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風波再起(2 / 3)

標準二:犯事的人如果是劉徹隻想意思一下的人,張湯就交給執法寬鬆的人去審理。

標準三:犯事的人如果是豪強,張湯一定會往死裏整他,因為他知道,劉徹最討厭裝的人。

標準四:犯事的人如果是平頭百姓,張湯往往都會網開一麵,能放過的就放過,張湯也是從平頭百姓過來的,這一點曾經的階級情懷張湯還是有的。

這幾個標準基本上都是按照劉徹的心思量身打造的,從張湯的升官速度上來看,這四個標準還是非常好用的。

甚至在張湯生病的時候,劉徹都親自上門探望,假如僅憑案子斷的合了劉徹的心思就能有這樣的待遇,劉徹也未免太好糊弄了。

張湯幫劉徹的忙不止一個。

對匈奴作戰給漢朝帶來了沉重的經濟壓力,財政危機讓劉徹非常頭疼。擅於揣摩聖意的張湯很快看出了劉徹的心病,於是他力主財政改革,因為一改革,就必定能揪出很多貪汙的官僚。

一有貪官,就是我酷吏上的時候了。

大案一樁

說到這裏,不得不牽扯出一樁漢朝時期的大案——一把劍引發的血案。

這個大案的主角就是淮南王劉安,事件的起因也是因為他的寶貝兒子。

這個淮南王就是前述向竇太後獻書的劉安,劉安有一個兒子,他就是淮南王的太子劉遷。

公元前124年,劉遷學習舞劍,學了一段時間之後,便覺得自己是天下第一了。有一天,他聽說父親劉安身邊有一個劍術高明的侍從——雷被,這個人被稱作是淮南第一劍客。劉遷起了興趣,一定要和這個淮南第一過上兩招。

雷被一聽說自己被太子看上了,很是著急,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雷被經常出入在淮南王身邊,自然是看過劉遷的那幾招劍法,劉遷的水平雷被自然心知肚明。

可到底是去還是不去呢?贏了呢,自己以後還要在人家手下做事。輸了呢,實在是對不起自己那個淮南第一的名號。想來想去,雷被隻有拒絕太子劉遷的挑戰。

這下子熱鬧了,不幹?沒門。

於是一場早已知道勝負的比賽在雷被的百感交集中開始了,比賽中,雷被是處處退讓,但還是不小心傷到了太子劉遷。

這個劉遷從小嬌生慣養,當然受不了這樣的委屈,再加上他心中對雷被的嫉妒,他就在淮南王麵前處處說雷被的壞話。

於是,父子倆都看雷被不順眼了,雷被也是被逼上梁山。

這個時候,恰逢劉徹對匈奴征兵的時候,劉徹下令,隻要是有願意為國效力的人,都可以到長安來報名參軍,地方政府一律不得阻攔。

這個淮南王劉安是漢高祖劉邦的親孫子,劉安的輩分比劉徹還高出一輩兒,所以,他對劉徹的這個規定並沒有太當真,淮南王下令雷被不得入京。

雷被走投無路,隻得冒險進京投靠新主子,順便告發舊主子。

這下可是急壞了淮南王劉安。

看看漢朝的法律,我們就知道劉安這麼著急是有道理的,根據漢律,凡是阻撓執行天子命令的人,一律處死。

劉安現在這事說小就是小事,說大就是無比大的事。

照雷被這架勢,分明就是把這事往大裏說嘛。

劉安正在這裏著急呢,又聽說河南郡要抓劉遷到洛陽受審。

這兒子可是親兒子啊,我百年之後還要等著他即位呢,這可急壞了劉安,他立刻和自己急壞了的老伴商量出了一個非常糟糕的辦法。

一旦河南郡來抓兒子,就反了他的,隻要劉徹派漢使來,我就一刀殺了他然後造反。

在先前的獻書事件中,劉徹早就看不慣這個老前輩了,劉徹建元新政的失敗明明也就是這個老家夥橫插一腳的原因。

今天落到我手裏了,有你受的。

但淮南王畢竟是劉徹的長輩,劉徹的速度也隻能放慢下來。

起先,劉徹也隻是派一個中尉去例行公事似的盤查一番,劉安見來者態度不錯,殺人的事情也就暫時放了一放。

劉徹朝中的大臣們都是一路看著劉徹走過來的,這個劉安關鍵時候橫插一腳,劉徹當然厭惡他,於是朝中大臣都要求劉徹處死淮南王。

但是劉徹並沒有采取群臣們的意見,他不願背一個自相殘殺的惡名。

劉徹下令撤掉淮南王的兩個縣,這個懲罰隻是意思意思。

但劉徹隻是意思意思嗎?了解劉徹的人都知道,劉徹是一個報複心極強的人,他會這麼容易就放過淮南王嗎?

原來這是一種“煮湯慢死法”。

淮南王沒有想到劉徹會免他一死,這對於極度驚慌中的他來說當然是個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