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之所以在全球範圍內受到密切和廣泛關注,與近20年來國際上食品安全惡性事件連續不斷發生有關。繼牛海綿狀腦病(瘋牛病)(1986年,英國)後,又出現了大腸杆菌O157∶H7(1996年,日本)、二噁英(1999年,歐洲)、李斯特菌(1999年,美國;2000年,法國)等影響食品安全的全球性重大事件。其中,有的引起眾多消費者急性發病乃至死亡,如20世紀90年代中期大腸杆菌O157∶H7在日本引起近萬人食物中毒;有的引起的病例雖然不多,但病死率高、社會影響大,如瘋牛病引起人克—雅氏病;也有的化學汙染物造成廣泛的食品汙染,對人體健康具有長期和嚴重的潛在健康危害,如二噁英、農藥和獸藥殘留的汙染等。
當前國際食品貿易糾紛中的主要爭端問題大多與食品安全有關,如歐盟與美國和加拿大的激素牛肉案和澳大利亞與加拿大關於鮭魚寄生蟲感染案。這些進入WTO爭端解決機製的案例造成爭端雙方在資源、經濟和名譽方麵的重大損失。1999年二噁英風波中比利時內閣全體倒台以及2002年德國由於發生瘋牛病而衛生、農業部長引咎辭職,是食品安全涉及政治領域的典型例子。由此可見,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不僅影響健康和經濟,還可以影響到消費者對政府的信任,乃至威脅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
一、國外食品安全概況
食品安全問題,已經成為全世界共同關注的問題。為了防止食品汙染,保障消費者的健康權益,許多國家都通過立法來加強對現代食品的監督管理,如美國於1890年就製定了國家肉品監督法,1939年製定了聯邦食品藥品法。英國於1955年製定食品法,歐洲其他國家多在20世紀50~60年代製定了食品法。日本《食品衛生法》規定,食品、食品添加劑、器具以及容器包裝,按政令規定的職權劃分,分別接受厚生省大臣、都道府縣知事或者厚生省大臣指定的人員檢查。
1.美國的食品安全質量保證體係
美國在“21世紀食品工業發展計劃”中將食品安全研究放到了首位,1998年美國用於食品的微生物快速檢測技術研究上的專項經費是4.3億美元。美國食品堪稱是世界上最安全的,但由於食品工業發展的迅猛及食品生產、加工、包裝工藝的複雜性和目前美國食品依靠進口的比例也越來越大,故美國仍麵臨著食品安全問題,包括生物致病菌、毒素、農藥殘留、有害金屬、食品變質等。
美國建立的食品安全係統有較完備的法律及強大的企業支持,可將政府職能與各企業食品安全體係緊密結合,政府方麵主要由人類與健康服務部(DHHS)、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美國農業部(USDA)、食品安全與監測服務部(FSIS)、動植物健康監測服務部(APHIS)、環境保護機構(EPA)等部門組成,同時海關定期檢查、留樣監測進口食品。此外,還有其他如疾病控製預防中心(CDC)、國家健康研究所(NIH)、農業研究服務部(ARS)、國家研究教育及服務中心、農業市場服務部、經濟研究服務部、監測包裝及畜牧管理局、美國法典辦公室、國家水產品服務中心等部門也負有研究、教育、預防、監測、製定標準、對突發事件做出應急對策等責任。FSIS主管肉、家禽、蛋製品的安全;FDA則負責FSIS職責之外的食品摻假、存在不安全因素隱患、標簽誇大宣傳等的監管工作。
在美國,若某種食物中的食品添加劑或藥物殘留未經FDA審查通過,則該食品不準上市銷售;EPA主要維護公眾及環境健康,以避免農藥造成的危害,加強對寵物的管理;APHIS主要保護動植物免受害蟲和疾病的威脅。由此可見,FDA、APHIS、FSIS、EPA運用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維護食品的安全,從而保護了消費者的身體健康。
2.歐盟的食品安全質量保證體係
歐盟委員會發表了一份長達60頁的《食品安全白皮書》,推出了一個龐大的保證安全計劃,努力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恢複消費者因擔心瘋牛病缺乏對歐洲食品的信心。這一計劃要求有關方麵保證食品生產和銷售情況的透明度與安全性,要求對諸如轉基因等有爭議的食品貼標識,讓消費者自由選擇;對動物飼料的生產也做出了明確規定,以防有害飼料危害禽畜,殃及人類;還強調了加強食品研究和檢驗部門的作用,以便及時發現問題,確保食品安全。與此同時,歐盟委員會還決定成立一個名為“歐洲食品權力機構”的組織,統一管理歐盟內所有與食品安全有關的事務,負責與消費者就食品安全問題直接對話和建立成員國間食品衛生和科研機構的合作網絡。這一權力機構下屬若幹專家委員會,直接就食品安全問題對歐盟委員會提出決策性意見。
同時,歐盟委員會提出建議,擬對維持了25年之久的歐盟食品安全衛生製度進行根本性的改革,對原17項法令進行合並、簡化和協調統一,力求製定一項統一的、透明的安全衛生條例。新的安全衛生條例將適用於從農場到餐桌的所有食品以及所有的食品經營者,同時還將建立有效的執法機構加強對食品安全問題的監管,以及有效應對未來食品鏈中可能出現的食品危機。新政策的核心是在建立食品安全戰略目標的同時,給商家以選擇采取何種安全措施的自由,而不是給他們製定過多的繁文縟節。新規則主要有以下幾方麵的改進,一是引入了從農場到餐桌的概念,二是確立了食品生產經營商對食品安全負首要責任。這一原則加大了生產經營者的安全衛生責任。生產經營商主要依靠自我核查機製及對有害物的現代監控技術來確保食品安全衛生。
3.日本的食品安全質量保證體係
日本於1995年5月通過了食品衛生法的修正而重新公布了《綜合衛生管理製造過程》,即在食品的製造、加工及其管理方法基礎上,為防止食品衛生危害,特別加強預防性措施的綜合製造加工過程,工廠均應積極施行危害分析及關鍵控製點(HACCP)的管理製度。厚生省通告屠宰場、食肉加工廠等從業者必須徹底實施HACCP管理製度,以防止食品中毒案件再度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