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胃腸疾病的常見症狀(1 / 2)

一、吞咽困難

吞咽困難是指在咽下食物或飲水時感到費力,梗阻感或“發噎”,此表示食物自口腔到胃的過程中發生梗阻而出現的一個症狀,感到梗阻的部位可能在咽部或食管。通常在吃固體食物時感到困難,嚴重者水都難以咽下,吞咽困難發生的原因可能是功能性的,也可能是器質性,即使病情不重,也應盡可能找到其發病的原因,尤其是老年人。

二、反胃

反胃是指食管或胃內容物反流到口腔,若反流物為酸性胃內容物稱為反酸。體位性反胃是食管疾病主要症狀之一。因反流到食管的胃內容物刺激食管黏膜可引起燒心或疼痛。噯氣也常與反胃同時出現。

三、呃逆

呃逆是不自主的膈肌痙攣,引起呼吸肌收縮,在收縮終了時,聲帶突然關閉而發出聲音。在呃逆時,不僅可以聽到發出的聲音,而且可以看到膈肌的活動,正常人多在飽餐、飲酒、過度吸煙、精神緊張後發生。持續時間不等,幾分鍾至幾個月。若持續幾周不緩解,則稱為頑固性呃逆,常有器質性疾病存在。

四、燒心

燒心或胃灼熱是指在劍突或胸骨下的一種燒灼或發熱的感覺,有時呈燒灼樣疼痛。此為食管疾病的特征性症狀。飲水和服製酸藥症狀可以緩解,多見於反流性食管炎。

五、食欲不振

食欲不振是指對食物缺乏需求的欲望,嚴重的食欲不振稱為厭食。食欲不振可由於很多因素引起。食欲中樞在下丘腦,與大腦皮質有廣泛的聯係。在下丘腦有兩個調節攝食的中樞:一個是飽足中樞,抑製攝食;一個是嗜食中樞,使食量增加。食欲不振原因有:①神經精神因素引起。②消化係統疾病,這是臨床上最常見引起食欲不振的原因。③胃腸外的疾病,如發熱、低血鈉、酸中毒和右心衰竭引起的消化係統充血等。

六、惡心與嘔吐

惡心是一種特殊的主觀感覺,是想將胃內容物經口吐出。輕度的惡心可有上腹部不適及脹滿感,對食物感到厭惡,嚴重的惡心常伴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的表現,如頭暈、頭痛、出汗、麵包蒼白、心率增快或減慢和血壓降低等。惡心同時伴有嘔葉。但未將胃內容物吐出稱為幹嘔。惡心常為嘔吐的前驅症狀與嘔吐同時出現,但也可單獨發生。

嘔吐是指有力的將胃內容物經食管、口腔而排出體外。嘔吐從生理意義上講是一種保護性反射,可將對身體有害的胃內容物排出體外。但是劇烈、頻繁的嘔吐,不僅給患者帶來極度不適,而且由於大量胃液丟失,引起脫水,電解質紊亂及代謝性堿中毒。長期嘔吐因不能進食而發生營養不良。在有神誌障礙的患者,可因嘔吐發生誤吸引起肺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