮喪、迷茫的煎熬。為此,有關專家提醒說,高考失敗隻是人生中的一次挫折,成功的路也不止上大學一條,我們要用科學的方法幫助他們重拾信心,走出高考失敗的陰影。

從心理學來講,高考落榜生產生消極心理和悲觀情緒有以下幾種:

(1)羞卑感。有些考生把榜上無名看得很重,認為有損自己的自尊和麵子,而對一切都失去信心,悲觀失望,甚至失去生活下去的勇氣。

(2)負疚感。很多經濟條件差的考生,從小學到中學均是依靠父母省吃儉用,甚至借錢供他們上學,一心企盼“金榜題名”。然而,最後竟連大專的成績都不夠,內心感到愧對父母,情緒十分壓抑。

(3)懊悔感。很多學習成績優秀者,一旦考試失誤,應當考上重點大學卻榜上無名,而平時成績比自己差很多的同學卻得到錄取通知書,就會產生強烈的懊悔感,因而心煩意亂、鬱鬱寡歡。

麵對高考落榜生的這些心理問題,有關專家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1)正確對待落榜,敢於麵對現實。從技術層麵上分析,我國目前高考錄取率約有50%,這也就意味著另有50%的人因此而落榜。也就是說,年年都有數百萬考生和你一樣不能進入大學校門,落榜生遠不止你一人,你又何苦如此自責、沮喪呢!對於落榜,逃避、痛苦是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的,隻有勇敢地麵對,才有可能擺脫失敗的陰影,走出心理的深淵。

(2)正確評價自己。身處挫折中,不要成為不良情緒的奴隸,要善於用意誌控製自己向積極的方向思考,相信“太陽每天都是新的”,也許明天會有奇跡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