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退休測繪師羅士文勘測,墳墓的坐向是“乾山巽”,認為乾為天,而李自成是真龍天子,埋在龍頭堡子,隱含“天子龍頭”之意,李家人選此墳址用心良苦。有羅士文在場時筆者也測過,墳的坐向大約是“戌山辰向”或“乾山巽向”,因墳墓地麵沒有顯示坐向的碑石,這也是大體的推測,未必是實際坐向。
李自成墓地還有青城崇蘭山下、老祖山道觀墳園等說,不同姓氏的青城人比較一致的說法是,李自成死後葬在青城了,而李氏老人基本相同的說法是,葬在了葦茨灣龍頭堡子。是真是假?墳中有無所謂“三件寶”?經過有關單位批準,由正規考古隊伍發掘,從墓中有的文字、物品中,基本可以證實或證偽。
四、有關李自成的幾個青城現象
青城有幾個現象,都與李自成有關,耐人尋味。
(一)李氏家族的“倒立木”
青城李氏家族修建家祠時,將所用木料的大頭向上,小頭朝下,謂之“倒立木”。
人們通常求正求順,木而倒立,不合常情。修建房屋,懂得中國傳統觀念和修造禁忌的木工,是不顛倒使用木料的。
李氏家族為什麼要用“倒立木”呢?李家十二世孫李俊孝給筆者比劃了怎樣用木後說:“我們的先人李自成犯了滿門抄斬之罪,弄得祖上人都不得安生。這‘倒立木’就是告訴後人,千萬不敢造反。”李家十三世孫李貴彬說:“我們先人把官做傷了,修房用‘倒立木’,就是叫李家後代不要再做官。”
從史實看,李自成的起義,為明清兩朝所不容,給家族帶來了巨大災難與恐懼。他的祖墳被明官府所掘,他的族人不得不外逃他鄉。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入關後,留在米脂的李自成族人遭到了清軍的血腥屠殺。
李家祖上渴望安居而不得,感受很深,於是便以“倒立木”這種物化的形式警示和教育後人,隻能做朝廷的順民,不可做朝廷的叛逆者。
“倒立木”凝結著李家痛苦的記憶,不僅表明李自成曾經給李家帶來過災難,而且一定程度上證明,青城李斌後裔是米脂李自成的同族。
(二)事關李自成李家顧忌多
據青城李家人說,李自成到青城隱藏,起初隻是少數族老知道。他死後埋在青城,後來族中知道的人多了,但也不給自己的小孩隨便說,更不敢給族外人講。家譜也不給族外人看,唯恐外人知道他們與李自成的關係招禍。李家逐步向外人說,李自成是他們族中先人,曾經隱藏青城,死後葬在青城,是清亡以後的事。
雖然時代變了,但記有李自成事的家譜,李家還是不輕易給外人看。李文生說,家譜原來不讓公開,更不能讓外人看,現在時代不同了,我才敢拿出來。從青城遷居靖遠縣李灣的一家李氏,存有一本《李氏家譜》,羅土文尋訪時主人不在家,主人的兒子拿出幾乎成了爛紙的家譜給羅士文看了。後來得知,他父親回家後,把年近三十歲的兒子怒打了一頓。據說葦茨灣李家還有人存有家譜,至今還不願給外人看。李家過去嚴守家族秘密,已經形成了習慣,現在有人仍難改變。可以推想,他們與李自成有關的事,過去看得很嚴重,更不敢向外人透露了。
青城李家之所以如此顧忌有加,說明這個家族與李自成的關係非同一般,李自成的事關係重大。這也說明,他們家族中的李自成,是推翻明朝的李自成,而非同名的另一個普通人李自成。
(三)李家一直為李自成上墳
青城紅峴溝、葦茨灣李家相傳,李自成兵敗到青城紅峴溝隱藏,死後葬在了葦茨灣的龍頭堡子。他生前由住在紅峴溝的六房照顧,死後由住在葦茨灣的大房守墳。如今健在的李作聖、李俊孝等李氏老人說,他們小時候就跟爺爺、父親為李自成上墳,還說是給皇爺先人燒紙。
到現在,還有李家人給李自成上墳。2005年9月18日,筆者與羅士文去葦茨灣龍頭堡子,親眼見了葦茨灣人和由紅峴溝遷居景泰縣的李貴孝、李貴弟、李貴彥三兄弟遠道來這裏,給李自成上墳燒紙祭奠。
羅士文等青城老人聽故老相傳,李自成兵敗後在青城躲藏期間離開過,後來又回來了。李氏人普遍相信,李自成死在了青城,就葬在葦茨灣的龍頭堡子。青城李氏為李自成上墳表明,推翻明朝的李自成是他們的族中先人,青城是他的歸宿地,埋葬地就在葦茨灣村的龍頭堡子。
(四)青城街上的“抓闖賊”
青城所謂“抓闖賊”,是一種兒童遊戲。其玩法簡言之,就是一人藏於某處,別人去找。這種玩法他處也有,筆者少年時在陝西米脂故鄉也玩過,叫做“藏貓貓”,多數地方稱為“捉迷藏”。
為什麼青城的這個兒童遊戲獨叫此名呢?這必有來由。按青城人特別是青城李斌後裔的說法,李自成兵敗後的確隱藏於青城。或許清官府對他的行蹤有所察覺,並且在青城有過“抓闖賊”的行動。而李家掩護下的李自成便有時藏於此處,有時藏於彼處,與官府玩起了“捉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