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你的心到底被什麼蠱惑(1)(1 / 3)

低調的退場

劉徹在正要步入而立之年的二十九歲迎來了他的第一個兒子,就是這個兒子,讓他母親在民間的知名度大大提高。衛子夫成為民間灰姑娘的代名詞。

期盼著傳宗接代的男子在產房外麵焦急地等著孩子的出生,期盼著生個男孩能得到婆婆好臉的女子在產房裏麵焦急地等待著孩子的出生。等到驗明正身的時候,接生婆說,是個閨女。

古人雲,啥也別說了。但是現在用不著這樣了,“生子勿喜,生女勿憂”。

衛子夫的故事激勵著千千萬萬的隻生閨女的家庭,衛子夫從歌女到皇後,成就了衛氏門庭的顯貴,不僅如此,她還以間接的力量改變了王朝曆史的車轍。確實是這樣,看看人家那兩個爭氣的親戚就知道了。

劉據出生的時候,劉徹基本上是屬於狂喜的狀態,因為皇後陳阿嬌不生孩子,衛子夫又專生閨女,劉徹是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來了自己的兒子。也正是這種喜悅的慣性讓劉徹對衛子夫特別的喜歡。

喜愛歸喜愛,但讓皇帝隻鍾情於一個女人也是不可能的,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劉徹後宮中的李夫人也生了一個皇子,劉徹給他取名為劉甫。

劉徹這一代女人的心機照前朝來說是差很多。但衛子夫不得不為她的皇長子劉據感到擔心。

太子一天沒有立,劉據這個皇長子就顯不出什麼優勢。衛子夫雖然搶在所有女人之先,但是皇宮裏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衛子夫這種憂慮並沒有持續多久。

在劉據剛剛七歲那年的一個清晨,劉徹早早地來到了衛子夫的宮中,他這次來是要告訴衛子夫一個天大的決定。

早立太子雖然是衛子夫心中熱切期盼的一件事,但是溫婉的性格和她不能左右的境遇讓她一直選擇沉默。

當天下人都在傳唱她的幸運的時候,她卻時常質疑眼前的這一切。如若沒有那天的邂逅,日子究竟會怎麼樣?

好事從來不是熱菜而是冷盤。一個普通的清晨,衛子夫的丈夫劉徹來告訴自己妻子和兒子一件事。

立皇長子劉據為太子。這個時候的劉據僅僅七歲,劉徹便早早地立他為太子,在這段時間裏,劉徹對劉據極盡一個父親的寵愛,他不僅為劉據找了最好的老師輔導他研習《公羊春秋》和《穀梁春秋》,在劉據二十歲生日那年,劉徹更是為他建立了博望苑,這個地方是專門供太子接待賓客所用的。可見,劉徹希望這個時候劉據就能廣結人緣,能為將來接他的班做準備。

劉徹對劉據的寵愛是顯而易見的。做父親的,當然希望兒子脾性像自己,但劉徹漸漸地發現這兒子越來越不像自己。

劉據生性溫和,謙虛謹慎,看起來倒像個學者,根本沒有一點帝王的霸氣和血性,最重要的是劉據看不懂他老子為什麼這麼愛打仗。

其實這父子倆的差別是很容易解釋的。

劉徹平生做的最多的事就是打仗了,從十歲那年起,劉徹就在心中埋下了對匈奴仇恨的種子,同時也立下了一個小小的誓言。劉徹親眼所見大漢最好的女人被送往匈奴,大漢最好的錦緞也要送給匈奴。可以說,這個時候,劉徹是滿肚子的窩囊。

而到了劉據這個時代,他天天聽到的就是漢軍又殺了多少敵人,漢軍又死了多少人,花了多少錢。

劉徹對戰爭的瘋狂是劉據對戰爭僅有的概念。那種深入骨髓的仇恨對於劉據來講隻是聽說。不管前麵漢朝多麼窩囊,但在今天看來,漢朝沒吃多少虧。這個時候,劉據是滿肚子的疑惑。

劉徹曾經試圖改變過劉據,但幾次嚐試之後,劉徹明白,性格這玩意兒是血裏帶的,沒辦法。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劉徹突然發現他和兒子的玩法不一樣。突然也就不想帶他玩了,一句話,沒意思。

這樣的情景完全可以想到。所以當今廣大的兒子們,你們真應該慶幸一夫一妻製給你們帶來的專屬寵愛。

衛子夫很快也感覺到了陣陣寒意,這種寒意不僅來自心理上,還來自腦袋上,衛子夫開始脫發了,曾經以為不會老的衛子夫,也突然在一個對鏡理雲鬢的清晨在地上看到了一地的碎發。

當年,劉徹看上衛子夫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美雲髻”。如雲如絲的美發讓劉徹喜歡得不得了。而如今,衛子夫也隻能落一地不被愛的分叉了。

也許劉徹這種冷淡,讓衛子夫和兒子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他們知道,皇宮不僅僅是上演神話的地方,同時也是上演悲劇的地方,這樣的故事他們沒少聽。

童話的悲傷也許就在這裏,它容不得一點兒痛苦,隻能用無休無止的快樂來填充,當快樂沒有了的時候,人們不知道這又是一則什麼樣的故事。

歲數大了,劉徹變得也越發敏感,娘兒倆的不安心緒很快就被劉徹察覺了,他覺得該做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