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0章 煎中藥不要忘了藥引(1 / 1)

服湯藥如沒有特別醫囑時,可用溫開水送服。有時醫生在處方中注有用黃酒、蜂蜜、米湯等送服,這便稱為“藥引”。藥引可輔助中藥更好地發揮藥效,提高治療效果。常用的藥引有如下幾種。

1.酒凡治療風、寒、濕痹,跌打損傷及婦女血寒經閉等方藥,用少量白酒或黃酒送服就可提高療效。因為酒性味辛熱,有溫經通絡,發散風寒的功效。

2.蜂蜜 凡治療肺陰虛燥咳、久咳或習慣性便秘等病的方藥,用適量的蜂蜜水衝服便可提高藥效,因為蜂蜜性味滋潤,具有潤肺止咳、潤腸通腑的功效。

3.米湯 凡具有補氣健脾、養胃益腸、止渴利尿等功效的方藥,用米湯送服可起到協調作用;藥性苦寒的方藥,因為常可損傷胃氣,如用米湯送服可起到保護胃氣的作用;含貝殼、礦石類成分的方藥,由於較難消化,用米湯送服可減少對胃腸的刺激。

4.生薑 凡治療風寒表證、風寒咳喘、脾胃虛寒、嘔吐呃逆等證的方藥,一般用生薑2~4片水煎取湯服,可提高藥物的療效,因為生薑性味溫辛,有發汗解表、溫肺止咳及溫中止嘔的功效。

5.紅糖 凡治療婦女血虛、血寒、產後惡露未淨、乳汁稀少等證的方藥,用紅糖水送服可提高療效。一般用紅糖水15~20克開水衝服。

6.大棗 凡治療脾胃虛弱、中氣不足的方藥,用大棗兩枚煎湯送服可提高療效,因為大棗性味甘平,具有補脾益胃的功效。

7.藕汁 凡治療血熱出血時可用藕汁為藥引,或藕節5~10個與藥同煎。藕汁(節)具有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

8.蔥白 外感風寒及陰寒內盛證,一般用蔥白2~3段,切碎入煎劑。有發汗解表、解毒散結的功效。

9.鹽 因成走腎,可引藥人腎經,故宜用鹽湯送服補腎類中成藥,此藥引適用於腎陰虧損引起的腎髒病症,如虛弱乏力、陽痿遺精、腰痛腰酸、頭發稀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