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閻振嶽的九十載樂觀人生(2010年)(1 / 3)

北京複興門外21棟的9層:我敲了敲門,從裏麵傳來愉快的應門聲,閻振嶽笑著站在窄窄的入門處迎接我進門。他高高的,腰板直直的,一頭灰白頭發,穿著一件運動服,他以九十載人生的驕傲和自尊見證著近一個世紀的中國曆史。閻振嶽家有兩間房,很簡單的家具,80年代初的水泥地板,在那個年代,還是政府向那些經曆過特殊曆史時期的家庭分配房子。那棟樓的11層住過蔣介石的私人醫生。10層住過蔣介石的一個所謂的養子,在“文化大革命”時期遭受迫害,隻是因為在他小的時候,蔣介石曾經帶他在重慶的山間散步,因為當時他那當銀行家的父親就住在附近的一棟別墅裏。對麵住過劉少奇的夫人王光美,也還住著李莎,中國革命的傑出代表人物李立三的俄國夫人。

閻振嶽出生在一個國民黨軍人家庭,是一位親王的女婿,他眼見滿洲貴族因為吸食鴉片而墮落,之後又經曆了中國革命、“文化大革命”、中國的改革開放以及在世界的崛起,一路走來,他都保持著樂觀不變。2010年1月13日,他度過了90歲的生日,那天他向我闡述了他的人生哲學:於米之年轉眼逝,時事蹉跎九十春,隻求夢裏流年好,斯其以茶亦悠然!

當然我們都衷心地祝福他!

盡管如此高齡,閻振嶽的腰板直得像根紡錐,他把自己的身體健康歸功於年輕時熱愛足球,跑步和騎車運動,而他的精神健康則歸功於自己的適應能力。他回憶說:“初中的時候,我是學校裏很棒的跑步健將,還是學校自行車隊隊員。從西直門到頤和園我騎車隻需要20分鍾!1949年解放以後,因為騎車的本領,我可以從當時工作的石鋼(石景山鋼鐵廠,後更名為首鋼)騎到市中心去探望我母親,可以騎到北邊的昌平探望我其他的親戚朋友。”

因為喜歡與人相處,閻振嶽雖然如今孤身一人,還經常打電話給所剩無幾的幾個老同事,老朋友和親戚來看望他,閑時看看《南方周末》,看看電視,關心一下中國和國際上發生的大事,當然他也很關心足球,因為那是他的摯愛。他為自己的自理能力驕傲,3年了他都獨自生活,床邊和桌子上都放著他夫人的黑白照,這是一位顴骨高高,神態傲然的滿族婦女,是陪伴他走過了70年的人生伴侶。

我們的友誼要追溯到1987年的秋天,那年我剛到中國。1989年,我從北京語言學院搬到了北京電台(現在的中國國際廣播電台),那時候北京電台在複興門,我們幾乎成了最親近的鄰居。那時候,我非常樂意跟隨他夫人學書法課,期間穿插著愉快的茶歇時間和閑聊時光。

閻振嶽1920年1月13日出生在江西九江的一個漢族軍人家庭,他們的家族是紡織工廠與銀行業的老板,父親是國民黨的一個將領,畢業於保定軍事學院的軍事經濟學專業。

他是父親的漢族妾所生,之後被交付給父親的第二位妻子撫養,這位妻子是一位滿族貴族,畢業於師範學院。1927年南昌起義後,閻振嶽跟隨家人來到了北平(現北京),就在這裏生活了一輩子。他笑著說,其實他也不知道到底誰是他真正的母親,他隻知道兩位母親都很愛他,所以他覺得自己有兩位母親。

在北平,父親為他們購置了位於現在梅蘭芳大師博物館對麵的護國寺大街東口路南的120間房。胡同是用石板鋪就的地麵,這座院宅裏有一個近一公頃的花園,花園後麵是他們家族的祠堂和後殿佛堂,前殿是關公廟。在佛堂,家族的女性供奉了一些城中廢棄寺廟裏的佛像。大街的西口是柳泉居,它的米酒很出名,無論是那裏平民百姓還是皇親貴族都經常光顧。

到了北平後,閻振嶽進了紫禁城城牆下的皇城根小學學習。中學是在誌成私立中學(現在位於西單西側的三十五中)。那時候他讀了著名的魯迅的作品,是他在琉璃廠的開明書店和中華書局找到的。

閻振嶽關心國家大事,當班長的時候他參加了1935年12月9日的反對國民黨的學生遊行,在宋哲元的命令下,警察使用了消防龍頭來對付學生。他清楚地記得,當時城門已經關閉了,位於城外的清華大學學生當天晚上就從宣武門城門處進入城裏,但入城時是狼狽不堪的:由一個女同學通過門縫鑽進城門,將它捅大,這樣其他同學才得以入城。就這樣全城的學生聯合起來進行了大規模的遊行示威。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之後,日本人侵占了北平城,閻振嶽開始在新的體製下學習銀行金融、經濟、物理、化學。他回憶說:“那時候生活很艱苦,人們隻能吃粗糧,吃不到肉、水果和米飯,因為太貴了,也找不到。”

因為是長子,他必須工作,所以就沒有上大學,他進了位於西東交民巷的中國聯合儲備銀行工作,在借貸處一直工作到1945年,之後就搬遷去了天津。

他回憶說:“1949年的時候,所有人都希望解放,都寄希望於共產黨,他們憎恨蔣介石,因為他從不關心老百姓的生活,隻知道打擊共產黨。後來我在人民銀行北京分行工作到1952年就生病了。我做了個手術,恢複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後,我去重工業部工作,最後到了石鋼,一直待到1983年我退休的時候。在銀行時我的工資很高,相當於250公斤小米的價格(當時的價格),到了石鋼,我負責的是工廠的金融財務,每月有90元工資,已經相當好了,因為當時的物價很低。”

說到了年輕時候,閻振嶽很樂意回憶一段歲月,就是結婚的時候,盡管事實上非他所願:“19歲的時候根據傳統,家族要求我結婚,這樣就可以很快生孩子。我父親當時已經63歲了。家裏給我找的姑娘裏有一個是滿族公主,愛新覺羅·溥亞英(公元1916—2007),比我大三歲,是貝勒載潤的二女兒,綿愉惠端王的子嗣,綿愉是嘉慶皇帝的第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