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這個天下,我說了算(2)(2 / 2)

這齊國太後愁什麼呢?原來,齊厲王的母親紀太後為了讓老紀家世代受寵,就想把自己弟弟的女兒,也就是齊厲王的表妹嫁給齊厲王。但是齊厲王偏偏不喜歡這個表妹。沒有辦法,紀太後隻得派出自己的女兒也就是齊厲王的姐姐去給他整頓後宮,說是整頓,其實也就是不讓其他的女人接近齊厲王,讓指定的女人受寵。

這整來整去讓紀太後大吃一驚的事情發生了,沒想到自己的兩個親生骨肉在她眼皮子底下行起了不倫之事。

主父偃還沒打正拳呢,隻是找人探下口風就落得如此狼狽,當然是懷恨在心,從此點來看,主父偃的記仇心理和公孫弘不相上下。

本來,齊國後宮現在已經是亂七八糟了,多少人唯恐避之不及呢,你主父偃的女兒跳出火坑是好事啊,可主父偃在氣頭上,哪裏想得了這麼多。於是齊國的各種壞話夾雜著主父偃的憤怒傳到了劉徹耳朵裏,對了,主父偃順便把那親姐弟的故事也告訴了劉徹。

這還了得,在朕的眼皮底下都這麼囂張,主父偃,朕命你為齊國的國相去調查此事。

來到齊國,主父偃立刻審訊齊國後宮的宦官,宦官的屁股又不是鐵打的,就這麼三下五下的這幫宦官就把一切事情都扯上了齊王。

這個齊厲王早就因為那檔子事遭到天下人恥笑了,當下膽子變得越發的小了,終於在一個月黑風高之夜,一碗毒藥解決了自己。

這個死去的齊厲王,在位僅僅五年,連即位的後人都沒有就先走一步了,最後朝廷隻得撤銷了齊國,齊國從此劃為中央政府轄區。

“一言喪邦”的故事也就這麼來的,成語就是有這樣的好處,可以把看似複雜的事情做一個高度提煉,去掉這件事情的細枝末節,一個好好的齊國就因為主父偃的一句話就沒了。

主父偃這次是真解了氣,和他一起高興的還有他的老仇人公孫弘。公孫弘為什麼高興?原來也正是這件主父偃看似是好事的好事點中了主父偃的命門。

公孫弘的機會說來就來。

原來這個主父偃告狀的事跡不隻這一件,而且告狀的事情還就是針對亂倫事件,在早先主父偃遊學燕趙之地的時候,受過非常多的冷遇。他富貴之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揭發燕王劉定國的亂倫之事,也正是這次揭發燕王使自己結束了生命。

燕王、齊王,這一個個王都在主父偃的進言中死去了,這讓同樣有亂倫醜聞的趙王非常害怕。與其害怕不如主動出擊。

於是趙王上書劉徹,告發主父偃兩大罪狀:一是大量接受諸侯國的賄賂;二是假公濟私,報複齊王。

接到舉報,劉徹立刻抓捕主父偃,主父偃本來就是愛財之人,所以,他當即就承認了接受諸侯王的賄賂,但是陷害齊王的事情他堅決不承認。

這個時候也就該公孫弘出場了,這個老頭兒知道,眼下被關的這個人可是深得劉徹信任的人,說白了就是要能力有能力,要後台有後台,所以想要扳倒他,必須想出一個十分精準的理由,這次是唯一一次絕好的機會。

公孫弘沒有浪費這次機會,他來到劉徹麵前,語速緩慢但句句有力地對劉徹說:陛下啊,齊王自殺,沒有繼承人,齊國也被廢除了,主父偃是導致這一切的元凶啊,陛下如果不殺他,沒法給天下人一個交代啊。

這是朝廷為官的重要伎倆,動不動就代表全天下的人民,曆史在向我們說,好多代表人民的人偏偏就是最不代表人民的人。

就這樣,主父偃最終死在公孫弘所布置的天羅地網之下。

這場死亡已經盛大落幕,但其中兩個人的眉眼讓我們看得越發清晰,這兩個人就是公孫弘和劉徹。

公孫弘自不必說,為什麼我說看清了劉徹,在此次的殺人事件中,我們也看到了劉徹的冷酷。

劉徹是此案最終拍板的人,我無法體味當時劉徹的心情,我不知道他有沒有想過主父偃為中央提出的推恩之策,有沒有想過這個即將死去的人讓他真正地把大漢的權力握在手中。劉徹本可以認真徹查這件事情的,但劉徹沒有。

自古帝王就沒有真正愛護臣子的,這些個臣子也和那些個女人一樣,曾經的寵愛在江山、權力的冷酷中越發模糊了,該殺就殺,感情這東西從來就不是帝王能玩的,項羽當年動了感情卻沒了江山。

死去的鬼魂隻得嗟歎一聲:伴君如伴虎啊。

主父偃是死去了,但他那神奇的蛋糕分法讓劉徹的權力落入旁人的可能越來越弱化。

劉徹很快就忘記了主父偃,這是必然的。

公孫弘眼前居然閃過那可恥可笑的兩個字“退隱”,於是他退到了那一盒骨灰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