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利瑪竇的《坤輿萬國全圖》(1998年)(1 / 2)

意大利馬切拉塔市耶酥會傳教士利瑪竇於1598年來到北京的皇宮,在那裏一直待到去世,也就是1610年。一個外國人能受到宮廷禮遇並非一件易事,看來那時的萬曆皇帝確實為利瑪竇的學識所折服,留他住在自己宮殿的附近。利瑪竇的中文說寫能力都很強,作為傳教士,他非常尊重中國人的敏感情感,努力讓基督教義適應中國傳統的價值觀與慣例。於是他還得到了宮廷賞賜的城南靠近宣武門的一塊土地,在那裏建起了一座教堂,經過了幾次修複,成了今天我們知道的南堂。這是朝廷對利瑪竇的尊重,直到他去世,皇帝親自為他選擇了下葬墓地。當時的墓地都在城外,所以利瑪竇的墓地也選在了城外,就在今天的北京行政學院(原北京市委黨校)裏麵。可以說,利瑪竇在中國婦孺皆知,沒有哪個外國人在中國比他更有名了。

為了紀念400年前利瑪竇來到北京皇宮,10月16日到18日在意大利駐華使館文化處展出了兩幅世界地圖,一幅是利瑪竇的,一幅是17世紀的比利時耶穌會傳教士南懷仁(Ferdinand Verbiest)的。這兩幅被珍藏於南京博物館的地圖揭示了一段有趣的中國曆史。

利瑪竇的《坤輿萬國全圖》其實是一幅拷貝圖,原本已經流失已久。當今的中國隻留存有兩幅明代的地圖,一幅稱為《兩儀玄覽圖》,收藏於遼寧博物館,而另一幅用顏料複製的利瑪竇《坤輿萬國全圖》被珍藏於南京博物館。《坤輿萬國全圖》在1608年由宮中太監複製,製成六小幅,後拚接成一整幅。地圖長192厘米,寬380.2厘米。這幅地圖是中國印刷並發行的第一幅世界地圖。利瑪竇根據自己豐富的西方地理知識,按照中國傳統繪畫方式繪製了這張地圖。甚至改變了歐洲地理地圖的繪製慣例,將東亞放置在地圖中央位置。這樣中國就處在整張地圖的中間位置,與其中國為中心的傳統十分相符。

地圖上的世界是一個圓球體,把東西方都統一在一張地圖之內。包括了六大洲:歐洲,非洲,亞洲,兩個美洲和南極洲。大洋洲還未被發現,發現南極洲也隻是50年的曆史。南極洲被描繪得比現實的要大很多。這是第一次在一張地圖上用中文標注赤道,回歸線,兩極圈和兩極,球體根據氣候分割區域,分為赤道帶,回歸帶和兩極帶,並且指出緯線與氣候之間的緊密關係。根據利瑪竇記載,原本上是用五種顏色來標注五大洲,但是在複製本上隻有三種顏色:兩個美洲和南極洲是玫瑰紅,亞洲為淺褐石色,歐洲和非洲為白色。為數不多的島嶼則用絳紅色表示。為了顯示海洋部分,在深綠色的背景上畫著密集成層的波浪。海上繪有九艘16世紀時使用的揚帆商船,那上麵還隱約可見船員和甲板上乘客的形象。水麵上顯現出15種水生動物,有鯨、鯊魚和海獅。南極洲上繪有8種動物,如犀牛、大象、獅子、鴕鳥和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