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工作壓力引發的失眠的調養(3 / 3)

7.你會用很多的工作時間打電話或做些與工作無關的事嗎?

8.你是否想換個工作?

9.你工作時總是覺得自己精力很充沛嗎?

10.你很喜歡跟同事相處嗎?

11.你希望多學點與工作有關的東西嗎?

12.你反對“工作就是為了賺錢謀生”的說法嗎?

13.你是否老是加班加點地工作?

14.工作的時候你會經常請假嗎?

15.你覺得自己工作勁頭十足嗎?

16.你認為自己的同事們很喜歡你嗎?

17.對於工作方麵的事,你會請求同事的幫助嗎?

18.在家庭與工作發生矛盾時

(如家裏有人患病了),你會先顧工作後管家裏嗎?

19.如果給你減少薪水,你是否還願意幹這項工作?

20.如果給你一項別人都不太樂意接受的任務,你會選擇接受嗎?

說明:回答“是”得2分,回答“否”得0分。

0~10分:你對工作很不滿意,可能待遇很不符合你的要求,或者目前的領導或同事對你不是很友好,或者是不能發揮你的特長和能力。目前的工作實在不宜再幹下去了。建議你不要再浪費青春,趁早另覓高枝吧。

12~30分:你對目前的工作不太滿意,可能覺得目前不是很差,但公司目前的待遇和機會不足以體現你的能力,暫時又沒有找到心目中更理想的職業,所以態度猶豫,還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建議你暫時打消跳槽的念頭,抱著學習和鍛煉的態度,積極發揮自己的才能。這樣無論將來去或留,都能為進一步的發展積累寶貴的經驗。

32~40分:恭喜你!你已經找到稱心如意的工作。你對目前工作很滿意,這份職業能發揮你的能力。如果在工作中多加用心,就必能創一番事業,當然一定要注意身體健康。

失業了該怎麼辦

症狀表現

失業了,整天百無聊賴,沒有事情做,心裏覺得很空虛,感覺被孤立,失望、泄氣、沮喪。沒有時間概念,不知道幾月幾號星期幾,天天睡懶覺。白天睡晚上睡,突然有一天怎麼都睡不著了,想重新找工作,但又覺得力不從心了。出現了焦慮症狀,失眠現象逐漸加劇。

案例再現

周小紅,女,25歲,大專畢業,電子商務專業。周小紅自述:我辛辛苦苦地找了3個月的工作,剛上了半個月的班,又因為家裏有事不得已離開了公司。從家裏回來後,朋友叫我去幫忙,也沒在乎待遇多少,就是想這下可以踏踏實實地做一份工作了,沒想到這才幾個月,朋友因為稅務方麵出了問題,我又不得不重新找工作。但一想到找工作要不停地在各類人才市場中跑來跑去,不停地參加各種麵試,整個人就陷入了找工作的恐懼之中。

案例診治

芸芸眾生,無不為了吃飯問題朝九晚五地奔忙著,可見失業對一般人造成的影響有多大。失業的原因有很多種,可能是個人工作表現不佳,遭到開除,或者公司虧損、倒閉,職位不保,還可能因為企業兼並,為了節省營運成本,考量人力需求,弱勢的一方遭到裁員。所以,針對現實生活中的種種競爭壓力,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麵臨失業的可能,每一個人都要做好麵對失業的心理準備。

下麵是心理專家為失業者提出的一些建議:

(1)保持頭腦冷靜。首先你應該好好休息一星期左右,遠離那個使你煩惱和痛苦的事情。別想著明天就能找到工作。要慢慢地重新找回工作的感覺。想一想,自己準備從新工作中得到什麼。

(2)學會傾訴。將你心中的憤怒和抱怨以及恐懼等不良情緒向你信任的家人或密友傾訴,感受他們對你的尊重和關心,這樣也可以減輕你心中的自責和無助的感覺。

(3)保持聯絡。在離職之後,把所有熟人的名字和聯係方式列一張名單,不僅包括親朋好友,還包括從前的同事、供應商和客戶等,然後開始去和這些人談談。大多數人是從自己認識的人那裏得到工作的。

(4)恢複自信。列出你曾經取得的成就,幫助你認識到你對原先雇主做出的貢獻和你的價值,激發你的自我認同。要讓你自己相信,雇主讓你離職是一個非常愚蠢的決定,你一定會取得更好的職位和更好的業績,讓他後悔莫及。恢複你的自信心,是走出失業困擾的

第一步。

(5)讓自己忙起來。集中你的精力專注於為新職位作準備,這樣你就不會覺得那麼害怕了。或者做其他一些你喜歡的事情,對於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這可能是個更好的主意。

(6)進行你喜歡的運動,如跑步、遊泳或騎車。這樣可以避免因困惑、自責等不良情緒而導致的沮喪、乏力或其他健康問題。

(7)慎選新職位。恐懼和經濟上的窘迫可能會迫使你接受一份你並不喜歡的新工作,這樣非常容易造成你在新職位上的失敗。你要尋求那些適合你,並且與自己能力適應的工作,不要匆忙接受你得到的第一份工作。

不過,有些樂觀的人還會認為失業其實是種幸福,在失業期間,不但可以充分利用時間,完成一些平時想做但沒時間,沒機會去做的事情,還可以找回自己久違的心靈。如果你失業了,不妨真的趁這個機會給自己放個假,讓自己緊繃的神經好好放鬆。打扮自己並維持好心情,重新出發,去找回久違不見的朋友,或是去認識新朋友。讓自己隨時保有最高的戰鬥力,做好迎接新生活的準備。

小貼士

測試:由鑰匙解讀你的職業現狀

一把鑰匙掉落在水池附近,當你在尋找它時,請你猜想一下它是下列哪種材料製成的。不要思考,直接選一種答案。

A.金

B.鐵

C.銀

D.木

E.銅

答案解析:

A:你現在的事業非常旺盛,在你的周圍充滿著意外的機會,可以使你實現夢想,得到收獲,而且新事物也會接連不斷帶給你好運。

B:你是一個非常現實的人,很少做無謂的空想,用常人的思維方式思考和處理問題,與周圍的人相處得很和諧,不惹是生非。但現在的你可能正處於人生低潮。

C:你麵對問題仔細思考後,可以馬上做出反應,是運用智慧找出合理解決方案的人。你在接受對方的意見時態度非常謹慎,因此,麵對對方的求婚或是向對方示愛,目前是最適當的時機。此外,你的財運也非常強盛,有致富的可能性。

D:你的內心似乎暗藏著對現實生活的不滿,或者是覺得非常疲倦,感覺做任何事都比較麻煩,缺乏嚐試新事物的衝勁。現在的你正渴望依附在強人身上。

E:你是超級的自信家,能力突出,可以利落地處理事情。但是,麵對討厭的東西時,即使是上司或長輩的叮嚀、命令也都充耳不聞,因為你認為自己才是最主要的。你似乎可以兼顧得很好。目前正是你放手一搏,嚐試新事物的最好時機。

不要成了工作狂

症狀表現

屬於工作狂的人往往勤奮、刻苦,有上進心強,工作起來不知疲倦,而且往往對自己的期望值很高,急於表現自己的才華和能力。他們會常常處於失控狀態,強迫自己做到“完美”,一旦出現問題或差錯便羞愧難當,焦慮萬分,卻又將他人的援助拒之門外。經常在工作時加班加點,甚至還把工作帶到家庭生活中。失眠症狀在這類人當中很常見。

案例再現

陳小姐,28歲,某谘詢公司員工。陳小姐自述:我們公司人手比較少,公司又處於高速發展時期,領導比較器重我,讓我做的事情比較多。因為我比較喜歡具有挑戰性的工作,上進心又強,所以工作起來特別投入,往往不惜付出不吃飯不睡覺的代價也要把工作做好。她一做事情就沉浸在其中,認為這是一種樂趣。陳小姐說這與她的性格有關,她從小就樣樣拔尖,做什麼事都想做得最好。她對事情、事物遠比對人更感興趣。喜歡沉浸在事務中,做事情專注,一定要做完、做好才能放鬆。她說:“我做事情注重細節,追求完美,在心理上追求最好,希望做得非常精心,得到領導的肯定。”身邊的同事、朋友都說陳小姐是個工作狂。因為陳小姐常常想著工作上的事情,所以失眠經常困擾著她。

案例診治

在我們周圍往往會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每天工作超過10小時,腦子裏從來沒有周末、節假日的概念;他們基本上也不會有上下班的界限,家隻是一個有床的辦公地點,而辦公室則隨時可以成為加班時躺倒睡覺的“家”;偶爾陪家人朋友散心逛街,他們也多半是人在心不在,腦子裏念念不忘的還是工作……對於工作,他們可以說是已經到了一種癡迷狀態,一旦離開了工作,就會精神不振,他們就是“工作狂”。曾有人做過一項關於工作壓力的調查,結果為:77.3%的員工每周的工作時間超過40個小時;19.6%的員工甚至每周的工作時間超過48個小時;86.6%的員工認為每天的工作忙而緊張;71.2%的員工下班後疲憊不堪。從科學的角度上來講,一般人正常的工作時間應為每天8~10小時,屬於人體健康負荷量,如果長期工作12小時以上,就會對人體產生壓力。現代生活中,來自事業的壓力對人的危害是最大的,長期超常的工作會給人的身心造成很大的危害。當不堪忍受這種超負荷的精神壓力時,人們就很容易患上輕度的抑鬱症、高血壓、缺血性心髒病等一係列疾病。由於超常工作對人體的危害是如此之大,心理學家就怎樣才能阻止工作狂超常投入工作的問題給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1)學會放慢自己的工作與生活節奏,享受生活瞬間的樂趣。研究表明,一個人處於高度緊張狀態,長期超負荷地勞心勞力,會導致機體內分泌失調,免疫功能下降,極容易“壓”出各種疾病,使壽命縮短。而“新懶人主義”則主張忙裏偷閑,鬧中取靜,鼓勵人們放慢工作與生活節奏,讓精神與心理放鬆。如將各種不必要的應酬免了;在工作時抽空伸個懶腰、打個哈欠,或站起來走動走動、喝上幾口水;睡覺前、起床後在家中陽台上活動活動,飯後悠閑地散散步;上班與下班時提前下車走一兩站路等,都能起到放鬆的作用。不要每天都把工作排得滿滿的,更不要每天都像衝鋒打仗。

(2)調節自己的認知。有這樣症狀的人往往具有很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所以,要降低對自己的要求和期望值,不再把工作視為自己人生價值的唯一體現,注意事業與家庭之間的平衡。

(3)要有意識地減輕工作壓力。自己不妨列出一份工作日程表,先將自己現時的所有工作項目和工作時間一一寫明,然後考慮哪些可以完全放棄,或至少暫時放棄,哪些可交由他人或與他人合作完成,訂出新的工作日程表。

(4)要注意勞逸結合。培養一些與工作不搭界的業餘愛好,在8小時之外給自己安排一些有益的活動。如能接受心理醫生的科學治療,情況會更好些。

(5)不要把工作帶回家,家就是休息放鬆的地方。早晨起床後,丟下身後亂七八糟的被子不要管它,這樣還會有利於及時殺滅蟎蟲。在家中生活也要隨意自由些。衣服鞋子穿得隨便些;聽聽音樂,看看電視;與朋友一塊喝喝茶;家中不管老少,隨便開開玩笑,享受天倫之樂;在假期時,全家外出遊玩遊玩。工作是永遠幹不完的,工作雖然重要,但是健康更重要。

小貼士

你是個工作狂嗎

假如你是一家大型企業的負責人,有一位年輕貌美的私人秘書,你有權規定她的上班服裝,你認為下列選項中哪一項比較符合你的想法?

A.任其自由穿著

B.保守的套裝裙,長過膝才顯得莊重

C.遵守公司的規章製度,和其他職員一樣穿工作服。

D.突顯身材的窄裙,不但可以帶出去應酬,自己也賞心悅目

答案解析:

A:你是個奇才型的人物,比較擅長策劃性的工作,如果認真起來,做事一絲不苟;但是如果你根本沒興趣,你就會搪塞過去,不大理會。所以你是不是工作狂,完全視工作性質而定。

B:你是個平常看起來很散漫,實際上隻要投入工作便一本正經的人。認真是你一貫的做事方式,而且勇於負責,絲毫不馬虎,你最痛恨敷衍了事的工作態度。所以,你是個十足的工作狂。

C:你是個公私分明的人,雖然談不上是個工作狂,但是隻要辦公事時,你不喜歡涉及私人的事情,基本上你也算工作狂型的人物。

D:你很聰明機靈,懂得在該努力的時候努力工作,能偷懶的時候也不放過休息的機會。所以你在工作時精神特別好,還很注意工作環境的情調,你隻能說是看起來像個工作狂。

怎麼打發退休後的漫長歲月

症狀表現

剛退休的人最容易陷入精神上的“空窗期”,處於這個階段的人心理活動較為劇烈,容易產生焦慮感、失落感、衰老感。沒有了足夠的社會支持和信息,很容易心理失衡,影響情緒進而影響健康。常常會睹物思舊,留戀過去,多愁善感,產生憂鬱心態,時間長了會出現抑鬱、傷感、頭暈、失眠等症狀。

案例再現

張女士,56歲,退休後,與老伴兩人一起生活。剛從工作崗位上下來的那段日子,是張女士最難熬的時光,不僅生活節奏發生變化,而且感覺自己的社會價值正在喪失,產生了很強烈的失落感。對於張女士情緒上的變化,粗心的子女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直到不久前,一直情緒低落的張女士健康狀況亮起了紅燈,每天睡覺不足2小時,出現了背脊抽緊酸痛等症狀。這時,她的家人才跟著著急起來。

案例診治人一旦從工作了數十年的崗位上退了下來後,其原有人際關係疏遠淡薄,經濟收入有所下降,活動空間不如以往,乃至身體健康狀況“每況愈下”,漸漸成為不爭的事實。退休後的漫長歲月怎麼打發?這恐怕是今天的退休老人和明天、後天退休的老人們共同要麵對的一道難題。許多老年人在剛剛離退休後的相當一段時間內,在心理上似乎總感到缺少了點什麼,他們剛剛離開工作崗位,離開朝夕相處的同誌們,好似大雁離群,總有一種沒著沒落、悵然若失和有一種遭受冷漠的感覺。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離退休後老年人出現這種情緒並不奇怪,關鍵是老年人自己要及時地調整自己的心態。因此,在離退休後產生了失落感的老年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努力調整自己的心態:

(1)老年人要正確認識離退休,要理解新老交替、新陳代謝是自然辯證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實行離退休製度,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

(2)老年人要合理地設計離退休後的生活。一般說來,離退休後的生活規律、生活習慣變化比較大,老年人應該根據自己的健康狀況和興趣愛好,盡量創造條件,為自己盡快地找到適當的“新崗位”,並且主動地參與社會發展,在外界的支持、鼓勵和幫助中,不斷提高適應新環境的能力。

(3)激勵自己樂觀、健康、有所作為地歡度晚年。老年人自己要防止和克服離退休後那種不服老、不服氣的脫離實際的想法,或追求安逸,無所事事的想法,鼓勵自己對未來生活充滿憧憬、向往和追求,樹立人生

第二青春的奮鬥目標,樹立對美好生活的新的信念,以保持繼續進取的動力,戰勝晚年生活中的困難與曲折。激勵自己不斷增強進取心和社會責任感,同時又要量力而行地盡自己能力,不當消極悲觀的落伍者。4.豐富生活內容,培養生活情趣。離退休後應該培養有益的興趣愛好,如種花、養魚、集郵、欣賞音樂、書法繪畫、弈棋、學電腦、旅遊等。由於過去工作忙而無暇顧及自身的愛好,離退休後,有了充足閑暇的時間,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長,以豐富自己晚年的精神和文化生活。5.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廣交青年朋友。離退休後雖然離開了工作單位,但是還應該積極關心原單位的發展,要經常參加原單位組織的各種集體活動,積極參加社區內包括街道、裏弄組織的各種工作,參加老年大學的學習,這樣不僅學習新知識,而且還擴大了接觸社會麵,融入新的集體中,結交新的朋友。提倡老年人廣交青年朋友,建立“忘年交”,對於老年人來說,“忘年交”的可貴之處是使自己在與青年人交往中又能夠找回失去了的“童心”,增添“

第二人生”的歡樂。

此外,老年人還應該堅持健身體育活動,作息有律,飲食有節,起居有序,有節奏規律的生活習慣可以保持離退休後的生活具有穩定良好的情緒。

小貼士

中老年人健康長壽七要點

德國一位醫學專家經過數十年的研究證明,中老年人若想健康長壽,務必做好“睡、保、調、活、聽、轉、參”這7個字。

“睡”即保持睡眠充足。中老年人要學會科學有規律地生活,合理安排休息時間,不開“夜車”,不打疲勞戰,保證一天有8小時

(老人10小時)的睡眠時間。

“保”即保持大腦的活力。用進廢退,中老年人要堅持讀書看報,繪畫下棋,培養各方麵的興趣愛好。研究表明,一個經常用腦的65歲老人,其腦力不亞於一個35歲不愛動腦的青年人。

“調”即科學飲食。做到粗細搭配,平衡膳食,多吃維生素和礦物質豐富的紅棗、牛奶、豆漿、蛋黃、芝麻、胡桃仁、百合以及蔬菜水果,少吃動物脂肪和含糖類多的食物。

“聽”即聽優美動聽的歌曲。優美的旋律可增加大腦的活力,調節中樞神經係統的功能,使人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

“活”是指活動手指。雙手與大腦有著親密的關係。經常活動手指,做兩手交替運動健身操,可刺激大腦半球,有健腦益智、延緩衰老之作用。

“轉”即轉換不同性質的活動。較長時間的單調工作、讀書或寫作後,應及時轉換不同性質的活動,使大腦神經不過分疲勞,保持最佳狀態。而散步、做體操等則是比較好的轉換活動方式。

“參”即參加社交活動和體育活動。廣交年輕朋友,經常保持愉快的情緒,可消除疲勞,使心情愉快,還能增強體質。

有句話說,生而有涯,知也無涯。由此看來,人的一生很多時候都會處在不斷的充電與學習之中,這就難免會遇到一些困惑與麻煩。例如,新到一個環境,水土不服,老是覺得想家,學習壓力過重,考試掛科,與同學合不來,感覺自己不如別人等,這些問題也是引起失眠的重要原因。在遇到類似的問題時,能夠保持良好的心態是遠離失眠困擾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