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的鄰居
前述,我們似乎一直跋涉在皇宮這潭深水的險惡之中,我們似乎忘記了遠方一個險惡的鄰居——匈奴。
險惡並沒有因為我們的忽視而減弱,相反,這隻大漠之鷹隨時準備振翅飛過草原來擄掠大漢這隻大羔羊。
劉徹沒有忘記,劉徹時時刻刻沒有忘記。
對匈奴的仇恨,讓劉徹有了一顆早熟的心。但現今的時局讓劉徹必須選擇忍耐與消沉。
因為,不管此時劉徹在大漢的舞台上唱得多起勁兒,始終都要被他的老奶奶竇太後壓製下去。
這個時候的劉徹用另一種方式去解決這個危險的鄰居。
大軍進上顯然是不可能的。原因不外乎有三:
一是因為劉徹現在太年輕,不管是國內局勢還是國家情況,都不允許劉徹對匈奴的情況操之過急。
二是因為和親政策由來已久,前述我們已經從南宮公主的事件中了解到了漢朝和親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了。和親從漢朝高祖劉邦以來就被奉為謀取漢朝和匈奴之間和平的一劑靈丹妙藥。
也正是因為這項政策,許多大漢的女兒從此踏上了那和親的不歸路,漢景帝更是因此而失去了一個親生女兒。
由此看出,和親是漢朝對待匈奴的一貫政策,如果對匈奴用兵,顯然就是把這種用女人換來的“和平”給毀掉了。這樣一來,竇太後一定不會同意,朝中不少大臣一定也不會同意。
三是即使是打起來了,漢朝也未必會贏。高祖劉邦曾被匈奴困頓城中長達七日之久,這不得不讓大漢認識到匈奴騎兵的厲害。
當時漢朝經曆了文景之治的平和,軍隊早已疲軟倦怠,這比起常年奔跑在草原上的匈奴來說簡直是不堪一擊。
一次,一位臣子向劉徹敬獻了一把刀,這刀就是匈奴將領們用的武器。
這把刀鋒利無比,這讓漢朝的劍在它麵前簡直就是一段朽木。這件事情讓劉徹深切地感受到大漢和匈奴武器裝備的差距。
在冷兵器時代,當地球上各個角落的人們在不停地廝殺的時候,唯有武器,才能成全人們心中的勇氣,武器就是曆史,武器就是一切。
劉徹不明白,堂堂大漢朝不管在文化還是在政治上都要比匈奴先進得多,為什麼偏偏在一把刀上掉了鏈子。
這件事情給了劉徹很大震動,他立刻召來了大漢國最優秀的鐵匠,你們要給朕研究出來這到底是什麼刀,你們要給朕做出比這更鋒利的刀。
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和琢磨,這把刀的檢驗報告出來了。
成分:精鋼(目前國內並沒有此技術)
產地:西域(並不是產自匈奴)
殺傷力:極強(遠勝於我國的武器)
研製成果:不可能研究出來
這個研究報告給了劉徹不小的打擊,但他得知匈奴人並沒有掌握這項先進技術的時候,劉徹還是暗暗竊喜,這種武器在匈奴騎兵中的應用也僅限於軍銜比較高的將領,普通小卒用的也是普通武器。
另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情報,劉徹從一個匈奴俘虜的口中得知,讓劉徹恨之入骨的匈奴有一個敵人——大月氏。
說起這段梁子是久遠而深刻的。
當時的匈奴首領是頭曼單於,太子是冒頓。但是當時頭曼單於非常喜愛幼子,想立幼子為太子。無奈人選已定,沒有什麼特殊原因是不能廢掉冒頓的。於是,這個狠心的父皇就想出了一招毒計。
當時的大月氏國是比較強大的,頭曼單於就把冒頓作為人質送到大月氏。大月氏一看,這連親兒子都送來了,求和的心還是比較真誠的。
不料這個人品不怎麼樣的頭曼背信棄義,出兵襲擊了大月氏。頭曼也認為大月氏會殺了冒頓。
不料,太子冒頓竟然想辦法逃回了匈奴,於是,頭曼不僅激怒了大月氏,也激怒了冒頓,最後,冒頓殺了自己的父親,登上了單於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