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1章 細菌,生命支柱(1 / 1)

現代生物學最重大的發現之一,是證實了豐富的微生物世界在地球生命發展中的重要地位。細菌就是微生物中特殊的一員。

細菌存在於地球的各個角落,在地底深處、海洋裏和空氣中都有細菌。細菌的細胞組織沒有核膜,屬於原核生物。幾乎所有的細菌都是無色的,少數細菌有顏色,細菌的平均直徑為1微米。

要區分不同的細菌,必須使用光學和電子顯微鏡,細菌按形態可分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

有些細菌的外部生有纖毛或鞭毛,這些長度不一的絲狀物構成運動器官。大部分細菌的細胞壁堅硬、有韌性和彈性,保障了細菌形態的穩定。

不同類型細菌之間細胞壁的生化構成差異,使它們在遇到革蘭氏染劑時出現不同的反應,以此可以區分革蘭氏陽性細菌(用酒精清洗過後仍保持顏色)和革蘭氏陰性細菌(酒精浸泡後會將顏色衝走)。

中間體是細胞外部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細胞膜的褶皺,對細胞核的分裂起重要作用。

有些革蘭氏陽性細菌能夠合成一種抵抗結構(孢子),使其在不利的條件下也能存活,並在條件轉好之後重新恢複本來形態。

一般來說,非病原菌具有重大的利用價值,它可以促進氮和碳的循環,以及硫、磷和鐵等元素的新陳代謝。土壤和水裏的細菌是保持生態平衡不可或缺的因素。

在食品和化學工業中,常利用細菌來合成維生素和抗生素。細菌還是肉、酒、蔬菜、奶和其他日常消費品腐爛變質的罪魁禍首。

有些細菌因為具有發酵功能,被用來製作奶酪、酸奶、醃肉和鹹肉。在鞣製皮革,煙草加工,保存穀物、紡織品和藥物等過程中,細菌也起著重要作用。

細菌存在於幾乎一切環境中,並參與一些生態進程。例如,它能夠使死魚身上發出磷光,也能導致幹草垛和稻草自燃。

細菌在大自然和人類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正常菌群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但細菌的活動可能會改變一些食物的構成和口味,最終成為疾病的根源。

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盡管肉眼無法看到它,但微生物世界在地球的生物大家庭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

科學研究的另一驚人發現,是細菌攻占了地球的各個角落,從寒冷的南極到海洋深處,無所不在。

但隻有開始對細菌的DNA進行分析時,生物學家們才發現真正的生物進化奇跡。無論是微觀生命還是宏觀生命,似乎所有的生命體都起源於38億年前的幾種細菌。

科學家推測,生態學家後來認定的三大進化分支(即古細菌、真細菌和衍生出有核細胞的另一類細菌)都是由這幾種細菌演變而來的。而這三大分支又派生出無數的小分支,其中的一支可能是後來動物和人類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