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燃燒吧,小宇宙(1)(1 / 2)

畫皮

我們翻開劉徹的簡曆細細研讀發現,劉徹在位五十四年,其中有四十四年的時間都是在和匈奴打仗,可見,劉徹對匈奴的恨的確到了極點。

從建元新政的失敗到竇太後去世前的一段時間裏,是劉徹的蟄伏期,他用一種不屑和頑劣的態度來避開朝野。

而今天,劉徹用最得意的笑聲來回敬那些說他蹉跎時間的人們。

有些時間是必須要浪費的,隻有這樣,時間才會沉澱成我們需要的模樣。

這個貪玩的幼主在一刹那間似乎換了麵孔,大臣們都驚訝於劉徹哪裏找到的這樣精良的麵具。

你們錯了,這是我真正的肉身,之前的那張臉孔才是一副精良的麵具。

劉徹用自己的演技上演了一出漢朝《畫皮》,隻是這次感歎的不是恩愛情仇,而是一個帝王的演技精湛。

劉徹讓時間做成了掩體,在劉徹剛剛即位的時候,他並沒有對匈奴做出強硬的反應,一是因為當時國內的武力條件非常不成熟,二是因為當時以竇太後為首的黃老學派在朝中占上風,他們不願意因為戰爭而讓國家窮困。因此當時主張和平的呼聲在朝中是占有主力位置的,幾乎沒有一個人站出來主戰。

公元前134年,軍臣單於派使者到長安求見漢武帝,要求和親。

朝中大臣沒有人不知道,匈奴人看上的並不是大漢的公主,祈福的也並不是長久的和平,他們這次的和親是一次貪婪的升級,他們告訴大漢,想要和平,那麼送更多的財寶來吧,送更多的美女來吧。

這分明就是一次搶劫。

然而這一次,劉徹忍住了。

據司馬遷記載,在公元前3世紀後半葉,匈奴似乎成為一支統一的、強大的民族,他們由一位名叫單於的首領統帥著。

從高祖劉邦開始,漢朝對待匈奴就是“麵包換和平”政策,每年,漢朝都會給匈奴大量的財物,不僅如此,最後更是變成“和親換和平”政策,也正是彼此這種不得已的虛情假意讓漢匈兩個民族維持著基本的和平。

漢朝每年都會選出一個諸侯王的女兒去充當公主,然後遠嫁匈奴。一同隨往的是大把的金銀財寶和牛羊絲綢。

高祖這種對匈奴的態度一直延續到漢文帝即位之後,匈奴越發囂張,在公元前177年,匈奴右賢王進入河南地區,開始了他們瘋狂的掠奪。漢文帝見狀,趕忙派灌嬰率軍攻打右賢王,右賢王大敗而歸。

事後,匈奴單於寫信給漢朝,偏偏說戰事是由漢朝挑起的。

這就是侵略者的不齒。

漢文帝明明知道是匈奴在捏造事實,但還是答應了當時匈奴的和親要求。

親雖然還是在和,但是雙方心裏都清楚,這種虛情假意的把戲玩不了多久。

天字一號漢奸

老上單於即位之後,漢朝選了一位劉姓諸侯之女,扮作公主,隨行一同前往的還有一個太監——中行說。

我們常常聽人罵漢奸,有人罵秦檜是漢奸,有人罵汪精衛是漢奸,這“漢奸”一詞,也正是出自中行說這裏。他就是中國曆史上一個真正的“漢”奸——漢朝的奸細。

這個太監可不是一個安分守己的太監,他死活不願意去匈奴,作為一個男人,他成家的可能性已經是沒有了,而現在你又讓他去匈奴,他連自己的國家也沒有了。臨走時,他威脅道:“必我行也,為漢患者。”如果你們執意派我去匈奴,那麼我一定會成為大漢的災星。

漢文帝當時對這句惡狠狠的話沒有在意,他認為這隻是中行說的口舌之快。

中行說帶著恥辱默默離開了。

一個身體殘缺的人自尊也受到了嚴重的摧殘,大禍也就此種下。

沒想到的是,到了匈奴,這個中行說果然馬上投降了單於,他要開始他瘋狂的報複。

中行說對漢朝文化是非常了解的,這個做漢奸的人很快就給老上單於敬獻出了他的第一份叛變之禮。

中行說到達匈奴之後,他發現匈奴人對漢朝的絲綿尤為喜愛,絲綿和匈奴的皮革比起來既暖和又輕便。但是匈奴在這個時候自己根本沒有生產絲綿的能力。

中行說看到這一點後,立刻向老上單於說明了自己的立場,他認為,漢朝的絲綿雖然輕薄,但是保暖效果卻遠遜於匈奴的皮革,對於長期需要抵禦寒冷的匈奴人來說,保暖性才是最大的優點。

匈奴的總人口不過是漢朝的一個郡,但是現在漢朝卻十分懼怕匈奴,這其中的原因就是匈奴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他們不需要依賴漢朝的食物和服裝,但是如果匈奴國內大行絲綿之風,匈奴就會養成依賴漢朝的習慣,到了那個時候,匈奴就會自動臣服於漢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