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六
【組成】蟬蛻15克。
【用法】上藥水煎取汁洗浴患部。
【功用】疏風,散熱,利水。
【適應證】陰莖水腫。
【說明】蟬蛻治皮膚瘡瘍風熱,煎湯洗治小兒陰腫,即可腫消痛止,說明本方治療陰莖水腫確有較好的療效。
方七
【組成】透骨草60克,鮮樟樹葉、鬆枝各30克,生薑15克。
【用法】上藥加清水煎湯取汁熏洗患處,每晚1次,每次15分鍾。
【功用】祛風燥濕,活血定痛。
【適應證】陰莖水腫。
【說明】透骨草能療熱毒,配伍諸藥,可治腫毒初起,具有祛風除濕、活血定痛的作用。
方八
【組成】大黃、丹參、川芎、艾葉、赤芍、丹皮、茴香、蔥各15克,白芷、木香各7克。
【用法】將上藥水煎後取汁,熏洗陰囊血腫的部位,每日3或4次。
【功用】清熱消腫,活血通絡。
【適應證】陰囊血腫。
【說明】方中用藥以寒熱並舉為特點,取大黃、丹皮、丹參、赤芍等清熱涼血消腫,以茴香、蔥、艾葉、木香等溫散邪結,行氣化瘀通絡。
方九
【組成】紅花、積雪草、半夏、骨碎補各12克,甘草6克,蔥須15克。
【用法】上藥用水2碗煎沸,加醋30毫升,再煎沸後取汁,熏洗患處,每日3或4次,每次10~15分鍾。
【功用】活血,解毒,消腫。
【適應證】陰囊血腫。
【說明】積雪草主大熱,惡瘡、癰疽,藥理學研究表明,其所含的甙類能治療皮膚病,能促使結締組織血管網增生,血液循環加快,促進瘀血吸收。
方十
【組成】威靈仙50克。
【用法】將威靈仙鮮品搗汁,加水200毫升,浸洗陰莖。
【功用】通經活絡。
【適應證】陰莖外傷血腫。
【說明】威靈仙功能通絡消腫,藥理學研究表明,其對平滑肌有明顯興奮作用,並能促進血液循環,故對陰莖血腫有較好的療效。
子痛
子痛是以睾丸腫痛為主要症候,與西醫的急慢性睾丸炎、附睾炎相類似。《證治準繩》說:“是厥陰之經,環陰器,抵少腹,人病此者,其發睾丸脹痛,連及少腹。”說明本病的發生與肝經有關,多由感受寒濕,濕熱下注,外感風熱或肝經鬱熱而致。
方一
【組成】黃芩、黃柏、山梔、大黃、青黛、丹參、丹皮、威靈仙各15克,馬齒莧、艾葉各20克。
【用法】上藥煎水2遍,過濾取汁,倒入盆內,趁熱熏洗外陰,每日1或2次。
【功用】清熱解毒。
【適應證】睾丸炎、附睾炎。
【說明】方中黃芩、黃柏、山梔、大黃均有清熱解毒之功,青黛、丹參、丹皮涼血活血,威靈仙、艾葉除濕消腫,馬齒莧則為外科瘡瘍炎症的常用良藥。
方二
【組成】七葉一枝花60克,紅花10克,製乳香、沒藥各15克。
【用法】上藥水煎後熏洗患處,每日2次。
【功用】清熱利濕。
【適應證】濕熱型子痛。
【說明】七葉一枝花功能清熱解毒,利濕消腫,再配伍紅花、製乳香、沒藥活血化瘀,其消炎作用更強,故對濕熱下注而致局部瘀血內阻之附睾炎有較好的療效。
方三
【組成】白芷30克,萆薢、蛇床子、小茴香各15克,甘草10克。
【用法】上藥煎熬後取汁將藥液置於盆中熏洗、坐浴。每日2次,每次30分鍾。
【功用】燥濕消腫。
【適應證】慢性睾丸炎。
【說明】白芷功能祛風燥濕,消腫止痛,配伍萆薢、蛇床子以增其利濕功能,甘草能調和解毒。
方四
【組成】丹參、赤芍各30克,夏枯草15克,川椒、桂枝各9克。
【用法】上藥煎後取汁熏洗陰囊。每日1次,每次30分鍾。
【功用】清熱,涼血,消腫。
【適應證】慢性睾丸炎。
【說明】方中丹參、赤芍涼血消腫;夏枯草清熱散結,藥理學研究表明本品有良好的抗菌消炎作用;川椒、桂枝溫經通絡,並能引藥直達病所。
方五
【組成】桉葉、千裏光各150克,鬆樹葉(針)100克。
【用法】將上藥用清水洗淨後,放入沙罐內,加水1000毫升,煎20分鍾,過濾取液,待溫後用潔淨小毛巾浸洗患處。如此洗幾次後再浸透毛巾,擰幹,熱敷患處。每次20~30分鍾,每日早、晚各1次。
【功用】抗菌消炎。
【適應證】急性附睾炎。
【說明】桉葉在臨床上常用於外科消毒、抗感染,其煎劑可代替碘酒、乙醇消毒,藥理學實驗證實本品對革蘭陽性菌有抑製作用,並能抗結核杆菌,臨床實踐表明,運用本品治療外科各類炎症,均獲得一定效果。
鞘膜積液
鞘膜積液是指睾丸鞘膜腔的漿液積存過量,任何年齡均可發生,大多是單側性,但也有雙側性者。本病屬於中醫“水疝”的範疇,俗稱“偏墜”或“偏氣”。
本病按其病原因分為原發性鞘膜積液和繼發性鞘膜積液兩種,原發性者病因不甚明確;繼發性者是絲蟲病、附睾炎、睾丸腫瘤等疾病的繼發病變。在絲蟲病流行區,絲蟲病引起的鞘膜積液發病率較高。
本病的主要症狀是陰囊內逐漸出現增大的腫物,多呈卵圓形,表麵光滑,有波動感,透光試驗可透過,陰囊皮膚不紅不腫不熱,自覺陰囊脹感及下墜感,一般無疼痛,腫脹過大時則妨礙行動。並使陰莖縮入皮膚內,可影響排尿與性交,尿液長期汙染陰囊,可發生濕疹。
方一
【組成】五倍子、白礬各12克。
【用法】上藥水煎,待溫後浸洗陰囊,每日2或3次,每次約20~30分鍾。
【功用】散寒燥濕,收斂消腫。
【適應證】鞘膜積液。
【說明】五倍子為化痰滲濕、降火收澀之劑,外治能祛風除濕殺蟲,配伍白礬燥濕收斂,其作用更強,故可用於鞘膜積液的治療。
方二
【組成】肉桂9克,煆龍骨、五倍子、明礬各15克。
【用法】將上藥搗粗末,加水煎煮30分鍾,濾出藥液,待溫後浸洗陰囊30分鍾,2日1劑,連用8劑。
【功用】燥濕,散寒,消積。
【適應證】鞘膜積液。
【說明】肉桂,散寒,利氣,補腎,藥理學研究表明,其所含的桂皮油有強大殺菌作用。
方三
【組成】大黃35克,芒硝65克。
【用法】上藥沸水中浸泡5分鍾,先熏後洗也可坐浴,每日2次。
【功用】清熱解毒,軟堅散結。
【適應證】陰囊鞘膜積液。
【說明】大黃、芒硝均為清熱解毒之良藥,其作用軟堅散結,尤其是大黃的活血化瘀之力,可與其他活血藥相比美。
方四
【組成】車前子35克,荔核20克。
【用法】上藥水煎取汁,待溫後洗浴陰囊。每日1劑,每日洗2次。
【功用】清熱,理氣,消腫。
【適應證】睾丸鞘膜積液。
【說明】車前子功能清熱利濕,散血消腫。藥理學實驗證實,本品對炎性水腫有明顯抑製作用。荔核能理氣散積,並有良好的止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