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人間喜劇》(3 / 3)

淩駕其上的就是“分析研究”了,對此我暫不加以評論,因為總共隻發表了《婚姻生理學》一部。今後不太長的時間裏,我當發表另外兩本屬於這一類的作品。準備先發表《社會生活病理學》,其後是《教育界剖析》和《品德專論》。

最後,巴爾紮克在結束這篇華章的時候,滿懷激情地表示,這項浩繁的計劃使他“有理由把自己的作品題上現在看到的書名,即《人間喜劇》,這樣做是不自量力呢?還是恰如其分?那就等全部作品完成之日,由讀者諸君去裁定吧”!

是非自有公斷。曆史給了巴爾紮克的《人間喜劇》以應有的崇高地位。阿爾貝·蒂博代認為,“《人間喜劇》是模仿天父上帝的作品”。馬克思“不僅把巴爾紮克看做那個時代社會生活的曆史家,而且把他看做一種未來人物典型的塑造者”,說他具有“對現實關係深刻的洞察力”。恩格斯也曾熱烈地讚揚巴爾紮克“是比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一切左拉都要偉大得多的現實主義大師”,對他的作品給予了高度評價。即便我們今天所能看到的巴爾紮克的作品仍然是金甌有缺,還很不完整,將它們冠之以《人間喜劇》的總稱卻並不僭妄。隻可惜,正當巴爾紮克忙於使自己的理想得以完美實現的時候,天不假年,死神竟無情地奪去了他的生命。因而,他原計劃在《人間喜劇》的總標題下寫作144部長篇和中短篇小說,結果隻完成了其中的96篇,其中絕大部分屬於“風俗研究”,而且集中在前三個場景。他要描繪“三四千個人物”的計劃也因此未能全部完成,流傳後世的《人間喜劇》僅包含兩千多個人物。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天大的遺憾,不過其餘的人物也已經在永不枯竭的巴爾紮克的頭腦深處醞釀創造著了,隻要看一眼他在1845年準備的一份目錄就可以明白。根據一個叫斯波貝奇·德·洛旺儒的學者的研究,在巴爾紮克提到的144篇作品的創作計劃裏,列著53篇隻有計劃而尚未動筆的小說標題。其中幾篇甚至留下了某些線索,如《布瓦魯熱的繼承人》、《偉人》、《濟貧院與民眾》、《學者之間》、《戲劇真相》、《一個主意的經曆和遭遇》、《教師隊伍剖析》。除此之外,還有100多份類似簡短注文的草稿。巴爾紮克的頭腦裏有一個騷動著的大千世界,各種各樣的主題搶著要降臨世間。莫裏斯·巴爾台指出,如果把巴爾紮克的錦囊中其餘的寫作計劃也一同包括進去加以考察,《人間喜劇》的脈絡將顯得更為清晰。

如果巴爾紮克再多活上10年、20年或更長一段時間,以他所具有的天才想像力和超乎常人的勤奮,他肯定能夠完成他的宏偉計劃。不過,盡管他沒有全部完成他的創作計劃,盡管已經問世的這96部小說也並非篇篇都是傑作,但就總體而言,這些作品卻足以構築起一座雄偉的殿堂,成為法國乃至歐洲文學史上一道奇特而瑰麗的風景線,讓後人歎為觀止。

巴爾紮克是一位描摹現實的大師,他懂得芸芸眾生的喜怒哀樂,對法蘭西社會的每一個角落了如指掌,對複雜的經濟、政治生活中出現的每一種變化都洞若觀火。然而他的目標絕不僅僅是描繪一個社會。在他看來,作家非但不亞於政治家,或許更有超越他們的高明之處。作為一個最偉大的小說家,他不僅塑造了兩千多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且他在塑造人類的時候糅進了自己的思想精髓,寄托了他的社會政治的理想。在《人間喜劇》的前言中,巴爾紮克認為他是“在兩條永恒真理的照耀下寫作的,即宗教和君主政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