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歲的劉自堯說,我小時到白家坪自家老墳燒紙,路過葦茨灣,見李家也上墳燒紙。我問他們給誰燒紙,李家人說給我們的皇上先人燒紙。
74歲的葦茨灣人顧臣勳說,葦茨灣李家敢給外姓說李自成埋在龍頭堡子、大房守墳,是近幾十年的事,以前是不說的。李自成墳在灣子裏,有很多棗樹,當地人叫棗樹巷。李家常有人看棗,還把這個地方說得很恐怖,說人到那裏就迷住了。這是名為看棗,實為守墳,不願外人到那裏去。
李俊孝老人還聽他爺爺、父親說,李自成本來應有八年天下,實際做了八個月皇帝。他當皇帝後,每月過年,八個月就把八年過完了。這個傳說他給別人也說過,大概以為與李自成潛隱青城沒有關係未引起注意。這個傳說陝西米脂也有,筆者少年時也聽父親講過,再聽李俊孝一說,十分驚奇,為什麼米脂有,青城也有呢?米脂的相似傳說應是李自成失敗後,追隨過他的知情人返回米脂傳下來的。青城的這個傳說,既可能直接來源於大順軍,也可能來源於米脂。前者說明,李自成或部下有人到過青城;後者說明,紅峴溝、葦茨灣李家來自米脂。
青城沒有反映李自成青少年生活的傳說,隻有米脂有。青城有的是反映他失敗之後到青城隱藏、埋葬的傳說。這說明傳說中潛隱青城的李自成是推翻明王朝的米脂李自成,而非生長在青城的另一個李自成。
青城大量傳說潛隱青城的李自成是當過皇帝的非常人物,《李氏家譜》序言也說的是與亡國的崇禎、吳三桂有關係的李自成。這就不能不使人對《李氏家譜》所記原籍、李自成祖父、父名、母姓的準確性有疑了。
在數天走訪青城街巷農家耆老期間,筆者還實地考察了傳說中的李自成隱藏地紅峴溝西年口子、李家莊子,埋葬地葦茨灣龍頭堡子等處。
紅峴溝在青城鎮之南大山中,溝深20公裏,西年口子、李家莊子距鎮約7.5公裏,均在溝東側。李家莊子在正溝,西年口子在更偏僻的拐溝內。山上少見草木,溝無河水,極少可種之地,大部分路段在布滿大小亂石的幹溝裏,放眼四周,觸目荒涼。
由西年口子溝口人溝行約一裏半,有小地名叫圈上,相傳“李大爺”挖的“水眼子”,就在此地的後溝裏。圈上有一塊平台地,略高於台地處,可見房屋遺跡,從房基看,有七八間,估計廢棄幾百年了。傳說李自成藏過身的石洞,距房址約幾百米,距地平麵約30米,底麵積僅約13平方米。
石洞位置十分隱蔽,人溝來到洞下不能發現,出洞觀察溝裏可盡收眼底。這個不太大的洞基本沒有存糧、存水和做飯條件,隻能臨時躲藏,人平時生活應在洞下的房中。有異常情況臨時躲進洞中能觀察下邊動靜,情況嚴重還可出洞遠逃。正常情況下,人一般隨地逐水而居,但此溝中極少可種之地,傳說李自成初到這裏時也沒有水,若非避難,獨家不應該住這麼個地方。
石洞內有一通總高不到一米的殘碑,已斷成三段,下段看不見有文字。上段中間有“太上”兩個大字,左側有“供奉”兩個小字。中段的兩個大字有人說是“龍祖”,右下還有“緒二十年”四個小字,“緒”前應有“光”字,顯為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物。“祖”字的“且”中多了一橫,應看作“祖”字的誤寫。稍似“龍”字的一橫以上碑有缺失,不像“老”字的下半部分,豎彎勾內無撇,而有似“小”字的三點,故不是“龍”,光緒時無此簡化字。收字多的《康熙字典》、《辭源》有一“龍”字,與碑上字極似。龍是一種多毛之犬。過去山上有森林,傷害人畜的狼最多,人們便把犬視為“保護神”,神化為“龍”虔誠敬奉。因此,這二字當為“龍祖”,許是民間諸神中的一種山神。當地人把這個石洞又叫“山神洞”,說明供奉的是山神,當非有人說的是供奉李自成。
李家莊子距西年口子的圈上約1.5公裏,現住八戶人家,都是李自盛孫輩六房李玉美的後裔。傳說李自成住過的地方是一個三合院,占地近一畝,正房坐北向南,後牆猶存,其餘塌毀的牆壁基礎可見。李家後人說,在形勢穩定後,李自成就從西年口子移居這裏,由他們的祖先李玉美照顧他的晚年生活,真至他去世。這裏也十分偏僻,交通不便,沒有好地,還缺水。李家人說,若不是要守李自成故居,他們早就遷走了。看到這裏的情況,筆者強烈感到,不適合人居生存,隱居避難倒不失為一個理想之地。
葦茨灣村在青城鎮西南3公裏的黃河東岸。一條山脈由東向北彎曲延伸到黃河邊,形若盤龍。到河邊有一個高約40米,下石上土的小山丘,恰如龍頭吸水,故名龍頭堡子。相傳李自成墓就在裏灣龍脖子下麵。由於曆經年代久遠,三座墳墓的土堆不很明顯,但不同村民可以指出呈“品”字分布的基本相同的位置,還說此地風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