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基礎知識(3)(2 / 2)

此外,糖尿病患者並發冠心病時,冠心病的某些臨床症狀出現的較遲或被掩蓋,更應引起臨床醫生的重視。因為糖尿病性神經病變可累及神經係統的任何一部分,特別是神經末梢,當病人的神經末梢受損時,痛閾升高,即使發生了嚴重的心肌缺血,疼痛也較輕微而不典型,甚至沒有心絞痛症狀,無痛性心肌梗死的發生率高,而且休克、心力衰竭、猝死的並發症也較多,預後較嚴重。因此,糖尿病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科學地控製血糖,並定期到醫院檢查心髒,加以合理的膳食結構和體育鍛煉,以降低冠心病的發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20、冠心病病人多在什麼情況下發生急性心肌梗塞(AMI)?

影響AMI發病的因素很多,以下是最常見的幾種誘因:

(1)過勞。做不能勝任的體力勞動,尤其是負重登樓,過度的體育活動,連續緊張的勞累等,都可使心髒的負擔明顯加重,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而冠心病病人的冠狀動脈已發生硬化、狹窄,不能充分擴張,造成心肌短時內缺血。缺血缺氧又可引起動脈痙攣,反過來加重心肌缺氧,嚴重時導致AMI。

(2)激動。有些AMI病人是由於激動、緊張、憤怒等激烈的情緒變化誘發的。美國有一個州,平均每10場球賽,就有8名觀眾發生急性心肌梗塞。在我國老年人中廣泛開展的門球運動,是一種適合老齡特點的、比較輕鬆的體育活動。但是我們病房中收到過在門球比賽時,因過分重視輸贏,心情過於緊張而誘發的急性心肌梗塞。

(3)暴飲暴食。不少心肌梗塞病例發生於暴飲暴食之後。國內外都有資料說明,周末、節假日急性心梗的發病率較高。進食大量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後,血脂濃度突然升高,導致血粘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脈狹窄的基礎上可發生血栓形成,引起急性心肌梗塞。

(4)大手術。手術中麻醉造成的低血壓,嚴重應激狀態下神經內分泌失衡,免疫介質的釋放,老年人的心梗或猝死可能與這種情況有關。

(5)大出血、休克。無論外傷或手術引起的大出血,或各種原因造成的休克,都可能誘發老年人急性心梗。這一方麵因為失血、低血壓造成的缺氧和冠脈灌注減少,另外也可能與體內生化代謝改變有關。

(6)寒冷刺激。突然的寒冷刺激可能誘發急性心肌梗塞。這就是為什麼醫生們總要叮囑冠心病病人要十分注意防寒保暖,也是冬春寒冷季節急性心肌梗塞發病較高的原因之一。

(7)便秘。這是需要特別提醒老年人注意的一點。便秘在老年人當中十分常見。但其危害性卻沒得到足夠的重視。臨床上,因便秘時用力屏氣而招致心梗的老年人並不少見,這也是再發心梗的一個常見原因。所以,這一問題必須引起老年人足夠的重視。

21、診斷冠心病的方法包括哪些內容?

隨著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和醫學科研工作者對冠心病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則診斷冠心病的方法日臻完善。最早人們主要是根據典型的臨床表現(包括症狀和體征)、心肌酶學檢查和心電圖特征來診斷冠心病心肌梗塞和冠狀動脈供血不足的。近年來,發展了許多新的檢查方法和技術,如放射性核素檢查、超聲心動圖、冠狀動脈造影、心血池顯像等運用於冠心病的診斷。

(1)臨床表現:主要包括症狀和體征。心絞痛是冠心病的主要臨床症狀,根據心絞痛發作時的部位、性質、誘因、持續時間、緩解方式等特點和伴隨症狀及體征便可鑒別心絞痛和心肌梗塞,可以說,典型的症狀和體征對冠心病心絞痛和心肌梗死的診斷至關重要。

(2)心電圖:心電圖是冠心病診斷中最早,最常用和最基本的診斷方法。與其它診斷方法相比,心電圖使用方便,易於普及。當患者病情變化時便可及時捕捉其變化情況,並能連續動態觀察和進行各種負荷試驗,以提高其診斷敏感性。無論是心絞痛或心肌梗塞,都有其典型的心電圖變化,特別是對心律失常的診斷更有其臨床價值,當然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