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劉琅就在理論上“武裝”了工人們的頭腦,剩下的就是不斷練習練習再練習了。
cnc的刀具也運到了阜城,工人們上午製造刀具,下午練習製造軸承,一切都按部就班的進行,按照這個速度,再過一個月第一批兩萬件刀具就可以投放市場,一共是五個種類,最貴的一把價格五十六塊錢,便宜的也有三十七塊錢,比進口刀具便宜了三分之二,質量要差一點,但是卻不多,主要是還是原材料的問題,比如熱處理冷處理工序存在些許問題。
即便質量上比國外產品差了一點,但基本還是符合劉琅的標準,具有非常好的性價比,劉琅相信這批刀具進入市場後必定大賣,甚至供不應求。
軸承的製造自然要慢一些,刀具的生產進入到了日程之中,隨著西德cnc公司刀具的到來,全廠職工又掀起了一陣工作熱潮。
每次宋立峰來北方工業集團都看到廠子的職工幹勁十足,這幫工人永遠給人一種“饑渴”的狀態,這樣的場景在其他企業根本看不到,這更加讓他迫切的實行他的改革計劃。
到了三月底,此時阜城還有些倒春寒,但是改革的春風不能停,今年是九十年代的開局之年,也是國家八五計劃的第一年,國家上下都卯足幹勁。
劉琅每天都看報,從國家到地方都刊登出了新十年的發展方向,大力加強內外投資、增加老百姓收入、現代化工業轉變、科技創新、增強教育等等,這些都是當下的熱門話題,頻頻見諸報端。
與此同時,還有一些詞彙開始慢慢不被提及,比如自力更生這個詞,已經不會經常出現在報紙上了。
畢竟現在國家開放了國門,大量國外企業湧入,自力更生就顯得不合時宜了,再說,所有人都認識到,光靠自己閉門造車是無法追趕上西方發達國家的,隻有全麵開放引入技術,然後逐漸消化為我所用,這才是發展的捷徑。
發展最快的當然是南方諸省,他們利用優越的地理條件站在了改革的最前沿,吹向他們的不是改革的春風,而是改革的狂風。
站在狂風裏,就是一頭豬也能被吹上了天,劉琅在報紙上看到南方各省的經曆指標是蹭蹭的提升,尤其是粵省,在十年前改革開發初期,他們的總值隻有遼北省的一半,而在兩年前,粵省就已經和遼北省平起平坐了,至於今年統計出來的數值,粵省當之無愧成為了國家第一經濟大省,總量達到了三千億美金,不過跟灣灣的一萬五千億美金和港島的八千億美金相比還有巨大差距,畢竟人家是四小龍嘛,現在粵省隻能算條蟒蛇。
但是在改革開放初期他們是多少呢?不到二百億美金,也就算說在十二年之內他們的經濟總量擴大了十倍還多,
在這十年時間裏,粵省每年經濟平均增速超過了百分之三十,最快一年甚至到了百分之四十,這是一個恐怖的數字,按照這個速度發展,隻要兩三年的時間就可以增長一倍,簡直是可怕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