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胃腸疾病的常見症狀(2 / 2)

七、腹瀉

腹瀉是指排便次數多於平時,且糞便量增加,水量增加,糞便變稀,並且可含有異常成分,如未經消化的食物、黏液、膿血和脫落的腸黏膜等。正常人排便次數因人而異,隔2~3日1次或每日2~3次不等,但排出的水量每日不應超過200毫升。糞便成型,不含有異常成分。腹瀉根據病程可以分為急性及慢性兩種,病程少於2個月者為急性腹瀉,否則為慢性腹瀉。

八、便秘

便秘是消化係統的一個常見症狀。糞便在結腸停留時間太久,水分含量降低,變幹變硬,以致不易排出。正常人排便習慣因人而異,但糞便並不幹燥堅硬。如果較原來排便習慣有較明顯的延遲,糞便堅硬而不易排出,即可稱為便秘。

九、嘔血

嘔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典型症狀。上消化道通常是指十二指腸懇韌帶(Treitz韌帶)以上部位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腸、膽道和胰腺。嘔血一般都伴有黑便,而黑便不一定都伴有嘔血。如出血量不大而且在胃中存留的時間較長時,因胃酸的作用使血紅蛋向變為正鐵血紅素,故可嘔出咖啡樣物。若出血量大在胃腸中停留時間長,硫化物與血紅蛋白中的鐵作用形成硫酸鐵,硫酸鐵刺激腸黏膜分泌黏液,使其表麵發亮而呈柏油樣,既柏油便。服用鉍劑、鐵劑和食用大量動物血,也可使糞便呈黑色。若出血量大,在胃腸中停留時間短暫,紅細胞不能完全被破壞,可排出暗紅色血便。

十、便血

便血是指自肛門排出血液。出血的部位可能來自上消化道(Treitz韌帶以上),也可能來自下消化道(Treitz韌帶以下)。便血分為黑便和血便。

十一、腹脹

腹脹可以是一個主觀的感覺,一部分或全腹脹滿。也可以是一種客觀檢查所見,即發現腹部一部分或全腹部脹滿。腹脹可為生理性的,如晚期妊娠,也可以是病理性的,如腹水,胃腸脹氣,腹腔內巨大腫物。有時自覺有脹滿感,但檢查可能無陽性所見。

十二、腹痛

腹痛是臨床上很常見的一個症狀。引起腹痛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腹腔內髒器的疾病所致,因此腹壁的疾病,如外傷、感染和胸腔內髒器的疾病,如大Ⅱ十性肺炎,急性心肌梗死等都可引起腹痛。

十三、黃疸

黃疸是指膽紅素在血液中積聚而引起鞏膜及皮膚黃染。血中膽紅素大於17umol/L。而小於25.5/umol/L,雖然血清中膽紅素已較正常增高,但臨床上未發現有黃疸現象,稱為隱性黃疸,若大於25.5umol∕L,鞏膜及皮膚可發現黃疸現象,稱為顯性黃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