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關於李自成歸隱甘肅青城問題的探討(1)(3 / 3)

(二)家譜所記李自成祖父、父名、母姓為何與史載不符

青城《李氏家譜》世係部分未提到李自成的曾祖,隻記他的祖父叫李建和,父親叫李虹,母親是徐氏。這同樣與史載不符。

多種史籍說,米脂李自成的曾祖父、祖父、父親姓名分別是李世輔、李海(又名李勢)、李守忠(又有載李印、李務)。如《甲申傳信錄》卷六載:李自成“曾祖世輔,祖海,父守忠,一名印。”《流寇誌》卷四記李自成“祖海,父守忠。”《明季北略》卷五說:李自成“父名守忠,……守忠父李海,一名勢。”李自成建國時,頒布他和上輩名字避諱規定:“其一切文書避海、玉、光、明、印、受、自、務、忠、成等十字,不許用。”這裏均未提到“建”、“和”、“虹”字,可見李自成祖父李海、父李守忠是可信的。

他的母親姓氏,史料有呂氏、金氏、石氏三說,但無徐氏的說法。譚吉璁《延綏鎮誌》卷五之四記載,李自成建國時,“追尊其母呂氏為皇太後。呂氏者,懷遠堡人。”可見呂氏是可信的。

青城《李氏家譜》所記李自成祖父、父名與母姓,是否說明他是另一個李自成呢?這也是一個疑點。

(三)家譜所記吳三桂追趕李自成的情況是否可信

《李氏家譜》在序言中記載:

李斌提筆集禎詳,……誰想半世失榮昌。不知祖父無厚德,還是大明氣數亡。大明江山十七世,至因崇禎喪天榜。非我侄子闖國亂,魅星降在他身上。布衣起兵是天降,魅星下凡接(結)成黨,……可憐侄子李自成,非是惡心害家庭。也非官貴害黎民,此是天命到如今。

且說吳三貴(桂)將自成追趕到雲南口子羅共山下,自成單人獨馬,急時無力,三貴(桂)也如此。自成曰:“‘仁兄速回京地,九龍正位無臣無主,大業在你,殺死愚弟何以足乎?”將話言訖,三貴(桂)俱禮,勒馬急回,不知下事如何。

序言以詩的形式說明,致使明亡家衰的是李氏家族中“闖國亂”的李自成。接著記述了吳三桂追趕李自成至“羅共山”的情形。“羅共山”當為羅公山,雲南口子不見他書提到,按家譜所言應在羅公山附近。家譜寫的是“雲南口子”,有報紙寫成“雲南”不甚準確。

李自成、吳三桂都是領軍人物,不大可能都精疲力盡、單人獨馬對陣。吳三桂在山海關受到大順軍的打擊,為求自保最初向清軍求援時未必真降清,清人人關後便容不得他有何幻想,形勢所迫他也就真降了清,而且追擊李自成十分賣力,豈肯放過他?家譜所記情節應不可能,所記文字頗似說書,降低了記載的可信度。

多種史籍記載李自成結局時提到了羅公山或黔陽羅公山。《明季遺聞》卷一、《後鑒錄》卷八說他病死於羅公山,《明季北略》卷二十三說他病死於黔陽羅公山,《流寇誌》卷十四、《明史紀事本末》卷七十八則說他在黔陽羅公山被村民擊斃。《石匱書後集》也記他在羅公山被村民擊斃。青城《李氏家譜》也記載,李自成到了羅公山,但未說他在這裏死了。這是否值得注意呢?此家譜中的上列記載是李斌於順治年間所寫,上述書籍有的這時尚未成書,如《流寇誌》、《明季北略》成書於康熙十年(1671年)。即使有的已成書,當時難比現代書籍發行用時快,渠道多,居於青城邊地的李斌想必難得一見,不大可能依據這些書。會不會未死的李自成或在他失敗時仍追隨他的人後來到了青城,李斌聽到羅公山等情後記於家譜呢?似不能排除這種可能。

(四)李家為何移居甘肅青城,大量購置房產原因何在

《李氏家譜》在序言中記:“至大明崇禎大亂,金玉銀錢行發錢州,故鄉難守,奔馳跋涉,行至甘肅蘭州府皋蘭縣所屬地方一條城洛家莊子安家置業。”

在世係部分二世祖李斌下又記:“父子合家移於甘肅蘭州皋蘭水北門口袋巷豐盛永官店住身,後住於彭義太宅內。順治三年,……三子自興病故。……十月間,有條城堡商人錢得中,將自盛、自文代(帶)至條城,到他家中同居數月。四年二月間,自文投奔錢州,此地有從兄自成積下金銀銅錢四庫,望切此事。自幼出門無跡,隻留自盛。央請錢得中商議,置買洛家莊前後坐宅四處,出簷廈房二院,裝板廈房兩院。……時值賣價紋銀七百六十五兩整,即日銀契兩交無欠。……之後,改名李家台子。又買南武當龍水地一畝三分,作為菜園,此水地時值價銀每畝六十兩。……順治十一年八月初六日,斌祖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