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醫院服務能力不斷提高
截至2003年底,甘肅省中醫院固定資產總值達3億元,是1983年的50倍。中醫人員承擔了甘肅省1/3的門診服務量和1/4的住院服務量。甘肅省79所中醫院中,有三級甲等中醫院1所,二級甲等中醫院16所,二級乙等中醫院17所,全國示範中醫院3所。建成省級重點中醫藥專科9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中醫藥、民族醫藥專科(專病)單位3個。
(四)農村中醫工作得到加強
甘肅省初步建立了以縣中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中醫科為“主幹”,村衛生所為基礎的農村中醫三級服務網絡。近幾年,國家和省上先後投入專項資金300多萬元,為縣中醫院、鄉鎮衛生院培訓中醫技術骨幹1000多人。積極開展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實施的創建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活動,已有2個縣被確定為“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有5個縣(區)被列為“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區)”建設單位。
(五)中醫人才培養工作得到加強
1978年,甘肅省成立了專門的高等中醫藥教育機構,現有中醫、中藥、藏醫等6個二級學院,共12個專業,11個碩士學位授予點,其中甘肅省中醫學院中藥學院生藥學科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為“西部中醫藥重點學科”,有各類在校生4100餘人。在醫學高等教育機構開設有中西醫結合碩士、博士學位授予點。以培養實用型中醫藥人才為主的中等中醫教育機構,設有中醫、針灸等8個專業,在校學生達1500餘人。各市(州)衛校也開設了中(藏)醫藥班。
構建起多形式、多層次、多專業的中醫藥教育框架。自1990年以來開展了三批國家級和省級老中醫藥專家師承教育工作,有55名指導老師的98名繼承人合格出師,他們中大部分已經成為甘肅省中醫行業的骨幹。
(六)中醫藥科研工作有了較大進展
甘肅省已建立3所專門的中醫藏醫科研機構。20年來,甘肅省有588項中醫藥科研課題立項,投入科研經費600多萬,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100多項,敦煌醫學研究和針灸治療菌痢的臨床與實驗研究居國內領先水平。有67項中醫藥科研成果得到轉化。甘肅省中醫藥學會設立了“甘肅省皇甫謐中醫藥科技獎”,有效地促進了中醫科研工作的發展。
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在中共甘肅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指導下,全省廣大中醫工作者辛勤努力的結果,為新世紀甘肅省中醫事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同時也應清醒地認識到,隨著全麵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的加快,以及全省醫療衛生事業的快速發展,甘肅省中醫工作暴露出不少困難和問題。反映在:一是對中醫的地位和作用認識不足,重視不夠。有些同誌認為中醫落後,隻能解決一些慢性疾病,在衛生工作中,沒有做到“中西醫並重”,存在重西輕中,淡化中醫的現象。大多數市(州)、縣(區)沒有中醫行政管理機構,使中醫管理處於“高位截癱”狀態。一些地方在實施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製度改革中,沒有把符合規定的中醫院院內製劑納入給付範圍;在進行公共衛生、農村衛生和社區衛生等體係建設中,沒有充分發揮中醫藥的重要作用。
二是對中醫事業的投入不足,中醫機構基礎設施較差,中西醫發展不協調。甘肅省現有的中醫院,普遍規模小,設施不齊全,功能不配套,基礎建設、人才培養、設備更新等資金缺乏,中西醫發展的差距在拉大。據2003年衛生統計資料顯示,甘肅省中醫院固定資產僅占全省醫院固定資產總數的8.9%,相當於省級一個西醫綜合醫院的固定資產,業務用房麵積僅占13.1%,萬元以上設備僅占11.1%。
三是優秀中醫人才匱乏,特色不突出,中醫服務能力和水平不夠高。截至2003年,全省副高以上中醫藥人員223人,占全省衛生專業副高以上人員的9.27%,隻占全省中醫執業醫師總數的1.74%,其中,具有正高職稱的中醫藥人員有25人。中醫碩士生有27名,博士生僅有2名。高層次的學科帶頭人和技術骨幹缺乏,理論功底深厚、臨床經驗豐富的名中醫更少。不少老中醫的學術經驗未能得到傳承,許多特色診療技術瀕臨失傳,亟待拯救。一些中醫院沒有很好地發揮中醫的優勢,未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專科和品牌效益,綜合服務能力弱,競爭力不強。這些問題必須引起各級政府和衛生職能部門的高度重視,在今後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統一認識,理清思路,堅持走符合省情的中醫事業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