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用賞析:

1939至1940年之際,就在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的緊張時刻,國民黨頑固派卻不斷掀起反共活動的浪潮。一方麵,他們由製造小規模的軍事摩擦轉向發動較大規模的武裝進攻,衝擊根據地抗戰力量;另一方麵,又重點加強在思想戰線上對共產黨的理論攻勢,大肆鼓吹“一個主義”、“一個政黨”、“一個領袖”,企圖異化共產黨的指導思想。

為了回擊國民黨頑固派的責難,同時也為了把更多的人吸引到共產主義的理論大旗下,這一時期,在接連發表《〈共產黨人〉發刊詞》、《目前形勢和黨的任務》、《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後,毛澤東又撰寫了《新民主主義論》,在中國第一次旗幟鮮明地提出了完整的新民主主義科學理論,並作了係統闡釋。

《新民主主義論》,最早名為《新民主主義的政治與新民主主義的文化》,是毛澤東於1940年1月9日在陝甘寧邊區文化協會第一次代表大會上的講演,發表在1940年2月延安出版的《中國文化》創刊號上。後經其多次修改、充實,形成今天我們所能看見的版本。全文共分為15大部分,係統論述了中國革命的曆史特點,新民主主義政治、經濟、文化和新舊三民主義的異同等諸多內容。這篇文章也超越了“目的主要為駁頑固派”的初衷,其中論及的許多重要思想,成為解決中國民主革命問題的綱領指南。文章對中國近百年來,特別是五四運動以後二十多年豐富革命經驗的科學總結,是中國共產黨在長期革命和鬥爭中形成的集體智慧的結晶。

毛澤東摘用“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是在本文的第九部分“駁頑固派”。當時,頑固派頻頻散發這樣一種論調:“你們共產黨既然把社會主義社會製度推到後一個階段去了,你們既然又宣稱‘三民主義為中國今日之必需,本黨願為其徹底實現而奮鬥’,那末,就把共產主義暫時收起好了。”針對這種現象,毛澤東明確指出:“這種議論,在所謂‘一個主義’的標題之下,已經變成了狂妄的叫囂。”接著,為了幫助這些“毫無常識”的頑固派明晰事理,毛澤東對共產主義作了比較形象的說明,“共產主義是無產階級的整個思想體係,同時又是一種新的社會製度。這種思想體係和社會製度,是區別於任何別的思想體係和任何別的社會製度的,是自有人類曆史以來,最完全最進步最革命最合理的。共產主義的思想體係和社會製度,正以排山倒海之勢,雷霆萬鈞之力,磅礴於全世界,而葆其美妙之青春。”而對資本主義的思想體係和製度,毛澤東摘用“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這句非常貼切、直白的語言形象地道出了其行將就木的必然結果,與美好、前途光明的共產主義製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最後,他又係統闡釋了三民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異同點,將頑固派妄圖以三民主義篡改並取代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的陰謀揭露無遺。

《新民主主義論》的發表澄清了當時中國各階級關於中國革命性質、前途等重大問題上的模糊認識,大大地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使越來越多的人明確了奮鬥目標,不斷奔赴到新民主主義的大旗下來。

司馬昭之心,固已路人皆知矣

蓋自汪精衛倡言反共親日以來,張君勱、葉青等妖人和之以筆墨,反共派、頑固派和之以磨擦。假統一之名,行獨霸之實。棄團結之義,肇分裂之端。司馬昭之心,固已路人皆知矣。

名句溯源: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出自《三國誌·高貴鄉公髦傳》:

帝見威權日去,不勝其忿。乃召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謂曰:“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吾不能坐受廢辱,今日當與卿自出討之。”

難點注解: