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風波再起(1 / 3)

酷斃的酷吏

我一直認為曆史上沒有什麼真正的酷吏,所謂酷吏不過也就是當權者的禦用黑臉罷了。真正有脾氣的人在官場中是找不出來的,要找您隻能上土匪窩裏去找,就這樣這些個土匪的脾氣也是被逼出來的。

所以,酷吏依循的並不是法律,而是帝王的小倔強、小感慨。

哪那麼多有脾氣的?

漢朝的酷吏的酷法是不帶重樣兒的,郅都的酷法前麵我們已經知曉,如今劉徹時期還有一個酷吏,這個人就是張湯。

說起張湯大家比較陌生,但說起前皇後陳阿嬌那場宮廷整蠱案我們一定不會陌生,這個案件的負責人就是此人張湯。

漢朝的酷吏總的來說是有發展階段的,最開始郅都的“酷”其實是一種為政手段,而張湯的“酷”是一種審案手段,力圖株連他人就是他的一個鮮明特色。

對於阿嬌事件,劉徹大為惱火,這時候,如果遇到一個不會看事的,一定會把阿嬌往死裏整,但這就是劉徹的真實想法嗎?

皇帝就是這樣,有的時候心裏有三分他表現十分,有的時候心裏有十分他表現三分。

到底是幾分,得由大臣猜猜看。

阿嬌雖然犯了劉徹的忌諱,但阿嬌畢竟和劉徹夫妻一場,而且還是從小一起玩到大的親表姐,劉徹在憤怒中其實有網開一麵的意思。

就是這不經意流露出來的慈悲被張湯發現了,所以後來出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結果,就是主事的阿嬌活得好好的,其他涉案人員能株連的全部株連。

這次瘋狂的死亡鏈接致使長安好多豪門從此銷聲匿跡。

張湯也因為這件事情隨了劉徹的心意而被劉徹譽為能臣,後來被劉徹提拔為太中大夫。

張湯從事的一直是司法工作,想必他一定看到過劉徹這樣的眼神,當一個個刁人、一件件刁事屈服於法律之下的時候,劉徹露出了得意的目光,原來法是這麼好用。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張湯猜猜看的本事是一流的。他深知,劉徹傳的是儒,用的是法,在這一點上,他和公孫弘都看得很清楚。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在實踐摸索之中,張湯發現了一個屢試不爽的審案辦法,那就是在道理上一定要攀上儒學,最好是在念審判書的時候直接引用四書五經中的經典。

這樣審的案子,自然讓劉徹非常高興,知我者,張湯也。

到底是什麼樣的經曆讓張湯諳熟劉徹這一套呢?

這還要從張湯小的時候說起,說一則故事——張湯審鼠。

這並不是一則童話故事,在張湯還是小孩子的時候,一天,他的父親出去辦事,家裏隻留下年幼的張揚。父親回來以後,發現家中的肉被老鼠偷走了,那個時候張湯家還是屬於草根階層的,夥食水平還不高,張湯的父親立刻就把張湯打了一頓。

鬱悶的張湯也憤怒了,他立刻把這種憤怒轉移到那隻膽大包天的老鼠身上,憤怒的張湯開始在家裏找老鼠的窩,最後,終於鼠贓俱獲。

這隻老鼠沒想到,張湯的父親也沒想到,幼小的張湯竟然組織了一次動物法庭。從拷問到記錄,最後到宣布審判結果,最後當庭定案,判老鼠五馬分屍。整個程序整齊有序,就像是經過專業訓練。

張湯的父親在看了這一切之後,當即就給兒子選好了未來的發展道路。

長大後的張湯當真在長安縣當了很長時間的小吏。

不久,張湯就因為工作出色被調任到茂陵尉去主持劉徹的另一處豪宅——陵墓的修建工作去了。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張湯和高層搭上了邊,開始了他的為官生涯。

張湯上位離不開一個人的幫助,這個人就是前丞相田蚡,田蚡有個弟弟田勝,說來也是劉徹的舅舅,但這個人的運氣就不如田蚡這麼好了,田勝有一次犯了事,張湯打聽到了他的背景,不但沒有重罰他,反而竭力討好他。

之後,也因為田勝的引薦,張湯攀上了田蚡,這個時候的田蚡正需要培植自己的一班人馬,於是張湯很快就得到了田蚡的提拔,進入了最高權力的政治圈。

這才有了後來張湯一路好走的仕途。

聽著張湯的故事,不免有點兒傷感,這麼一個倔強、聰明的孩子似乎是越走越變樣了,從他當年審鼠的架勢來看,他似乎能成為漢朝一代青天,但張湯選擇了另一種審案方式,與其說是審案方式,不如說是生存方式。

張湯審案是非常有自己特色的,因為先前曾發現一種模式的好用,張湯似乎就愛上了用模式審案的方法,一件案件呈上來的時候,最先麵對的並不是法律的標準,而是張湯的標準。

標準一:犯事的人如果是劉徹想嚴辦的人,張湯就交給執法最為嚴酷的官員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