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奇人俱現(1)(2 / 3)

冒頓單於死後,他的兒子繼續討伐大月氏國,匈奴不僅殺死了大月氏的國王,而且還把他的頭顱做成了喝酒的酒器。

大月氏從此對匈奴恨之入骨,一直想伺機報複,但苦於沒有同盟,身單力薄。最後,隻能逃往匈奴的西邊。

從此,匈奴就與大月氏結下了梁子。

敵人的敵人就是我們的朋友。

一份平常的檢測報告和一份平常的情報讓劉徹衍生出一份不平常的構想——我要派人去出使西域,我要到達這個神秘的地域去了解那裏的風土人情;我要到那裏去尋找世界上最鋒利的武器;我要到那裏去尋找潛在的同盟;我要讓我大漢的女人永世地生活在大漢的國土上。

張騫

一、開路

劉徹是非常喜歡一係列選秀類節目的,不僅在治國用人方麵喜歡公開選拔,就連出使西域的使者劉徹也是要選的。他要選出大漢國最勇敢、最堅毅的人來完成這項偉大的戰略任務。

這次的選秀不同於以往,以往選秀的獎品不僅僅是得以實現你心中的抱負,一並送上的還有榮華富貴。

但是這次的選秀冠軍,選擇的不僅僅是大漢的榮譽而是茫茫未知的前方,是不知歸期的思念,是不絕於縷的凶險。

在那個刀耕火種的年代,沒有指南針,沒有定位係統,更沒有飛機火車,所有的艱難和險阻都是靠人力去完成的,所有的道路都是靠雙腳去開拓的。要選擇這樣一個人,要選擇這樣一群人,劉徹必須放眼他的大漢子民,他必須找到。

前方的路是凶險無比的,劉徹必須找到一個勇氣與智慧並存的人,隻有這樣一個人,才會用自己的智慧帶給大漢最有用的情報,隻有這樣一個人,才能躲過其中的險象環生。

選秀的冠軍被一個叫張騫的年輕人奪去了。

這個張騫,也就是漢武帝劉徹一手打造的天皇巨星。

張騫,漢朝人,字子文,家是漢中郡成固(今陝西省城固縣)人。他早在漢武帝劉徹即位時就已經在朝廷擔任名為“郎”的侍從官了。

據史書記載,他“為人強力,寬大信人”。但這個平凡的年輕人,心中隱藏著一種探險的勇氣,他不甘心庸庸碌碌地活在長安城中,他成全自己心中的探險基因,他要做大漢國的真正男子漢。也正是這種優良的品質讓張騫戰勝了各種難以想象的危難,獲取了事業的成功。

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張騫率領一百多名隨從人員和大漢向西域各國敬獻的禮物,從隴西出發,穿越匈奴,開始了他偉大的探險之旅。

在這段艱難的道路上,靠的是信心和勇氣這兩條腿走路。

聞道尋源使,

從此天路回。

牽牛去幾許?

宛馬至今來。

一首唐代詩人杜甫寫的《尋源使》,以此來歌頌我們遠征的英雄。

想要到達神秘的西域,就得穿過凶險的匈奴,西漢的月亮,默默地隨他遠行,邊關的雁叫,已寫進淩厲的寒冷。

困難比想象中大得多,在穿越匈奴的時候,張騫被匈奴人抓獲,匈奴的右部諸王立即把張騫等人押送到匈奴王廷。

救了張騫的是當時的國際慣例——不斬來使。張騫得以保命。

但是,這一囚禁就是十多年,深夜,張騫常常趁著月光打量匈奴的營帳。也是深夜,他常常把思念故土的情傷點進烈烈的篝火。

草原征服了張騫的發膚,他的頭發長了,他的皮膚糙了,一個一身文氣的少年變成了塞外北風中的粗獷漢子。

但是草原卻沒有征服張騫的勇氣,沒有征服他對大漢朝的愛。

匈奴人後來還給張騫選定了一名匈奴妻子,妄想用這種方法讓張騫忘卻長安的模樣,讓張騫忘卻心中的使命。

二、西征

終於在公元前128年,張騫帶著隨從逃出匈奴,然而他拋下的又是另一份情愫,他和妻兒從此也天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