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經濟支持方麵,吳忠雄(音)認為國家應該對貧困地區的廣播電視台給予更多的優惠政策。他給算了一筆賬:有線電視費每年有100萬元的收入,廣告收入大概五六十萬,這不是一筆小數目了。然而他們記者的工資很低,盡管如此,這些記者依舊熱情滿腔,遠赴偏遠山區,認真工作,保證了新聞的時效。他說:“我們需要培養一些專業人才。我們已經和內蒙古地區建立了聯係,他們因為享受自治區的優惠政策,現在比我們先進得多。”
他還告訴我說:“河曲有兩個特點:第一,黃河,在河曲境內蜿蜒76公裏,我們計劃建一個電站發電,把電賣給東部需要電的地區。第二,煤礦。我們知道要是都把它開采了,我們將一無所有,所以我們在培養環境保護和資源保護意識,重新完善我們的發展計劃。我們有一些發展較好的領域,比如礦業,化工業,電力業等,還有果業和生物農業。這裏我想提一下我們的海紅果,可以做成美味果汁。”
關於河曲的曆史,吳忠雄(音)說這裏是元代四大戲劇家之一白樸的家鄉,文筆塔附近有一個紀念他的花園。文筆塔也是清代末年為紀念當地的文人而建。
參觀文筆塔的時候,我看到了它那如椽巨筆狀的模樣,有點奇怪,不過的確是原始風貌。之後我到了娘娘灘,相傳古代有一個皇帝和他的母親在登上皇位之前曾被誣貶於此。現在這座黃河上的小島因為缺水已經和陸地連在一起了。那裏有座小廟和一家造梨木船的小船廠。據吳忠雄(音)介紹,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這裏就會舉辦蓮花燈節,365盞蓮花燈被放入河中,為紀念那些為去內蒙古而喪命河中的先輩們。燈籠是用五顏六色的油布紙做的,可以防水,裏麵點著一支蠟燭。燈節持續三天,大約有三萬人從四麵八方趕來參加這個燈節。還有一個燈節就是正月十五的元宵節,每逢那時,人們就沿著河岸點燃一堆堆的煤炭,照亮和溫暖寒冬臘月中的人們:這就是陝北有名的“社火”。
站在廟宇的平台上,我們欣賞著對麵平靜的黃河,還有遠處內蒙古境內的山脈,另外一邊的一座高山的峰頂是眾多烽火台連接起來的一座防禦城堡的城牆。一旦有越過黃河的侵略,還有可能從高處將敵人阻斷。在羅圈堡古城堡的參觀讓我看到了那裏的一個被破土牆圍繞的古老村落,在那裏我還欣賞到了蜿蜒曲折的黃河美景。
河曲地區還有許多佛教寺廟和道觀;我想說一下唐代的海潮庵,絕對是最古老的一座寺廟,那裏的觀音菩薩像已經被附近煤礦的煤灰熏黑了。廟裏的八名和尚,有幾個挺年輕的,似乎都不擔心此事:整座寺廟都熏黑了,沒什麼奇怪的。每年的二月,寺廟都會舉行孩子們的成人禮儀式,12歲的時候,孩子們就會收到寺裏和尚贈予的祝福紅繩。吃了一碗用蔬菜小米做的“酸粥”和蕎麥麵做的“碗托”後,我來到山上那座孤零零的道觀岱嶽廟,那裏有著十分精美的宋代壁畫,隻住著一位道士,在觀中靜思著沉寂的與自然合為一體的道教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