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尼各馬可倫理學(1 / 1)

古希臘亞裏士多德第一部探討倫理問題的專著

背景介紹

亞裏士多德生活中在古希臘的兩個曆史時期即古典時期和希臘化時期的交合點,當時麵臨深刻的社會危機,即希臘的奴隸占有製的危機,它動搖了古希臘舊的社會政治製度並導致各希臘城邦的滅亡,使它們先後被馬其頓王國和羅馬帝國所吞並。戰爭造成農民破產,階級鬥爭極其尖銳化。

名著概要

《尼各馬可倫理學》是古希臘哲學家亞裏士多德的3部倫理學論著中最重要的,也是西方倫理學的開山作。他可謂是西方哲學史中第一部影響巨大的倫理學專著。作為講義,它成書於公元前330年左右。13世紀被譯成拉丁文後遂傳遍西歐,中譯本名為《亞裏士多德倫理學》。

全書共10卷,各卷分9~14節不等。其一級論題依次是:幸福、倫理道德、正義、理智德性、自製、友誼、快樂。其中有些二級和三級論題或本身過於瑣細或被論說得過於瑣細。

本書第一卷的主題是幸福,包括幸福的本質、幸福與外在善的關係、幸福的由來、機遇對幸福的影響等。第二、三、四、六卷的主題是德性,包括德性的來源,倫理德性的本質、特點和主要類別,理智德性的基本類別和作用等。第五卷中,亞氏考察了作為德性總體的正義。

閱讀指導

亞裏士多德從他自己的哲學立場出發,繼續並發展了他的老師柏拉圖的倫理思想,創立了他自己係統的倫理學。大多數研究者認為,《尼各馬可倫理學》是根據亞裏士多德的授課講義整理而成的。《尼各馬可倫理學》共十卷。在書中,亞裏士多德係統地闡述了善、道德德性、行為、具體的德行、公正、理智德性、自製、快樂、友愛、幸福等概念,其中不乏精辟的思想和精彩的論述。

作者簡介

亞裏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3),古希臘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法學家、政治學家、最淵博的學者。公元前348年,應馬其頓王腓力二世之召,任王子亞曆山大的教師。公元前335年,他重回雅典,在城東郊一個體育場開辦學園,經常在阿波羅太陽神廟的林蔭小道上邊散步邊向弟子們講學論道,因此有人稱亞裏士多德學園為“逍遙學派”。公元前323年,亞曆山大在遠征途中染病身亡,雅典發生反馬其頓運動,亞裏士多德也受株連,被控“褻神罪”,成為政治打擊對象,因此他不得不把學園交給弟子主持,逃離雅典,前往伏比亞島上的阿爾西斯·斯避難,並於次年病逝。亞裏士多德著作包括:《天文學》、《天氣學》、《植物學》、《動物學》、《論靈魂》、《工具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