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做是進一步提高孩子的合作能力所必需的。孩子在交往中遇到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學不會妥善解決這些矛盾,就永遠學不會合作。而且善於解決交往矛盾,是高水平的合作與交往能力的標誌。因此,孩子交往時遇到矛盾與問題時,不要回避,也不要代為解決,而要鼓勵孩子獨立解決,最多也隻能提些建議。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在交往中矛盾的能力的主要途徑,是讓孩子迎著矛盾去主動交涉,而不是閉門思過,也不是回避或拖延。有的孩子隻喜歡和一種同伴交往,而不肯和其他同伴交往,這種過於挑剔的交往傾向實際上就是回避交往的困難與矛盾。對於這種孩子更應有意識地引導、鼓勵,設法使其體驗到交往中解決矛盾的成功與滿足感,從而樂於學會和各種人交往。
5.讓孩子知道競爭和合作是可以同時存在的
現在的孩子一般都是獨生子女,一般在家裏不會有人跟他爭什麼東西,父母也通常不會對他的言論提出什麼不同的意見。但是在家裏以外的地方,比如學校,就出現了競爭者和反對者。這樣,孩子就認為反對他以及和他競爭的同學是不會成為合作對象的。所以父母要教育孩子端正他的競爭心理。競爭目的主要在於實現目標,而不在於反對其他競爭的同學。父母要教孩子把其他同學作為學習上的競爭對手,生活上的合作夥伴,千萬不可一味地把他人當成競爭對手和敵人,不顧一切地對立他人。這種思想是不健康的。同時,父母要教給孩子與人合作的技能,教育孩子考慮集體的利益,學會在關鍵時刻要約束個人的行為,犧牲個人的利益。如果孩子缺乏這種意識或者精神,與人合作是不可能成功的。
能讓孩子很好的和別人合作,前提是孩子必須具有和人合作的能力。那麼,怎麼樣才能讓孩子具有和人合作的能力呢?
6.樹立平等觀念
想要讓孩子在平等的原則上為人處事,就要讓孩子明白,不管對誰或是對什麼事情都應樹立平等的觀念。要讓孩子懂得,在人格上,人和人之間永遠是平等的。不管碰到什麼事情都要無私地對待,要言而有信。隻有這樣做,人與人之間才能互相信賴、和睦相處。特別是要教育孩子嚴於律己,寬厚待人,尊重他人。
7.要讓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
有一些孩子常常會“以我為中心”,這些孩子會很難融入集體的生活中,也很難和同齡的小夥伴和睦相處。但是,當他們碰了幾次釘子之後,就會慢慢地改變了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可能是因為在經曆了幾次碰釘子的事情後,意識到了在集體活動中一定要想到別人。所以,父母要讓孩子多參加一些集體的活動,這樣會讓孩子在活動中獲得與他人相處的經驗,在以後和別人的合作中孩子才不至於犯“以自我為中心”的錯誤。
怎樣培養孩子的興趣
我們知道,孩子的興趣對其一生的成長意義深遠。它既能增加孩子生活的樂趣,陶冶孩子的性情,提高其文化素養,又有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同時也是孩子參與社會交往的有益紐帶。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興趣,沒有誰比父母更能發掘他們的興趣所在。對孩子興趣愛好的培養是一個不斷堅持、不斷磨煉的過程。父母隻要善於發現,積極引導,耐心指導,相信孩子一定會在興趣的天空中快樂地翱翔。
1.擴展孩子的視野
擴展孩子的視野,對發現孩子的興趣很重要。孩子如果沒有機會接觸世界上各種奇妙的事物,他們很難對外界發生興趣,父母也就可能很難找出孩子的興趣。因此,父母應該創造機會擴展孩子的視野。比如,當發現孩子遇上了一些令他雙眼發光的事物時,這種興趣就值得培養,父母應該鼓勵他們去探索。
2.從遊戲中開發孩子的興趣
愛玩是小孩子的天性,一些益智遊戲也能激發孩子對某一事物的興趣。同時,因為孩子的年齡偏小,他對有興趣的事情,一開始往往隻憑好奇和熱情。因此,父母要引導他從興趣中探索和思考,從興趣中獲得科學知識,使其保持興趣的長久性。對孩子的興趣不聞不問無動於衷,是做父母的大忌。
3.創設環境
孩子的潛能如同種子,隻要有適宜條件就會生根、發芽、結果。也許父母在給孩子一隻蠟筆的瞬間就造就了一位未來的藝術家呢!所以,當孩子表達了關於某種興趣愛好方麵的期望時,就應該著手給孩子創設一個相應的環境。不妨和孩子一起討論計劃,什麼樣的環境和條件最合理、也最合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