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查理曼帝國(1 / 2)

從加洛林王朝開始,法國發生了許多變化,到查理大帝時完全顯現。查理大帝開創了一個新的帝國和新的時代,由他唱響了騎士時代第一曲高歌。而他的帝國在後來的世界變種形成了如今的法、德等西歐國家。

一、騎士社會

加洛林王朝時期,從墨洛溫王朝起始的封建化進程快速前進。封建製度得以最終基本確立。所以說“加洛林王朝是中世紀封建社會的真正奠基者。”

715年到741年,查理·馬特執政時代,法蘭克王國麵對著內憂外患,內部是貴族的叛亂,外部是阿拉伯帝國的威脅。查理·馬特便是在平息貴族叛亂和抵禦阿拉伯帝國的進攻中,進行了騎士社會的基礎建設——采邑改革。他實施的采邑分封製度改變了原來無條件賞賜土地的製度。查理·馬特將沒收來的原來教會所有的土地和被消滅的叛亂貴族土地,作為將領和官員的采邑形式分封給他們。

入侵歐洲的阿拉伯輕騎兵

采邑不是無償得到的,它需要受封者盡到需盡的義務,還要舉行受封儀式,並發誓效忠他們的領主。他們具體的職責就是服騎兵兵役,失職的話,他們的領主可以隨時將封地收回。受封者與封主這種效忠的關係在受封者死亡後就會消失。受封者死亡後,封地就會被封主收回。但如果是封主先死亡,封地所有權歸封主的繼承人,這種效忠關係也被他的繼承人所延續。這兩種情況無論是哪一種,受封者或者受封者的後代都必須再舉行一次受封儀式,才能繼續擁有原來的封地。

查理·馬特的改革,本意是想加強對貴族的控製,使他們更加忠於王室,並且通過這種方式來取代緩慢弱小的步兵部隊,打造一支以裝備精良的騎兵為主的軍隊。同時這樣做也和當時的實際經濟狀況有關,歐洲社會在中世紀初期缺乏貨幣,國王的經濟實力有限,難以用金錢的方式支付士兵的薪俸,隻好把土地作為士兵的報酬。

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查理·馬特所做的改革,在加洛林王朝時期變成了一種常規製度。采邑製度的出現具有重大的社會意義。首先,它使領主與受封者通過土地建立了關係。隨著曆史發展,國王下麵的大領主也將自己封地作為采邑,繼續分封給自己的僚屬,封建等級製度於是便形成了。

其次,改革為騎士製度奠定了基礎。農民的逐步轉變為農奴,成為騎士等級的基礎。要裝備一名騎兵代價特別昂貴,小農和無地的農民從此不可能加入軍隊了。在法蘭克人的習慣法裏麵,服兵役的義務中,自由人也是有的,自由人不能服兵役就不能成為自由人了。小地主要麼土地被沒收,要麼附庸於大地主,成為農奴。

9世紀以後,軍隊就成了少數職業軍人的天下了。而多數人沒有資金配備裝備,隻能在騎士的領地上勞動,成為職業軍人的土地耕作者。

查理時代的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