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啟發和引導孩子的求知欲
孩子特別愛問“為什麼”、“這是怎麼回事?”等問題。麵對孩子千奇百怪的問題,有的父母則會顯得不耐煩。然而,這些問題恰恰是求知的萌芽,父母應該耐心麵對,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其解釋。
5.學會鼓勵孩子
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第一個權威評價者,他們渴望得到父母的肯定。如果父母總是打擊孩子,有可能摧毀其求知欲。因此,當孩子做得好時,父母可以適時表揚,可當孩子做得不好或者失敗時,要先發現孩子有創造性的一麵,然後再鼓勵他們。
6.循序漸進
父母切忌急功近利,片麵追求速度,違背孩子成長的自然規律。在這個過程中,要看到孩子的進步,一點一滴地表揚他、鼓勵他。此外,也要讓孩子自己感受到進步:不妨把孩子的作品保存起來,讓他自己比較,體驗進步;或者不斷創造機會讓他展示自我,促進其興趣的發展。
7.持之以恒
孩子畢竟是孩子,很容易懈怠,也很容易轉移興趣。出現這些情況後,父母需要科學地引導,鼓勵孩子堅持下去。可以和孩子溝通:比如持之以恒培養興趣,成功了會怎樣?又如當初耗費這麼多金錢、時間和精力,由此中斷是不是太可惜?多溝通、多交流,孩子會更明白事理。
8.期望值不要太高
期望值太高會給孩子帶來壓力。父母不妨放寬心,走出成名成家的心理期望,僅僅把興趣愛好當作孩子陶冶情操的一種途徑,並把這種保持平和淡然的心態傳達給孩子,讓他輕鬆快樂地成長。
9.培養孩子的品質
在興趣培養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很多問題。父母處理問題的心態和方式怎樣,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比如,孩子懈怠時,要適時訓練孩子的恒心和毅力;孩子受挫或驕傲,要培養孩子堅強勇敢、虛心好學及戒驕戒躁的品質。
怎樣培養孩子愛讀書的習慣
讀書是一種習慣,這種習慣在人的一生中越早養成越好。若父母不能強化孩子讀書的樂趣,他們是不會突然在某一天奇跡般地喜歡起讀書來的。父母必須為孩子創造讀書的好時機,幫助他們養成這種最重要的習慣。閱讀的習慣需要在實踐中培養,就像其他習慣一樣,孩子一旦有了興趣,自己就會不斷閱讀,並從中獲益。
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那麼,怎樣才能獲得知識呢?獲得知識的途徑之一就是讀書。莎士比亞說:“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許多家長關心的問題。讀書,與其說是一種愛好,不如說是一種習慣,隻要從小培養,它就會像吃飯睡覺一樣成為生活中最自然的事情。天長日久,書會成為孩子最知心的朋友。不重視長期、大量的閱讀積累是無法學好語文的。科學研究也表明,孩子的閱讀量隻有達到課本總閱讀量的四五倍,才有可能形成語文能力;一個人擁有的詞彙量和他的智商成正比。大量閱讀是提高孩子能力,發展孩子智力的重要途徑。
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是培養孩子智力因素的必然要求。孩子有了讀書習慣,就能在讀書中提高綜合語言能力、語言記憶能力和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心理學家認為,人的思維與語言同時發生的。孩子在讀書時,語言文字就成了重要的思維材料和思維結果的表現形式。孩子有了讀書習慣,使用語言文字的機會就多,進而綜合語言能力、語言記憶能力和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就得到了發展。
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是培養孩子非智力心理素質的必然要求。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越來越重視這樣一個事實,人的非智力心理因素對人的成才的作用有時比智力因素還重要。孩子有了讀書習慣,在學習興趣、行為習慣、獨立性、自我控製力等非智力心理因素方麵就會得到改善。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愛好,所有愛好的知識都可以在書中找到,這就需要有讀書習慣。德國哲學家尼采曾說過“讀書,能引導散步在別人的知識與靈魂中”。孩子有了讀書習慣,學會和運用讀書方法,進而形成個長特長,麵對將來的考試和學業,他們就能輕鬆愉快地渡過,進一步在社會上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