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基礎知識(3)(1 / 2)

40年前,美國冠心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一度曾上升很快,自60年代以後,冠心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則有大幅度的下降,直至現在。究其原因,多數學者認為,主要歸功於生活方式的改善,即減少膽固醇的攝入和控製吸煙等,從而降低了發生冠心病的危險因素。但在我國,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由於膳食結構的不合理、吸煙等易患因素的影響,則冠心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大量流行病學調查資料表明,飲食習慣與冠心病之間有密切關係,平素喜食高膽固醇食物的人,冠心病的發病率明顯升高。因此,必須從小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調整合理的膳食結構,以預防冠心病的發生。

18、氣候變化與冠心病有何關係?

如果留意的話,你就會發現,氣候寒冷的天氣或冬春季節,冠心病心絞痛和心肌梗死的發病率就會增加。祖國醫學有“天人相應”的觀點,人生活在自然界,一年四季,春溫、夏熱、秋涼、冬寒的氣候特點,必然影響到人的生理和病理。不同的疾病,則有不同的發病季節,如慢支多在冬季發病,風濕性關節炎多在寒冷潮濕、氣候變化的時候發病,冠心病也不例外。北京地區防治冠心病協作組與天氣氣候研究所協作,對1976~1979年24所醫院急性心肌梗塞住院患者4806例發病與氣候的關係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急性心肌梗塞每年有兩個高峰期,即11~1月和3~4月。11~12月是秋季轉入冬季。3~4月則由冬季轉入春季。二者均是季節轉換時期,冷空氣活動頻繁。1月時值隆冬季節,寒風刺骨,氣溫持續最低,常出現發病高峰日。並選出了三個與發病有關的最優因子為:氣溫、日變差(相鄰兩日的日平均氣溫之差)和平均風速。持續低溫、陰雨和大風天氣容易發病。此外,在年平均氣壓高低不同時期亦有顯著差別,以氣壓低時發病率高。

在寒冷、潮濕和大風天氣。冠心病發病率高,是因為寒冷刺激,特別是迎風疾走,易使交感神經興奮,使心率加快,血壓升高,體循環血管收縮,外周阻力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多。同時,也可誘發冠狀動脈痙攣,使管腔持續閉塞,或擠壓斑塊使內膜損傷,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使管腔急性堵塞,也可導致急性心肌梗塞。因此,在高發季節裏,冠心病患者應注意禦寒保暖,減少戶外活動,以防疾病發生。

19、糖尿病與冠心病有何關係?

糖尿病是一種全身性代謝紊亂性疾病,容易引起冠心病這一事實已被國內外學者所公認。首都醫院分析1958~1977年20年的1000例糖尿病病人,其中380例合並冠心病,占38%,遠較我國普查的自然人群中的發生率高;Framingham對年齡在36~62歲的5209人進行了長達20年的研究觀察,結果表明,在糖尿病患者中,無論男女。不同年齡組,其心血管病的發病率都是糖尿病組高於非糖尿病組。經調整年齡,控製血壓、吸煙、膽固醇等冠心病的易患因素後,冠心病、血栓型腦梗塞、心血管病總死亡率,均表明男性糖尿病患者二倍於對照組,女性則三倍於對照組。糖尿病作為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對兩性來說,男性具有較強的發病危險,但經年齡調整和控製冠心病其它危險因素後,女性糖尿病患有冠心病的發病危險明顯高於男性,甚至有人報道,糖尿病是女性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

糖尿病患者中冠心病發病率增高的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但糖尿病容易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已被公認。多數學者認為,肥胖、高血壓、高脂蛋白血症、高血糖、高纖維蛋白原血症(即胰島素抵抗綜合征),這些內容密不可分。肥胖使胰島素的生物學作用在某些人群中被削弱,即這些人的機體對胰島素產生抵抗,為了保證血糖的水平正常,胰島β細胞必須分泌較正常人高幾倍、甚至幾十倍的胰島素,形成高胰島素血症,但最終又導致了血糖升高、血甘油三酯水平升高、HDL-C降低、血漿纖維蛋白原升高,這無一不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同時,胰島素本身也有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因此,口服磺尿類降糖藥或注射胰島素等通過不同途徑使血中胰島素水平提高,這就有可能進一步加重硬化血管的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