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中國正快速興起的旅遊業,們發延認為應該是積極的,但是由於國家層麵的保護往往需要使用及開發,這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負麵因素。就拿山東曲阜的孔廟修繕,由於使用了非科學標準,使得牆麵褪色,許多壁畫消失了。這是由於項目經營不力造成的。通過旅遊業的發展,一些年輕人開始願意重拾古老的職業,因為可以賺錢生活。中國的少數民族地區大多經濟欠發達,因為他們居住的地區往往都是山區或是邊境的荒蕪地區。們發延舉了阿昌族的一個例子:居住在雲南的西南部的阿昌族人約有3萬人口,還有5萬人居住在靠近緬甸的邊境地區。阿昌族人是在幾百年前因為躲避戰亂從黃河地區遷徙過來的。現在的居住地位於赤道地帶,一年有兩季水稻,因為改革開放政策,人們的溫飽問題已經得到解決,但缺少流動資金。阿昌族有三種典型的傳統服裝,未婚和已婚女子的服裝有截然的區別,這個民族所鍾愛的顏色是黑色,並配以銀飾。有個有趣的現象:阿昌族的已婚女子因為她們的頭飾而聞名,是世界上盤得最高的頭飾,有兩米高!過去的布料是手工紡織和浸染的,現在則是買現成的回家來做些裝飾。當然現在的年輕女孩也不懂得紡織和刺繡了。70、80年代時,阿昌族的男子開始不再穿著民族服裝,隻有逢年過節時才穿上慶祝。阿昌族有自己的語言,但沒有文字,像彝族一樣屬於藏緬語族的一支。有一個傳說是這樣的:阿昌族的文字原先都是寫在牛皮上的,但後來因為被一隻狗給吞咽了,阿昌族的文字就從此消失了。阿昌人還因為生產刀具聞名,已有800年的曆史:聽說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還曾想用阿昌族的刀為他武裝軍隊。刀具大約有200種,目前基本都銷往東南亞地區。阿昌族的銀飾工藝也很有名。
那麼如何開展像阿昌族這樣的少數民族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呢?中國少於10萬人口的少數民族約有22個,們發延正致力於此項研究。很顯然,保護與發展之間存在著矛盾:老人們都希望年輕人穿著傳統,但年輕人認為傳統服裝太老舊了,過時了,不願穿。地方上都想發展,但同時又如何保護本地文化呢?
這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去年10月們發延在法國同一些外國專家在一次研討會上專門討論了這個問題,討論發現要在挽救的同時兼顧開發,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找到一種有效的途徑。就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問題,有一個破舊的房子需要修葺,房主當然希望修成全新的,怎樣做才好呢?確實,跟隨時代的腳步沒錯。們發延想起他的童年,他住的那個地區全是民族化的,因為傳統文化就是當時的生活,但現在當他回去那裏時發現,年輕人已經認為傳統落後了,無論是服裝還是飲食,隻有在逢年過節的時候人們才會想起這些。
關於民族文化的發展,在全球範圍內其實是一種融合的態勢。們發延學習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認為各民族之間其實是互相吸收借鑒的,但其他思想流派比如德國的結構主義者則認為民族文化是應該被永遠保存的。我們注意到在地球上各個地方都興起全球化思潮的同時,保持多樣化的呼聲也逐漸高漲。
們發延還參加了民族地區物質文化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計劃下的本地民族文化的開發工作。他舉例了幾個有意義的保護本地文化生態的試驗,也就是當地群眾得到一些補助,用於保護和修繕房子,按照傳統方式耕作莊稼等。自然這需要強有力的經濟支持。雲南阿昌族的兩個縣正在進行該項試驗。還有貴州省也得到挪威、美國以及福特基金會在特定情況下的資金支持進行該項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