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醫學科學迅速發展的新形勢下,社會上甚至衛生行業內部對中醫的認識是有差異的,對於如何發展中醫事業更是意見不一致。因此,進一步統一對中醫工作的認識,理清中醫工作發展的基本思路,是非常重要和必須解決的突出問題。
(一)統一思想,切實增強發展中醫事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首先,發展中醫藥是曆史賦予我們的使命。中醫藥學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在長期的經驗積累中,逐步形成了完整的理論體係、獨特的診療方法和有效方藥,不僅為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而且對世界文明進步產生了積極的影響。隨著人類疾病譜的變化和健康觀念的更新,人們對健康水平和生存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中醫藥在治療常見病、疑難病及調理“亞健康”狀態、增強和提高人的免疫功能等方麵仍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在去年防治“非典”的鬥爭中,為取得抗擊“非典”鬥爭的階段性勝利作出了積極貢獻。而且現在世界上許多國家,憑借其雄厚的財力和先進的技術設備,加緊對中醫藥的研究開發。因此,發展中醫藥,不僅對中醫藥自身的繁榮發展極為重要,而且對於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也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其次,發展中醫藥是黨和政府衛生工作的一項重要方針政策。黨和國家曆來重視中醫事業的發展,將“發展現代醫藥和我國傳統醫藥”寫入憲法,確定了“中西醫並重”的衛生工作方針。2003年10月1日,國務院頒布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條例》,進一步為中醫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曆屆黨和國家領導人都十分關心中醫的發展,毛澤東同誌曾題詞:“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應當努力發掘,加以提高。”1978年鄧小平同誌強調指出:“特別是要為中醫藥創造良好的發展與提高的物質條件”。1991年江澤民同誌批示,“中西醫並重,共同發展,相互補充,可以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完善有效的醫療保健服務。”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對中醫事業也十分重視,多次強調要充分發揮中醫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在今年全國中醫藥工作會議上,吳儀副總理親自出席會議並作了重要講話,她站在國家的、全局的角度,對進一步發展中醫藥事業,提出了具體的、戰略性的指導意見,表明新一屆政府一如既往地關心支持中醫事業的發展。
第三,發展中醫藥是甘肅省情的現實需要。甘肅省的中醫藥文化源遠流長,曆史上湧現出了許多醫藥大家,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醫學財富。如敦煌藏經洞發現的重要醫學文獻,武威出土的漢代醫簡,以及晉代甘肅省靈台籍醫學家皇甫謐編著的現存最早的針灸學專著《針灸甲乙經》等等,成為祖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甘肅省又是中藥材大省,中藥材有1527個種類,產量居全國第四位,以當歸、黨參、紅芪、大黃和甘草量大質優而蜚聲中外,其中當歸種植麵積達1.2萬公頃,產量28000噸,占全國總產量的90%以上,這為發展中醫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目前,甘肅省人民群眾特別是農民對醫藥費的承受能力有限,我們要實現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建立新型合作醫療製度、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中醫藥作為重要的社會資源,“簡、便、廉、驗”的特色,深受廣大農民群眾的歡迎,對於降低醫藥費用,防止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發展中醫藥對甘肅省來講,具有特殊重要意義。
(二)堅持用科學發展觀指導中醫工作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我國經濟工作必須長期堅持的重要指導思想,也是解決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諸多矛盾和問題必須遵循的重要指導思想。中醫藥事業要在傳承中發展,就要堅持科學的發展觀,把中醫藥工作放在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局,放在大衛生的發展之中,以維護和增進人民健康為目標,以深化改革和提高防病治病能力為主線,一切以病人為中心,把向人民群眾提供人性化的、滿意的中醫藥服務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是中醫藥要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沒有健康就沒有小康,發展中醫藥事業是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需要。甘肅省是中藥材資源大省,科學開發利用中藥材資源,既有利於甘肅省經濟發展、農民脫貧致富,又有利於中醫藥事業的發展。二是中醫要與西醫發展相協調。中醫和西醫都是我國醫藥衛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體兩翼”,但當前這兩翼發展不平衡,存在西醫強、中醫弱的現象,我們要堅持中西醫並重的方針,加快中醫事業的發展,使中西醫相互促進,相互補充,協調發展。三是中醫行業自身發展要協調。我們要在實際工作中,正確處理好中醫發展過程中的各種矛盾和關係,即保護發展中醫與加強管理規範行為的關係,深化改革與促進發展的關係,中醫、中西醫結合和民族醫藥之間的關係,中醫醫療、教育和科研之間的關係,城市中醫與農村中醫的關係,中醫參與處理公共衛生事件與醫療保健的關係,突出中醫特色與吸收利用現代醫學科學技術的關係,中醫與中藥的關係,中醫藥發展與資源保護、可持續利用的關係等等,努力實現中醫行業自身全麵、協調、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