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誌·宗教誌》是甘肅省一項重大的文化建設工程。全誌約60萬字,由概述、道教篇、佛教篇、伊斯蘭教篇、天主教篇、基督教篇、宗教人物篇等組成。概述高度概括、總攬全誌,各分篇分別記述了各宗教在甘肅的傳播與發展、教派與組織管理、教義教理、著名寺院道觀及遺跡、宗教領袖與著名人物、宗教節日與禮儀、宗教文化與宗教生活等,並附有大事記、附錄等。全誌規模宏大、內容豐富、結構科學合理、記述客觀真實,是一部資料豐富、學術價值高、能產生良好社會效益的新誌書。
編纂《甘肅省誌·宗教誌》是一項開創性的工作,堅持正確的指導思想是關鍵。該誌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曆史唯物主義的宗教觀為基礎,以服務於宗教工作的大局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目的,堅持實事求是,全麵真實地反映了甘肅省各宗教的發展情況,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黨和政府製定並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情況,用具體的事實和實踐說明了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正確的。
《甘肅省誌·宗教誌》貫徹求實存真的方針,堅持思想性和科學性、資料性的統一,立足甘肅宗教的實際情況,體現了時代特色和地方特色。作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重要組成部分的宗教專誌,肩負著記錄我們這個時代的曆史重任,因此,充分體現時代脈搏,反映時代風貌,突出地方特色。
權威性是誌書的基本特征之一。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從誌書的編纂人員組成、編纂組織領導以及編纂工作方麵花大力氣。《甘肅省誌·宗教誌》從下達任務到成書曆時十餘年,省宗教局成立專門的領導小組,自始至終組織、領導、協調這一工作,以各宗教協會為具體承辦單位,組織專門的編纂小組,承擔這一工作。各宗教協會在編纂人員的組成上,聘請省內專家、學者撰稿、審閱把關,保證了編纂工作的順利進行和誌書的質量。在編纂過程中,克服無舊誌可考、無經驗可依的困難,多方搜集資料,反複論證修改,終於完成這項工作,其權威性不言而喻,將會有目共睹。
修誌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曆史已跨入了21世紀,盛世修誌又是這一傳統的特點之一。今天,我們身處於改革開放的時代,我們的國家日新月異,我們的事業蒸蒸日上。我們希望《甘肅省誌·宗教誌》的編纂完成,能夠有力地推動全省的宗教工作。李鐵映同誌指出:“修誌的目的在於用,不僅當代用,也為後代人用。”誌書有長遠效益,這已為曆史所證明,《甘肅省誌·宗教誌》也必將如此。
江澤民同誌指出:“編纂社會主義新方誌是兩個文明建設的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係統工程,是承上啟下,繼往開來,服務當代,有益後世的千秋大業。”這明確指出了新編方誌的重要意義。對宗教工作者而言,通過《甘肅省誌·宗教誌》可全麵掌握甘肅各宗教的現狀和特點。對研究工作者而言,通過《甘肅省誌·宗教誌》可獲取直接的資料和信息。對廣大讀者而言,《甘肅省誌·宗教誌》成為了解甘肅的一個窗口。通過《甘肅省誌·宗教誌》,使全省更多的人關心本省的宗教情況,參與本省的宗教工作,這對甘肅省的宗教工作是大有好處的,也對全省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大有好處。讓我們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進一步落實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大膽探索、勇於創新,在中共甘肅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廣泛團結信教群眾和全省各族人民,從維護全省穩定、發展的大局出發,把全省的宗教工作搞得更好。
(為《甘肅省誌·宗教誌》所作序言)
在全國《四庫全書》學術研討會上的致辭
(2005年7月8日)
正值甘肅省文溯閣《四庫全書》藏書館落成開館之際,全國《四庫全書》學術研討會在蘭州召開,有著極其深遠的意義。首先,《四庫全書》是迄今最大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文獻集成,從上古到清初的重要文獻大都收錄其中,幾乎涵蓋了傳統文化的所有領域。可以說,《四庫全書》能夠為所有中華傳統文化的研究者提供直接或間接的文獻參考和資料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