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其他篇(10)(3 / 3)

做好《四庫全書》這一珍貴文獻的保存、流傳和研究工作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文化偉業。其次,《四庫全書》文本是《四庫全書》研究最基本的第一手文獻資料,而《四庫全書》諸閣本(包括《薈要》)之間存在的諸多差異和各自具有的特色,使《四庫全書》任何一閣本都不能完全替代另一閣本。所以,在《四庫全書》諸閣本現藏之地——北京、蘭州、杭州、台北分別建立《四庫全書》研究館勢在必行。甘肅省新建的文溯閣《四庫全書》藏書館就是一個集藏書、研究、利用於一體的綜合設施,在積極推動文溯閣《四庫全書》付諸影印的同時,我們將盡可能地為全國的專家學者提供學術研究和交流上的便利。第三,加快這筆文化遺產的發掘研究和開發利用,對於弘揚祖國優秀傳統文化、增強中華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服務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地方經濟建設都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這次學術研討會正是基於以上認識而舉辦的,我想,各位專家、學者也一定是基於這種認識而不避酷暑、不辭辛苦來蘭赴會的。

2005年7月1日,甘肅省《四庫全書》研究會正式成立,標誌著甘肅省“四庫學”研究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今天,在全國“四庫學”研究方麵有影響和造詣的一批專家學者聚集一堂,給甘肅省學者提供了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必將對提高甘肅省“四庫學”研究水平和拓寬研究領域產生積極的影響。我們相信,通過學術民主和自由氛圍的營造,通過不同學術觀點之間的溝通,通過省內外學者的相互交流,本次學術研討會一定會對“四庫學”今後的發展起到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現存甘肅省的文溯閣《四庫全書》,是20世紀60年代中央有關部門考慮到當時的戰備形勢,由遼寧省撥交甘肅省保管的,這是黨和國家對甘肅的高度信任。《四庫全書》在甘肅省保藏,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甘肅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聞名中外的古絲綢之路橫貫全境,以敦煌莫高窟為代表的曆史遺存非常豐富,有著與《四庫全書》文化地位十分相稱的深厚文化底蘊。蘭州氣候涼爽,空氣幹燥,年溫差較小,自然條件特別有利於《四庫全書》的保藏。文溯閣《四庫全書》是甘肅極其重要的文化資源,40年來,我們秉承對中華民族文化遺產高度負責的精神,在省上財力極其有限的情況下,為文溯閣《四庫全書》的妥善保管付出了艱苦的努力和巨大的代價,其中斥巨資修建的文溯閣《四庫全書》藏書館已成為甘肅省建設特色文化大省的標誌性工程之一。中共甘肅省委、省政府將一如既往地關心支持文溯閣《四庫全書》的保藏、研究和開發工作,希望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加強對《四庫全書》研究工作的組織領導,充分發揮研究會的橋梁與紐帶作用,在大力扶持培養甘肅省《四庫全書》研究人才的基礎上,廣泛開展學術交流與合作,與國內外優秀的專家學者們一起承擔《四庫全書》的研究課題。同時,要大膽利用《四庫全書》研究成果,大力開發相關文化產品和文化產業,促進地方經濟加快發展,努力使文溯閣《四庫全書》的保護和發掘研究成為甘肅特色文化大省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而不辜負黨和國家對甘肅的信任,不辜負海內外學者對我們的期望。

(在全國《四庫全書》學術研討會上的講話)

對甘肅經濟社會發展與構建和諧社會的思考

(2005年11月15日)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和中央製定的“十一五”規劃建議,全麵總結甘肅省“十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的成功做法和經驗,準確把握甘肅省麵臨的發展環境和現階段發展的基本特征,對“十一五”發展戰略進行深入的思考和研討。對促進甘肅經濟社會發展與構建和諧社會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過去五年經濟社會發展回顧與總結

“十五”時期,是全省發展曆程中的一個重要轉折期。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為甘肅省的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曆史機遇。五年來,中共甘肅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中央的一係列方針政策,抓住機遇,開拓創新,適時推動工作重點的轉移,使甘肅進入了曆史上一個新的發展時期。一是以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為切入點,不斷積蓄發展後勁,拉動了經濟的快速增長。中共甘肅省委、省政府抓住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難得機遇,把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來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整個“十五”期間,基礎設施建設成了甘肅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最大亮點。這不僅為長遠發展積蓄了後勁,而且有力地拉動了經濟的快速增長。2001年到2004年,全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2492.34億元,其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近1000億元,是“九五”期間的1.5倍。全省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固定資產投資年均拉動經濟增長5.23個百分點,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