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8年,他的父親去世,他的弟弟卡洛曼和他瓜分了國土。771年,卡洛曼突然死亡,查理大帝成為整個法蘭克的主人。但他弟弟的妻子帶著兒子到娘家倫巴第尋求支持,倫巴第人想讓卡洛曼之子成為法蘭克國王。於是,查理大帝發動了他的第一場戰爭,他於774年攻入倫巴第,倫巴第都城陷落,查理大帝於是自稱倫巴第國王。在與羅馬教皇的會晤中,雙方達成協議:查理大帝承認教皇為意大利的主人,教皇承認他為法蘭克唯一的統治者。
查理大帝有兩個重要特點:勇武善戰和對基督教高度的虔誠,這些可以在他的四大功績中體現。除了前麵的第一次戰爭外,查理大帝的主要軍事行動還有三個。
他首先繼承了丕平抵抗西班牙穆斯林入侵的事業,並且轉守為攻,778年越過比利牛斯山攻入西班牙,甚至曾經占領首都巴塞羅那,不過由於實力不足才與西班牙穆斯林議和,在這次戰爭中還是留下了可歌可泣的“羅蘭之歌”的故事。
比利牛斯山
查理大帝經曆最長的戰爭是薩克森戰爭。共有18場大戰,花了33年時間,四分之一的薩克森人在戰爭中消失,這些數字充分說明了這場戰爭的殘酷性。但查理大帝最終使得桀驁不馴的薩克森人屈服了,更重要的是使得薩克森人的信仰改變了,在這時基督教文明深入了德意誌境內,查理大帝做到了羅馬帝國想做而沒有做到的事情。
另外一場戰爭是征服文明程度更加落後的阿瓦爾人。他最終戰勝了阿瓦爾人,控製了相當於今天南斯拉夫和匈牙利一帶的土地。
以上的輝煌戰績,使得查理大帝終於走上了至高無上的寶座,而且是以頗具喜劇色彩的情節作為結局。當時,教皇利奧三世在與意大利貴族的鬥爭中度日如年,他向法蘭克王國申請援助,希望與灼手可熱的查理大帝結成同盟,而查理大帝也有自己的打算,他信誓旦旦的說“我的天職是用武力保衛教會,使它不受異教徒的攻擊蹂躪”。
利奧三世的行為受到意大利貴族的非難,最後被投入監獄。逃脫後,教皇跑到正在薩克森征戰的法蘭克軍隊裏,查理大帝親自把他送回羅馬,在羅馬教皇受到了萬人空巷的歡迎。查理大帝利用自己的實力和威望做後盾,召開羅馬宗教大會,鞏固了利奧三世的教皇寶座,同時,查理大帝還安撫了反對派,平息了教廷的紛爭。教皇對查理大帝充滿了感激和崇拜之情。
曆史永遠記住這一年,800年,聖誕節的時候,在聖彼得大教堂查理大帝和教皇帶領一班羅馬權貴進行彌撒儀式。教皇利奧三世突然將準備好的金色皇冠戴在查理大帝頭上,並稱呼他羅馬皇帝。這種頗具戲劇性的場景,宣告了自西羅馬帝國滅亡以來,西歐誕生了第一個皇帝,查理大帝成為曆史上唯一一個在事先毫不知情之下加冕的皇帝。
法蘭克擲斧兵
一般來說歐洲帝王被稱為“大帝”的人,隻有兩種:要麼是開疆拓土,戰績輝煌的,要麼是政治和軍事成就都燦然可觀的,查理大帝就屬於後一種。他聘請了很多學者到法蘭克講學,把修道院和教會作為傳播文化、教育後人的基地,並創辦了一批學校,營造了一個“加洛林文藝複興”時代,照亮了黑暗的中世紀。
查理大帝死於814年,他的稱號後來變成“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延續了近千年。不過查理帝國隻延續了兩代人,後來查理帝國被他的三個孫子瓜分,其中日耳曼人路易和“禿頭”查理所分得的部分,就是後來德、法兩國的雛形。
查理帝國的領土包括現在的奧、瑞士、意、匈、法、德、比、荷等地,是羅馬帝國後西歐版圖最大的國家,查理大帝的個人魅力,為這個時代增添了英雄色彩。不過他的功績也有很多不足,首先,查理大帝建立的帝國沒能持續多長時間,雖然後來分出了法、德兩國的雛形,但作為民族國家的法、德是近代才定型的,中世紀時期,法、德不過是眾多城邦的聯合體。再說,在軍事上,他的軍隊所向披靡,卻沒有長久地保護基督教文明的歐洲免遭蠻族攻擊,相反,9世紀到10世紀的歐洲是最脆弱的,在東、南、北三個方向受到了擠壓,維京人狂潮席卷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